当前位置: > 家庭心理 > 家庭关系

焦虑症和人格障碍哪个严重(有焦虑症的人可以结婚吗)

有焦虑症的人可以结婚吗

世界上有各种各样的婚姻
只要能找到愿意结婚的人就能结婚。
法律上并不限制焦虑症的人结婚。
焦虑症能结婚是肯定的,
但是焦虑症婚后是否能把日子过的好
要因人而异了

焦虑是一种恶性循环的思维模式

我理解的焦虑症是一种不好的思维模式

遇到解决不了的问题的时候

自己的头脑处于紧张和焦虑之中

持续的紧张和焦虑会让人精疲力竭

精疲力竭让人改变现状的能力变的更弱

久而久之严重到引起生理上的不适

是一种恶性循环

焦虑如何改变呢:从”心“开始

首先是要观察自己的内心,你是因为什么而焦虑?

  • 焦虑的人常常是在强求一个目标,因目标难以达到却又非要达到不可,而变的焦虑

  • 焦虑的人常常执着于走一条道,认死理,不变通,碰得头破血流而不重新审视现实

可能你定的目标,本身就是个不可能实现的目标,也可能定的目标换其他能力特别强的人能实现,但超过了自己的能力。也有可能目标在自己的能力范围之内,但是自己执行中思路或者行动出了差错......

要解决问题,先要分析问题

找出那些让你难受的想法和行为,然后分析

请拿出纸和笔,按这个格式写下来:

因为.......原因,所以我的想法是.......

因为.......原因,所以我的行动是........

因为...... 原因,所以我的结果是........

然后问自己以下问题,然后写出来答案

是否,因为.....原因,就一定是......想法?如果这事情发生在别人身上,会是哪几种不一样的想法?

是否,因为......原因,就一定是.....行动?如果这事情发生在别人身上,会是哪几种不一样的行动?

是否,因为......原因,就一定是.....结果?如果这事情发生别人身上,会是哪几种不一样的结果?

你会明白,焦虑不是别人能强加给你的,因为即使别人强加给你,你也有不接受的权利。你接受了给自己强加压力,就是你自己的选择。你之所以焦虑,是因为你认为你应该焦虑,理所当然

要考虑焦虑症会对婚姻有什么影响?

如果焦虑症已经影响到你不能正常的生活,那么结婚后更复杂的生活状态和更大的生活压力是否能承受呢?不妨先花点时间,把自己心态调整好。再考虑结婚的事情。

如果焦虑症在可控制的范围之内,对婚姻的影响可以掌握在一定的范围,是可以结婚的。

这需要你清晰的认清现状。你可以把问题列在纸上,分析。也可以把问题发到问答上救助。

最后我给你的建议是

1,理清楚自己的问题,找到解决方案

2,暂时放下遥远不可及的目标,回到当下。思考此刻我能做些什么?明天我能做什么?每天是否有实实在在的行动在推进

3,唯有行动,才能帮助你实现目标,胡思乱想,对事情并没有实际的作用。

4,从内心接受你现在的生活,你现在的状态,我们的人生是由一个又一个的”此时此刻“构成,只要过好每一个”此时此刻“,过去的只是记忆,未来的只是想像,只有”此时此刻“才是掌握在你手中的真正的人生。

心理疾病与精神疾病一样吗

不一样,因为它们属于不同领域,也不是同一个层面。这就好比清油和香油一样吗?水莲和雪莲一样吗?玉米面和荞麦面一样吗?很明显,它们都有自己的特性和特征,也有不同的作用。不要以为看到有“油”“莲”“面”字,就把它们错误地划分到同一个类别。同样的道理,心理疾病和精神疾病,它们也具有各自的特点和特征,也不能把它们混为一谈。

具体来说,主要有五个方面的的区别:

一、从反应上看,心理疾病较轻,而精神疾病较重。

比如说抑郁情绪和抑郁症,心理疾病患者具有自知力,可以表达痛苦。比如说对刚刚发生过的不当行为向别人道歉;患者还愿意主动求医,一般不会影响正常的社会生活。精神疾病患者没有自知力,社交能力弱,伴有精神紊乱等症状,一般不会主动就医。

二、从起源上看,心理疾病在先,精神疾病在后。

心理疾病一般是由早期的现实刺激引起的,如失恋、考试失利、人际关系中被欺负或被侮辱等现实社会刺激。可能造成患者出现兴趣减退、生活规律混乱、行为异常、性格偏离等症状;精神疾病是指大脑机能发生障碍,导致患者出现认知、情感、行为和意志等精神活动不同程度的障碍。

三、从特征上看,心理疾病为隐性,精神疾病为显性。

很多人都无法确定自己身边的人,是否属于精神健康,其主要原因是心理疾病具有隐蔽、隐藏、伪装等假象,短期接触者难以直观判断;只有多次接触、长期生活在一起的人,才能感到患者的与众不同。

四、从行为上看,心理疾病患者与正常人无异,精神疾病患者则容易做出怪异行为。

因为,心理疾病患者的疾病大多数都是由现实原因导致的,所以,心理疾病是由心理问题累积起来,最初只是在情绪上表现出一些轻微变化,随着时间的推移,现实问题依然不能很好地解决,从而使不良情绪逐渐加重,或坐卧不安、捶胸顿足等怪异行为。于是,便产生了精神障碍——抑郁症、焦虑症等精神疾病。

五、从本质上看,心理疾病属于亚健康状态,精神疾病则完全属于病态。

心理问题和心理健康,已经成了一个普遍性的问题,这是由于现实生活中的许多愿望都无法实现所造成的。比如说收入不高——不敢结婚——父母抱怨——情绪烦躁——或离家出走或闭门不出。如果出门挣到钱了,思想包袱没有了,主动去谈情说爱了,父母也就不唠叨了。这说明了心理疾病是可以通过改变现实来治愈的。因此,心理亚健康应该引起大家的普遍关注。而精神疾病从发病到确诊,都呈现出非常明显的与众不同,从行为动作到面部表情,再从眼光眼神到语言表达,让人捉摸不透的跳跃性思维,使人难以与之正常交往和沟通。不仅不能完成一项简单的任务,甚至连基本生活都不能自理。

总之,不能把心理疾病与精神疾病等同起来,它们有一定的相似之处,因为它们都是存在于患者的精神领域。从情绪低落到精神崩溃,就是属于由低到高的两个不同阶段。前者属于心理疾病,后者属于精神疾病。

我是心理咨询师,我有着12年的实践经验。以上就是我对本题的理解,如果您有不同的想法,咱们和可以继续讨论。

图片来自网络

怎样分辨出抑郁症、焦虑症及神经官能症呢

随着现在人生活压力的增加,患有抑郁症、焦虑症的人越来越多。怎样进行抑郁症、焦虑症、神经官能症的区分呢?

抑郁症的核心症状是:心境低落、兴趣减低、消失。心境低落是指患者自觉或者他人观察到的显著而持久的情绪低落和抑郁悲观。患者常常诉说:“心情不好,高兴不起来",终日愁眉苦脸,忧心忡忡,长吁短叹。严重者痛不欲生、悲观绝望,有生不如死之感,时常感到生活没有意思。兴趣减低是患者对各种过去喜爱的活动或事物丧失兴趣或兴趣下降,做任何事情都提不起兴趣,即使勉强去做,也体会不到以前愉快的感觉。消失是患者不能从活动中体验到,即使从事自己以前喜欢的事情或工作也体会不到任何。

精神上过度担心是焦虑症的核心症状。患者总觉得有什么事情使他担心,但又说不出具体是什么事情,就是感觉心里有事放不下,坐卧不安、走里走出、心烦意乱。可表现为心烦、担心、紧张、无法放松,担心失控或发生意外。常常因为过度担心而使注意力不能集中。

焦虑症常与抑郁症共存,患者常常同时具有焦虑症与抑郁症的症状,在心情不好的同时出现心烦、担心、紧张。常常伴有失眠。

神经官能症的患者可以表现为:心悸、气短、胸闷、头痛、头晕、出汗、胃部不适、恶心、腹胀、便秘等,常常因为生气或看到、听到其他人生病而出现症状或出现与看到、听到其他人病情相同的症状,心情好的时候症状消失。各种检查没有阳性发现,患者本人痛苦不堪。如心脏神经官能症、胃肠神经官能症等。

关于抑郁症、焦虑症、神经官能症的具体区分,不能根据患者的某一症状进行诊断,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综合判断,最好请专业的医生进行诊断。

如何区分精神、抑郁和双相情感障碍

你好,我是心理医生杨白劳,有失眠、抑郁、焦虑、精神、双相障碍等精神心理题,可以关注我,了解更多知识!

双相情感障碍(bipolar affective disorder, BD)是一类既有躁狂或轻躁狂发作,又有典型抑郁发作的发作性情感障碍;精神症(schizophrenia)是一组感知、思维、情感、行为、意志等多方面精神活动异常的精神障碍。

两者均为目前比较常见的重性精神障碍,但却是两种不同的疾病,之所以经常被混为一谈,是因为在发作时的某些症状有相似之处。

双相情感障碍患者和精神症患者在发作时均能表现情感异常,如出现冲动言行,激惹性增高,或者情绪低落、缄默,甚至木僵状态;可能导致日常生活和社交活动的中断,认知功能减退;会引发脱离现实的状态——伴有幻觉妄想、思维混乱或推理混乱,甚至可能出现、伤人行为,双相障碍极易被误诊为精神症。因此,精神科医生需要对这两种疾病进行鉴别诊断。

由于精神障碍病因复杂,不能通过病理、检验、影像学等手段诊断,我们可以通过患者情感症状特点、社会功能水平、自然病程等进行鉴别。

如何区别抑郁症和双相情感障碍呢?

临床症状表现的复杂性使得双相情感障碍的“抑郁相”容易被误诊为抑郁症,那么,如何区别“双相抑郁”和“单相抑郁”?一般而言,相对于单纯抑郁症,双相抑郁存在以下特点:

1.发病年龄较早,“双相抑郁”平均发病年龄17岁,“单相抑郁”平均发病年龄26岁;

2.有双相情感障碍家族遗传史;

3.睡眠增多(单相抑郁患者多出现失眠);

4.体重增加(单相抑郁患者多出现体重减轻);

5.情绪愤怒、敌对,易冲动、难以控制。

存在以上这些症状往往提示患有双相抑郁的可能性更大。

抑郁和焦虑症能自愈吗

我觉得如果是前期轻微症状的话,是有可能自己好的。讲一下我自己的经历,2008年,我读高3,不知道从哪天起,我就开始上课走神的很严重,会连着几天想着同样的问题,那些问题在我现在看来根本就不是问题,但那个时候,我就一直想,一直想,控制不住自己,老师讲课听不进去,急得直想哭,老师讲的内容和我所想的内容争先恐后往我的脑子里进,表面看起来我和正常人没什么区别,可我的内心已经快爆炸了,有时一个人待着的时候会偷偷的哭,感觉很无助,也很自责,后来,我们一个村的女孩,她从吴江打工回来了,我就和我爸妈商量跟人家去打工,这件事和我爸爸闹得不愉快,最终我还是去了,之后就进了厂,上了流水线,慢慢就好了。

我给大家讲两个我当时所想的具体内容吧,大家不要鄙视我哦,第一个,我是近视加散光,但我只课堂上戴眼镜,一下课我就摘下来了,这样我就总是看不清楚人脸,别人给我打招呼就看不到,就有人觉得我很拽,就这样,我就开始纠结了,没日没夜的想,哎,什么时候不想吧,就是等到下一个事情出现的时候,这个事情就停止不想了,好无奈。

再讲一个吧,我用自己节省下来的生活费给我姑姑的女儿买个橡皮泥,本来高高兴兴的事,在家的时候也没有什么不对劲,一来到学校就不行了,我就一开始想了,万一她玩着玩着给吃了怎么办,我就给我姑打,我姑说会注意的,可还是不行,还是不放心,最后我让我姑姑给扔掉了才不想的,但接着下一个事儿就会冒出来,就是这样,一件接一件的,哎!

相关文章

热门搜索: 瑜伽可促进心理健康助摆脱抑郁消除焦虑(瑜伽调理心情缓解抑郁篇) 健康问答,健康咨询,咨询医生,疾病咨询 心情抑郁,应该看精神科医生or心理咨询师?(心情抑郁,应该看精神科医生or心理咨询师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