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家庭心理 > 家庭关系

抑郁症一个人能生活吗(抑郁的人有多痛苦,别人知道吗)

抑郁的人有多痛苦,别人知道吗

没有犯过抑郁的人不可能理解那种痛苦,只会劝他想开的,能想开就不抑郁了,道理都懂,可心不听脑的话,那种莫名的烦躁不可诉说。

抑郁症患者应该工作还是顺其自然什么都不做

谢谢邀请!你说的问题很好,抑郁症患者究竟应该工作还是什么都不做,不能一概而论,要分析着看问题。

先来说说你说的情况,抑郁症患者手里有很多工作,但是进行不下去,总感觉难以维持,或者维持的十分辛苦。其实这样的情况正好可以体现你的抑郁症程度,已经达到了重度抑郁症的程度。虽然你的描述很少,但是足以判断你的抑郁程度,我的建议当然是停止手头工作,尽快到专业的医院去系统治疗,如果可以的话,最好住院治疗。

之所以建议住院治疗是因为重度抑郁的患者的治疗过程本就缓慢,而重度抑郁的患者一般都存在明显的消极观念,尤其消极行为都是毫无征兆,突然出现的。所以为了患者的安全,和治疗的保障性,你这样的情况最好住院治疗。还有一点,第一次系统治疗对患者最为重要,科学合理的足量治疗,起码可以让50%的患者今后不再复发,对于一种慢性疾病,成为这50%换着是一件值得庆幸的事情。

其实,我们大众对于抑郁症的认知还是很少的,昨天有位母亲,带着22岁的女儿来看病,女儿高二发病,现在病史5年,为了控制自己想的冲动,先后40-50次用小刀划伤前臂自残,即使这样极端的情况被我要求住院治疗,妈妈还说“有那么严重吗?”。最后是被我们好多医生劝着住的院!

自残这种极端的行为,其实在发病年龄早的抑郁症患者身上尤其多见,很多孩子在中学阶段就出现自残行为,而且自残的部位大多集中在手臂。如果你的孩子正在上中学,有一些抑郁症的表现,精力减退,总累,学习成绩下降,不愿与人交谈,偷偷检查下手臂看看,上面提到的家长居然在患者上大二时才被老师告知患者的自残行为。

别对抑郁症掉以轻心,从医学本源上讲,这是一种慢性致残性疾病,对患者的认知和家庭的危害是巨大的。所以一旦诊断抑郁症,一定要到正规的医院诊治。抑郁症不是什么单纯的心理问题,心理咨询也没有任何作用,甚至国家立法说明这件事,而且也不要以“好心”为借口对患者说教!单纯的说教只能加重患者的烦躁焦虑,甚至成为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所帮助,有疑问可以+关注后私信留言,看到我会一一回复的。

抑郁症是一辈子的事情吗

可以肯定的告诉你:抑郁症不是一辈子的事情!

一、积极去治疗。中重度抑郁还需要药物治疗,坚持服药,遵医嘱。在康复期配合心理干预,会康复的!

二、轻度抑郁,寻求心理咨询师做心理干预。

三、需要家人的用心陪伴。

我09年接访一位抑郁症患者,三次都没死,她给我的第一印象是“活死人”!不会笑,也不主动给他人打招呼。第一次咨询,我问一句,答一句。很机械!

我跟她一起探讨死亡,问她得了抑郁症后,自己怎样看待这个病的?工作了三次,找到她得病的根源,唤起了她对生命的渴望!后来又来了两次,会笑了会主动跟我打招呼,表示感谢!

最后一次让他们全家都来了,做了一个家庭咨询。

后来我回访她的家人,说已经在工作了,每天很开心的样子!

一个人长期宅在家里会不会得焦虑症、抑郁症

“宅”只是一种生活态度,焦虑症、抑郁症、社恐却是精神疾病,请不要把“宅”妖魔化!谁说“宅”就是有病?!叫他放学不要走,我们操场上见。

我老婆就很宅,只要不上班,就窝在我家的豆袋上,是能在家宅到地老天荒那种人。你别看她在家宅的时候邋里邋遢,人家之前在公司干HR的工作却是风生水起,也没见她与人相处有什么问题。现在她自由职业,就周末上班,周一到周五都宅在家,比以前宅的时间更长,每天看看书,打打游戏,写写文章,却比之前更加容光焕发。

反而像我这种天天上班,在门诊跟人打交道的人,有时候被一些病人整得都有些抑郁了。特别是一些“百度患者”,分分钟能把我纠结到怀疑人生。有时候我甚至会有缩在家不出门,不接病人的想法,那我这算不算社恐?

现代人生活节奏快,压力大,出现心理障碍的几率逐年升高。谁还能没有过焦虑、抑郁、社交恐惧这类负面情绪的时候?但有没有到心理障碍的程度,还得谨慎区分。得了精神病是得正规治疗的,药不能停!

人一旦长期离群索居,如果没有与旁人之间正常的交流,没有社会关系的信息互换,产生心理障碍的风险确实将会有所提高。但是,“宅”可不是离群索居。一个人之所以选择长期宅在家,不愿出门社交的原因,可能仅仅只是嫌麻烦,不想与不相干的人相处。也有可能只是本来工作就很辛苦,宅在家做点儿自己喜欢的事情更舒服更自由。干嘛非得出去跟不喜欢的人进行无谓的社交?难道不待在自己家出去浪才算心理健康?医学上也没有这种说法嘛!

特别是现在快过年了,年轻人放假回家就喜欢宅在家,长辈们就吐槽我们不出门社交(走亲戚lol),甚至搬出“长期宅在家不利于心理健康”这样的话来。还好精神科医生对于精神病的诊断需要结合大量完整、详细而真实的病史,严密检查之后才能下结论。可没有说靠“宅”就给下结论有焦虑症、抑郁症、社交恐惧症的,我也宅,但我可不认为自己有心理问题,不然我还咋给别人看病哟?onz

我只想说,我们宅在家有啥不好的?有更多陪家人的时间,有更多自由活动,还特别省钱!干啥非要把我们逼出去嘛?工作那么辛苦,平时哪有时间宅?

别再纠结宅跟焦虑、抑郁、社恐的关系了,有病的人选不选择宅都得治,没病的人宅不宅都很健康。医学的事儿交给医学,生活的事儿交给生活。人间不值得,开心一点儿不好吗?

独处时就抑郁,该怎么办

那是自己有心结,

那是自己没有合理的规划,

那是自己内心不够强大!

自己独处时,做自己感兴趣的事!


相关文章

热门搜索: 瑜伽可促进心理健康助摆脱抑郁消除焦虑(瑜伽调理心情缓解抑郁篇) 心情抑郁,应该看精神科医生or心理咨询师?(心情抑郁,应该看精神科医生or心理咨询师吗) 心情抑郁,应该看精神科医生or心理咨询师?(心情抑郁,应该看精神科医生or心理咨询师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