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家庭心理 > 家庭关系

抑郁症患者咬手是焦虑症吗(悲伤焦虑,总用小刀在手上划)

悲伤焦虑,总用小刀在手上划

根据描述,目前存在一定的紧张,焦虑,抑郁情绪。一方面与精神心理因素有关。例如学习压力紧张或者家庭因素的影响。

严重者可以合并用不起精神心理疾病。另一方面也与个性有关。建议调整心态,增强自信,加强与人沟通,严重者需要及时就诊。

线上问答内容仅为参考,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到正规医疗机构就诊

爱咬指甲的男生性格

一般来,男生和女生都是在紧张焦虑的情绪状态之下,不由自主的去咬指甲。咬指甲并不是小孩的专利,很多成人也会咬指甲的经历。在心理学上来说,其实啃咬指甲,有时反映出一种心理情绪。往往与情绪紧张、抑郁、沮丧、自卑感、敌对感等情绪有关。

咬指甲,是因为我们有压力,通过咬指甲来放松压力,同时我们考虑一些难以决择的问题时,也会咬指甲。心理学家认为,咬指甲来缓解压力是由于在小时候这种行为被强烈的提醒,来源于父母强烈的提醒。

“咬指甲”这个行为,可能反倒被保留下来,甚至越演越厉害,那么慢慢这个行为就成了这个孩子一个固定的情绪的一个释放和一个关系的再现。

感觉自己心理有问题需要看心理医生吗

您好!本人作为大学心理学专业教师,非常荣幸能回答这个问题。

很多人对于心理问题会有一些不合理的认知:

1.我的情况很简单,不需要治疗。

这类人觉得和亲朋好友聊聊天吐吐槽,觉得时间流逝,问题就会解决。

2.我去看心理医生?我又没有神经病!

这类人不要说去医院的心理科,就是去心理咨询机构都觉得非常难为情。

3.我都说我没病,你们别说我有病!

这类人往往病入膏肓,而不自知。

以上这些都是不合理的认知。

其实心理问题很常见。

一、一般心理问题

原因:由现实因素而产生,内心,体验到不良情绪(如厌烦、后悔、懊丧、自责等)。

程度:

1) 可控:不良情绪反应仍在相当程度的理智控制下,始终能保持行为不失常。

2) 社会功能:基本维持正常生活、学习、社会交往和工作,但是效率有所下降。

3) 未泛化:不良情绪的激发因素仅仅局限于最初事件,即便是与最初事件有联系的其他事件,也不引起此类不良情绪。

二、严重心理问题

原因:较为强烈的、对个体威胁较大的现实刺激。体验着痛苦情绪。

程度:

1) 不可控:多数情况下,会短暂的失去理性控制;单纯地依靠自然发展或非专业性的干预,却难以解脱。

2) 社会功能:对生活、工作、社会交往都有一定程度的影响。

3) 泛化:痛苦情绪不但能被最初的刺激引起,而且与最初刺激相类似、相关联的刺激,也可以引起此类痛苦。

三、神经症:神经症是一种精神障碍,主要表现为持久的心理,病人觉察或体验到这种并因之而深感痛苦,且妨碍了心理功能或社会功能,但没有任何可证实的器质性病理基础。

特点:

1)有自制力

2)精神痛苦

3)持久性

4)妨碍社会功能

5)没有任何器质性病变作为基础

以上找心理咨询师处理即可,到达神经症程度的可以去医院心理科结合药物治疗。

如果更为严重,有可能出现心理异常。

心理学上有三条原则,作为确定心理正常与异常的依据:

一、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的统一性原则

因为心理是客观现实的反映,所以任何正常心理活动或行为,在形式和内容上必须与客观环境保持一致。

如果一个人坚信他看到或听到了什么,而客观世界中,当时并不存在引起他这种感觉的刺激物,我们就可以认定,他的精神活动不正常了,他产生了幻觉。

如果一个人的思维内容脱离现实,或思维逻辑背离客观事物的规定性,并且坚信不疑,我们就可以认定他的精神活动不正常了,他产生了妄想。

在精神科临床上,常把有无自知力作为判断精神障碍的指标,其实,这一指标已经涵盖在上述的标准之中。所谓无自知力或自知力不完整,是指患者对自身状态的错误反映,或者说是自我认知与自我现实统一性的丧失。

在精神科临床上,还把有无现实检验能力作为鉴别心理正常与异常的指标,其实,这一点也包含在上述标准之中。因为,若要以客观现实来检验自己的感知和观念,必须以认知与客观现实的一致性为前提。

二、心理活动的内在协调性原则

虽然人类的精神活动可以被分为知情意等部分,但是他自身是一个完整的统一体。各种心理过程之间具有协调一致性关系。这种协调一致行,保证人在反映客观世界过程中的高度准确和有效。

一个人遇到一件令人愉快的事,会产生愉快的情绪,手舞足蹈,欢快地向别人诉说自己内心的体验。这样,我们就可以说他有正常的精神与行为。如果不是这样,用低沉的语调向别人述说令人愉快iaide事,或者对痛苦的事,做出快乐的反应,我们就可以说,他的心理过程失去了协调一致性,成为异常状态。

三、人格相对稳定性的原则

在长期的生活道路上,每个人都会形成自己独特的人格心理特征。这种人格心理特征一旦形成,便有相对的稳定性。在没有重大外界变革的情况下,一般是不易改变的。

如果在没有明显外部原因的情况下,一个人的个性相对稳定性出现问题,我们也要怀疑这个人的心理活动出现了异常。这就是说,我们可以把人格的相对稳定性作为区分心理活动正常与异常的标准之一。例如一个用钱很仔细的人,突然挥金如土,或者一个待人接物和热情的人,突然变得很冷漠,如果我们在他的生活环境中找不到足以促使他发生改变的愿意,那么,我们就可以说,他的精神活动已经偏离了正常轨道。

正如生理疾病一样,心理疾病或是心理问题都需要早发现早治疗。

切勿等小病拖成大病,才追悔莫及!

能使自己状态更好的钱,可以算自我投资的费用。

最后送你一首李白的诗: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我有抑郁症和焦虑症,吃了十四年的药,诊断

这类患者确实很多,也是许多人非常关心的问题。看了诸多回答后觉得还是有必要再次阐述一下这方面的医学科普知识,因为这些患者迫切希望知道自己的病情究竟是什么原因引起?应该怎么治疗?

植物神经或内脏不受大脑控制,本是一对相互制约的调节内脏的自经:交感神经和迷走神经。交感神经的主要功能:心跳加快,动脉血管收缩、汗腺分泌汗液、当机体处于紧张活动状态时,交感神经活动起着主要作用。 迷走神经主要功能是:对抗交感兴奋、心跳减慢,消化道、泌尿道收缩、大脑椎基动脉收缩、消化腺分泌增加等。一旦这种平衡、制约功能障被破坏就会产生各种躯体不适症状。故以往称为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神经衰弱、神经官能症。

自经的活动主要是受情绪支配的。大脑中各种不良的情绪通过边缘系统、网状结构由垂体一下丘脑一肾上腺素轴产生神经体液和神经内、外分泌导致神物神经相互制约失衡使脏器活动异常而产生各系统、各器官发生功能性调节异常,故出现凡有植物神经支配的各器官可产生各种症状。脏器是没病的,只是调节脏器的自经出了问题。严重时可引起冠状动脉痉挛至心绞痛或心肌梗塞、致命性恶性心律失常致死、脑动脉痉挛至晕厥甚至脑血管斑块破裂激活血小板产生血栓引起脑梗塞等器质性的病变甚至死亡。

为什么现在国内外的医学前辈的大咖们不断发出声音:“疾病的发生50%-70%是由心理因素引起的”。细细想一下你觉得有道理吗?为什么前辈大咖们的这种呼声在指南中没有?现任的学科带头人又不知可否,年青医生更是一笑了之。因为几乎最辣手的“欵难杂診”才会找到这些大咖,不可否认在生物医学领域内他们专业知识、诊断水平超人一等,但能找到他们就医的这类患者往往是不能用生物医学的专业知识去认知、去解决,于是他们终于发现了可能存在另外一种与生物医学不同的心理医学模式。

凡是有多身多个系统出现各种各样不适症状,但,经现代医学各种检查手段仍得不到明确诊断的患者,临床各专科医生显得束手无策,以往这些患者被推荐到神经科一般会诊断为“神经衰弱”、“神经官能症”、“植物神经紊乱”。中医科的调理患者中这种病人更不是少数,如果推荐到心理科或精神科医生医生那里,轻重不一的“抑郁症”、“焦虑症”、“疑病症”、“恐惧症”、强迫症”这些诊断出来了。

几有曾经或现在仍有下列症状多条:

入睡困难、浅睡、早醒后难眠、头痛、头晕、头胀、耳鸣、脑鸣、盗汗、怕冷怕热、心动过速、心悸、胸闷、胸部堵塞、感或胸痛、各种早搏、特发性房颤、心电图异常率快时ST压低或T波低平倒置、食慾减退、消瘦约、功能性消化不良症状如早铇、噁心、嗳气、打呃、神经性厌食、呕吐、贪食、便秘、排便不爽、便次增多、突发腹痛腹泻、夜尿增多、青壮年下降、障碍、女性紊乱、无欲、经前综合症、甚至不孕、 各种无法解释的疼痛、夜间因胸闷不适而过度换气产生惊恐发作去急诊。所以我常说东痛西痛不是病,痛得越久述半全是越安全。

在这类患者中的心理障碍常有被躯体症状掩蓋,若出现:情绪低落、兴趣消失、疲乏无力、失眠早醒、脑子出现控制不住的焦虑、注意的难集中、健忘、消极悲观等四条以上,基本上可定为抑郁障碍。

传统的抗抑郁治疗是五羟色胺回吸收抑制剂,起效慢、疗效仅70%、副反应大。2000年发现了缺乏多巴胺与抑郁有明显关系,于是出现了最有效、最快速治愈的办法是联合五羟色胺和多巴胺回吸收抑制剂:根据睡眠好坏用极小剂量奥氮平1.25mg-2.5mg晚6点,次日早饭后联合任何一种SSRI1-2片,几天内无论对情绪还是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的躯体症状可以达到一个你从来感受过的感觉。

2019.8.2

成年人爱咬手指,是什么心理

说到成年人喜欢咬手指。我们先来分析一下,咬手指将会得到什么。有的人在自己焦虑的时候会咬手指,而在咬手指的时候,他会得到短暂的心理上的安慰,或是内心焦虑的缓解。所以每当他焦虑的时候,就会习惯性的用这种让自己好过一点。于是渐渐的形成了习惯,这种缓解焦虑的自然而然就成了应对压力的第一反应。渐渐的就成了像本能一样的动作。还有的人是无意识的,他并不焦虑也感觉不到压力,但就是形成了习惯,强迫性的习惯。同样的,他用这种能够让自己得到一些东西,可能是一种自我心理安慰,安慰的是孤独,也可能是无聊,也可能是缺乏亲密关系比如恋人过配偶。这样的人可能心里面有需求没有得到满足。可能会有很强的竞争的意识,或者性格里附带掠夺的意味。所以无论是哪一种情况,其实就是因为那个咬手指的习惯,会让他有所得,得到的大部分都是心里的安慰,焦虑的缓解,一些亲密感觉的暂时的自我安慰。

说到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可以用一种替代法。比如说当他缺乏安全感,或者特别焦虑的时候,我们可以培养一种新的缓解焦虑的,来替代这种咬手指的习惯。通过身边的亲密关系建立,不断给予她情感上面的安慰,给予他满足感。当然这些咬手指的习惯不会立刻就会停下来,我们还可以适度的用一些惩罚的,比如说,如果每天超过十次的咬手指,就需要去做些什么让她讨厌的事情,比如说做卫生,比如说跑步,比如说大声的唱歌。时间长了,这种惩罚的,就会让他渐渐的在咬手指的时候就会有本能的产生警觉。就会慢慢的让她放下这个习惯。而如果这个时候替代行为(解决焦虑等情绪的健康有效的方法)渐渐的产生,就会自然而然的解决掉这个习惯了。

答者:暖心理咨询师马海明

快来关注暖心理头条号,温暖你的世界 让我们一起温暖世界 ~

相关文章

热门搜索: 瑜伽可促进心理健康助摆脱抑郁消除焦虑(瑜伽调理心情缓解抑郁篇) 心情抑郁,应该看精神科医生or心理咨询师?(心情抑郁,应该看精神科医生or心理咨询师吗) 心情抑郁,应该看精神科医生or心理咨询师?(心情抑郁,应该看精神科医生or心理咨询师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