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前男友激发出抑郁症和ptsd,很痛苦,然后请他出来谈谈,他不肯
感谢邀请,我们说的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其实就是自经功能紊乱,而自经功能主要负责内脏器官(比如消化道、心血管、呼吸道及膀胱等)及内分泌腺、汗腺的活动和分泌,并参与调节葡萄糖、脂肪、水和电解质代谢,以及体温、睡眠和血压等等人体的身体指标,所以植物神经功能紊乱一定会存在上述某一个方面的症状表现。看上去和焦虑症的某些表现相似,但怎么说呢如果我来判断一定是焦虑症更严重一些。
大家应该都知道,焦虑症本身就存在植物神经紊乱的表现,比如焦虑症的患者经常会出现心悸、胸闷、气短、发抖、出汗、尿频和夜尿增多的表现,而这些症状表现本身就叫做植物神经紊乱。就是焦虑症的患者会出现植物神经紊乱症状,但不限于植物神经紊乱症状,当然还有很多其它严重的精神症状表现。
其实焦虑症更比植物神经紊乱更严重的症状还有很多。比如烦躁焦虑、坐立不安的情绪体验,比如不明原因周身疼痛的躯体症状,比如严重的失眠症状,比如焦虑症状导致的无法进行日常工作和生活的表现,比如长时间焦虑而感到痛苦和绝望的抑郁症状,比如因无法忍受焦虑的折磨而出现的自伤甚至情况。都要比单纯的植物神经紊乱严重的多。或者说大部分精神障碍都要比植物神经紊乱严重的多。所以,如果你问植物神经紊乱与焦虑症哪一个更危险,作为一个精神科医生,我还是会选焦虑症更严重。
其实上面的介绍已经提到了二者的区别,在我看来,植物神经紊乱只是焦虑症的一个症状表现之一。除了植物神经紊乱表现,更为突出的应该是焦虑症最根本的焦虑情绪——过分的担心,预期的焦虑,明知道没有必要,却还是一遍又一遍的想一些自己认为可能会发生的事情,但其实就是没有必要。
如果只是存在心悸、胸闷、气促、发抖、出汗、尿频或是夜尿增多等等症状,或者因此感到轻微的焦虑或抑郁情绪,但达不到焦虑症或是抑郁症的程度,那么只是单纯的植物神经紊乱症状。具体原因再另行查找。如果存在上述症状,又同时存在焦虑症状或者抑郁症状,就不应该称之为植物神经紊乱,而是焦虑症或是抑郁症的诊断。
1. AIDS:艾滋病
2. ADHD: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
3. ALS:肌萎缩侧索硬化症
4. AMI:急性心肌梗塞
5. ARDS: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
6. ASD:自闭症谱系障碍
7. COPD: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8. CRF:慢性肾功能衰竭
9. CVD:心血管疾病
10. DM:糖尿病
11. ESRD:终末期肾病
12. GERD:胃食管反流病
13. HBV:乙型肝炎病毒
14. HCV:丙型肝炎病毒
15. HI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16. IBD:炎症性肠病
17. IBS:肠易激综合症
18. MDD:抑郁症
19. MS:多发性硬化症
20. NASH: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21. OCD:强迫症
22. PD:帕金森病
23. PTSD:创伤后应激障碍
24. RA:类风湿性关节炎
25. SARS:严重急性呼吸综合症
26. SLE:系统性红斑狼疮
27. TB:结核病
28. TIA: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29. UTI:泌尿道感染
30. VTE:静脉血栓栓塞症
EMDR的全称是Eye Movement Desensitization Reprocessing。1987年,心理学家Francine Shapiro在一次散步的途中发现伴随着自己眼球的左右运动,正在思索的令她烦心的想法竟消失了。随后她展开了一系列实证研究,并证明对于处理PTSD症状的有效性。EMDR现在被美国精神卫生协会(American Psychiatric Association)认可为处理PTSD的干预手段之一。伴随着对于这种疗法的争议性,EMDR也持续在实证研究和临床观察中不断演化。
EMDR是一种心理治疗,它能够帮助人们从困扰的生活事件中获得疗愈,减轻症状和情绪的干扰。在EMDR发展的过程中,从一种简单的技术发展成一种整合的治疗取向。神秘的眼球运动只是这个系统中用于刺激信息处理形式中的一种,它也可以被耳听音调,手打拍子等其他双侧注意力刺激的形式代替。
EMDR疗法相信我们的精神是可以从创伤事件中恢复的,正如我们的身体可以从创伤中恢复一样。比如,一个人在干活的时候手不小心扎进去一根刺,他感受到了疼,于是去查看刺在哪,然后想办法把它挑出来,如果扎得比较深,可能还要再涂些消炎药,然后把伤口简单包一下以避免外界的刺激和进一步的感染,过几天这个伤口就长好了。对于给我们带来负面影响的精神创伤,就好比这个人扎了一个比较大的刺,他很疼,但又没有办法靠自己把他弄出来,也不知道叫谁帮忙,于是他去用纱布简单缠一下,吃点止痛药,继续工作,工作的时候又会反复碰到这个扎刺的地方,终于这个地方发炎流脓,没办法工作了。EMDR疗法就好比受过相关培训的人遵从着详细具体的流程帮助这个人开启自然疗愈的过程。因此它不同于谈话治疗,来访者获得的洞察和理解不是来自于咨询师的解释,而是来自于来访者自己被促进的理智和情感的处理过程。在EMDR治疗过程中,来访者的想法,感受,行为上的变化完全彰显了一个人有着自然疗愈的本能,这一切的实现并不需要纠结于对细节的讨论或者做其他额外的工作。
那么EMDR如何有这么神奇的效果呢?
适应性信息处理模型(The Adaptive Information Processing Model)可以解释。人们具有适应性信息处理系统,当这一系统受到阻碍,异常状态出现。因此,如果创伤性记忆被接触,这一系统被激活,那么负面信息会被转化为适应性信息。
这一模型认为大部分的心理疾病来自于更早的生活经历所形成的一系列不具适应性的模式,包括特定的情感,行为,认知和随之形成的自我认知结构。当经历创伤件,激发强烈的情绪,内在的适应性信息处理系统不能有效的处理信息,没有被充分处理的病态应对模式被“凝结”和“阻滞”在发生创伤件的时刻。(形成如PTSD,恐惧症,惊恐障碍,某些抑郁症,解离等)
这些早期没被充分处理的经历会继续影响人们当下的生活。当遇到现在生活事件特定情境的激发,唤醒了阻滞在记忆中的消极的认知和情感,它们引导着人们继续用不具适应性的应对去处理当下的情况,就跟当年一样。也许一个人应对当年发生的困扰事件的反应是合乎情境的,但是如果缺乏充分的处理,那么在之后遇到相似的情境仍然激发起跟当年一样的情绪感受和行为就会变成阻碍了。比如一个孩子当年被大人威胁,他感到害怕和无助,如果当他长大成人遇到相似的情境,还感受到跟小时候一样的害怕和无助就说明当年的负面经历没有得到充分的处理。
如果临床工作者可以找到被阻滞在神经系统中的未处理信息,定位那些形成来访者消极自我概念的记忆,重新处理创伤性记忆,那么就会迅速代谢来自于过去残留下来的障碍并且把它们转化成有用的东西。在这个过程中,来访者会体验到曾经留下的打击自己的信念,情感,身体上的感觉转变了形态和意义,它们变成了可以给自己提供支持的信念,情感,并伴随着身体感受的变化和自我认同的变化。
来自书中的例子:
当治疗一个遭遇性侵的来访者,治疗师会去鉴别这次创伤性经验中给来访者带来困扰的不同方面。这些包括,闯入性的图像;关于她自己或者在被性侵角色中的消极认知和信念;负面情绪如恐惧,自责,羞耻感;与之相关联的身体感觉。来访者可能会经常有闯入性的被侵犯的图像闪现,有可能体验着负面的认知如“我是肮脏的”,“这是我的错”,并伴随着强烈的恐惧和羞耻感。经过EMDR对于特定内部反应的关注,这名受害者也许能够不带恐惧和羞耻感的回忆这个事件,她也许会感到被赋予了力量,并且能够说,“我做得非常不错。他当时拿刀子威胁我,而我让自己活了下来。”除了想法信念上的变化,闯入性画面的闪回会消失,当回忆起事件本身时,连带的想法,情绪,身体感觉会变得中性或积极。如一个参与治疗的幸存者说,“那依旧是令人厌恶的画面,但并不是因为我做错了什么。”事实上,她所整合进的自我认知是,“我是一个强大,坚韧的女性。”
EMDR 8个阶段治疗步骤:
阶段1:历史采集与治疗计划(Client History and Treatment Planning)。评估来访者适不适合EMDR(来访者自身的稳定性和当前生活压力)。如果来访者适合该疗法,咨询师会收集来访者的综合信息以制定治疗计划,包括非适应性行为,症状,需要处理的特征,具体的需要重新处理的目标记忆。
阶段2:准备阶段(Preparation)。包括与来访者建立治疗同盟,解释EMDR的过程和效果,向来访者交代EMDR过程中或之后可能带来情绪上的干扰,解释来访者的疑问和顾虑,确保来访者有可以处理压力的放松技巧,指导来访者完成指定的想象训练,直到来访者能够用这种技巧消除一定压力带来的干扰。与来访者讨论继发获益(secondary gain)的议题,即如果这个问题被解决意味着需要放弃或面对些什么。
阶段3:评估(Assessment)。一段记忆被选择,来访者将会被询问最能够代表这段记忆的图像,与此相关的不具适应性的自我评价,希望以后用来替代消极认知的积极认知,然后用VOC量表评估积极认知的可信度。然后用SUD量表评估图像和消极的自我认知所带来的情感的干扰。来访者将会去辨别当集中注意力在该事件时身体被激发的感觉。
阶段4:脱敏(Desensitization)。这一阶段将集中于来访者的目标记忆及消极情感,咨询师重复双侧注意力刺激,并伴随着适当的调整和关注点的改变,直到来访者的SUD值为0或1。这表明涉及目标事件的功能不良已被清除,然而这并不能说明再处理过程的完成,仍需进行下面的步骤。
阶段5:置入(Installation)。这一阶段将专注于增强对于替换关于目标事件消极认知的积极认知的强度。伴随着双侧刺激,来访者会感觉到对于目标记忆的负面认知和情感变得越来越不清晰可信;与此相对,积极的想法,情感变得越来越清晰可信。
阶段6:身体扫描(Body Scan)。当前面的几个步骤完成,来访者会被要求带入选取的目标事件和被整合的积极认知从头到脚的扫描一遍全身,这时身体的感觉会作为目标伴随双侧注意力刺激。大部分情况下,紧张感会得到解除,但是在一些情况下其他未被处理障碍也会因此被发现并得到处理。
阶段7:收尾(Closure)。在每一次见面的结束,确保来访者回到平静的状态。除此之外,提醒来访者可能面对干扰性画面,图像,想法和情绪,这些提示着进一步处理的需要,是好事情。来访者被指导记录消极的想法,情境,梦,或其他记忆,并进行放松训练保持自身的稳定性。
阶段8:重新评估(Reevaluation)。这个将在每一次见面时进行,评估来访者获得的效果是否保持,是否有信息未被处理完全或是否有新的材料涌现。最后在家庭和社会系统中评估来访者的变化并讨论可能遇到的问题。
Reference:
Shapiro F. (2001). . New York, NY: Guilford Press
Retrieved June 19,2018, from
-is-emdr/
PTSD Treatments: APA’s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 strongly recommends four interventions for treating 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 and conditionally recommends another four, July 31,2017, Retrieved June 19, 2018, from
-guideline/treatments/index.aspx
我没有患过PTSD,但是学习过PTSD的有关知识。在这里简单分享一下。
PTSD,创伤后应激障碍,英语全称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
个体对威胁的反应是界定事件是否属于创伤件的关键——也就是说,并不是每个经历「灾难」或「危险」的人,都会得PTSD。关键还是看对事情的反应到底是怎么样的。
一般来说,有以下三项症状,而且超过1个月,同时带来明显痛苦,或者造成个体其他重要方面功能受损——比如无法工作,无法学习,无常吃饭睡觉——才可视为满足PTSD诊断标准。
反复体验到以下症状——
反复闯入性地、痛苦地记忆起事件:
没有警告,不需要刺激或相关引发物。如果有相关引发物,也会有同样的反应。比如,经历过地震的人,对晃动变得很敏感。可能有闪回(生动看到当时情景,好像创伤再次发生)。引发个体强烈的心理反应(恶心、恐惧、抑郁)或生理反应(心跳呼吸加快、出汗)。
简单说,是不可控制的,甚至毫无规律的想起痛苦的记忆,而且有种再次身临其境的感觉。比如,地震结束后很久,但是他会毫无预兆的突然很害怕,并且说感觉到震动(其实可能是他自己害怕发抖的)。
回避和麻木:
个体试图在生理和情感上回避暂时缓解痛苦,却强化了回避性行为。分离或麻木是为了切断侵入性创伤记忆与痛苦情感之间的联系。个体试图不再有强烈情感,可能以一种单调固定的生活、妨碍个体与他人建立正常联系正常生活。甚至可能回想不起来发生过什么。
简单说就是,人不愿意主动谈起那个创伤事件,也不想回忆起来,会迫切的想转移注意力或者转移话题。因为想回避,所以影响了生活,比如出过车祸后,根本不敢出门,导致无法上班或上学。
警觉性增高:
在相对安全的情境中,个体也随时准备应对威胁。会体验到难以入睡或睡眠不深、易激惹或易怒,难以集中注意力,对刺激有过度反应。
比如,明明路上没有车了,但是经过车祸的人,还是不敢过马路、前后左右不停张望。或者是车离他还有一千多米,他看到就准备抛开。
必须要满足3条以上才能诊断为PTSD。
大家可能会觉得第一项症状和第二项症状有些矛盾。
其实它们互为一体两面。正是因为无法主动回忆、回避恐惧情绪,所以PTSD患者的记忆就没办法被整理好。没有整理好的记忆,又确实存在,会自动地不受控制的片段化出现。又因为不受控制的出现,所以患者又会很想控制,很想让它消失。最后形成一个恶性循环。
有PTSD的人,也可能同时有其他的心理障碍,比如抑郁症,但是因人而异。
有人可能因为长期PTSD没有得到妥善的治疗,进而产生绝望的感觉,然后引发抑郁。
创伤件,其实也分种类。首先是1型创伤。这类创伤往往导致PTSD。它的特点是:意外、突然发生,和当事人的日常生活关系不大,往往只发生一次。
比如,地震、台风等自然灾害。或者火灾。
比如,被陌生人殴打、抢劫或者性侵。
然后是2型创伤。这类创伤要复杂得多。它的特点是:主要是人造成的,而且是当事人身边熟悉的人造成;长期、持久的不断发生。
比如,被家长或者老师殴打。
比如,被同学欺负侮辱。
比如,被熟人性侵。
它也可能导致PTSD,但是还会有更多其他严重后果——抑郁症、双相情感障碍、物质滥用(酗酒或者)甚至是人格障碍(可能,也有可能变得及其孤僻)
为什么这两种创伤这么不同呢?
因为1型创伤是让人担心:会不会又再突然发生灾难?美好的生活,会不会突然被破坏?
2型创伤则是让人相信:哪怕熟悉的人事物,也不安全,甚至整个世界就是糟糕的。因为当事人持续的在熟悉的环境(或被熟悉的人)里被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