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抑郁状态或抑郁症的也不少。如果只是喜欢一个人独处,没有更多其他的表现,可能只是轻度抑郁。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做:
1、不要轻易下抑郁症的诊断。她可能只是抑郁状态。判断一个人是否抑郁,情绪低落至少需要持续2周以上。
2、尽量带她去做心理咨询。心理咨询师会对她的情况做一个诊断。只要本人有意愿,心理咨询还是可以起到效果的。
3、父母去做心理咨询。提出这个问题,就代表很焦虑。而女孩出现这个状况,跟家庭是有关系的。父母需要知道,如何陪伴这个女孩,不会增加她的心理负担。
4、多带她运动。运动不需要与人交流,但运动可以起到两个作用:一是促进多巴胺分泌,增加人的愉悦情绪,让人有活力;二是,可以改善睡眠,抑郁的人通常睡眠不好,睡眠不好又会加重抑郁情绪。拥有好的睡眠可以打破这个恶性循环。睡眠很重要。
5、15岁女孩,最亲近的人是自己的父母。父母也许需要改变,转换角度看问题,才能打开女孩的心锁,帮助她走出抑郁的困扰。
个人的一点浅见,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孩子,一定要休学,先治疗自己的身体和心灵。
在做老师的这几年,碰见这样的情况无数。每次都让我觉得心痛和难受,因为我实在帮不了什么忙。看着他们对生活无望的样子,真的很心疼。
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比生命更为重要。唯有生命排在第一位。学习可以暂时按下暂停键,让自己缓缓。
心理疾病也算是疾病当中的一种,就像感冒发烧一样。这个时候,一定要遵医嘱,好好在家休养,养好身体再出发。
我以前有个跟你一样的学生,也是这样。因为小时候成长经历的关系,他在高中的时候也患有重度抑郁症和焦虑症;他没有遵守医生的医嘱,依旧上学。到了大学,进入了另外一个环境,人一下子就崩溃了;每次跟他谈心,看着他的状况,就觉得特别难受;每次都能哭掉半包纸,整个心都快掏出来了。在我多次的建议下,他终于休学去看了医生,定期做检查、咨询;后面复学回来,听闻考上了不错的研究生。
人都是没有完全的感同身受。你的痛苦来源,没有人能够完全理解。只有你自己。
再者,人生活在社会中,总会碰见大大小小的事情。要是可以的话,让自己慢慢改变对一些事物的认识,学会接纳一些跟自己不一样的东西,学会用更低的要求来宽容自己,学会用一颗平常心对待世界。
还年轻,这个世界还很大,不用着急,慢慢来。
根据你所描述的情况,男,42岁,患抑郁症十余年,虽一直持续治疗,但效果不好。这种情况需要在药物治疗控制的同时,保持生活规律,心情舒畅。
所以建议多到外面走走,并适当运动。
线上问答内容仅为参考,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到正规医疗机构就诊
说明孩子心情不好,想到或遇到不开心的事了,家长应关心关心孩子,谈谈心,鼓励帮助孩子解决问题
青少年抑郁症发病率近年趋升,但人们对此病仍是“不识庐山真面目”。一位心理学家曾对62位15-23岁“末诊”于心理专科的患者作过调查,结果显示,患者自身识别率几乎为“0“,学校、家庭、社会对本病的识别率平均不足1%,一些综合医院的识别率仅为15%左右。
青少年抑郁症的种种表现,在非专科人士的眼里,与思想品德,个性问题相混淆,或误诊为脑供血不足、神经衰弱、神经性头痛、精神症、心血管系统及消化系统等疾病。但对专科医生来说,这些症状恰恰是青少年抑郁症的特异性表现,为诊断与鉴别提供了重要依据。
患者的症状归纳起来,主要有六种表现:
一、似病非病。患者一般年龄较小,不会表述情感问题,只说身体上的某些不适。如有的孩子经常用手支着头,说头痛头昏;有的用手捂着胸,说呼吸困难;有的说嗓子里好像有东西,影响吞咽。他们的“病”似乎很重,呈慢性化,或反复发作,但做了诸多医学检查,又没发现什么问题,吃了许多药,“病”仍无好转迹象。
二、变换环境。可能在学校或单位发生过一些矛盾,或者根本就没什么原因,患者便深感所处环境的重重压力,经常心烦意乱,郁郁寡欢,不能安心学习工作,迫切要求父母为其想办法,调换班级、学校或工作单位。当真的到了一个新的地方,患者的状态并没有随之好转,反而会另有理由和借口,还是认为环境不尽人意,反复要求改变。
三、坦途无悦。面对达到的目标、实现的理想、一帆风顺的坦途,患者并无喜悦之情,反而感到忧伤和痛苦。如考上名牌大学却愁眉苦脸、心事重重,想打退堂鼓。有的在大学学习期间,经常无故往家跑,想休学退学。
四、不良暗示。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潜意识层的,会导致生理障碍。如患者一到学校门口、教室里或工作单位,就感觉头晕、恶心、腹痛、肢体无力等,当离开这个特定环境,回到家中,一切又都正常。另一种是意识层的,专往负面去猜测。如患者自认为考试成绩不理想;自己不会与人交往;自认为某些做法是一种错误,甚至是罪过,给别人造成了麻烦;自己的病可能是“精神病”,真的是“精神病”怎么办等。
五、反抗父母。患者在童年时对父母的管教言听计从,到了青春期或走上社会后,不但不跟父母沟通交流,反而处处与父母闹对立。一般表现为不整理自己的房间,乱扔衣物,洗脸慢,梳头慢,吃饭慢,不完成作业等。较严重的表现为逃学,夜不归宿,离家出走,跟父母翻过去的旧账(童年所受的粗暴教育,父母离异再婚对自己的影响等),要与父母一刀两断等。
六、行为。重症患者利用各种。对未果者,如果只抢救了生命,未对其进行抗抑郁治疗(包括心理治疗),患者仍会重复。因为这类是有心理病理因素和生物化学因素的,患者并非甘心情愿地想,而是被疾病因素所左右,身不由己。
对青少年抑郁症的治疗,应以抗抑郁药物与心理治疗并重为原则,单纯靠药物或靠心理咨询都是不正确的。当药物治疗缓解改善了病情后,再配合心理治疗,会使患者认识本病,改变认知,完善人格,增强应对困难和挫折的能力与自信。只有这样,才能达到根治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