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家庭心理 > 家庭关系

浅谈幼儿攻击性的原因及对策(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攻击性行为有哪些干预和)

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攻击性行为有哪些干预和

1、提供宣泄的机会。  在不影响他人的前提下,发泄愤怒。如增加激烈的消耗体能的对抗性体育活动,拍球,抛纸球等。

2、教师给予适当关爱,使之受到关注。  给予积极的情感、同情、幽默、关心。与此同时,教师也要把握好度,适当的给予惩罚。

3、加强社会交往技能的训练,提高与同伴的沟通能力。  如多帮助同学,多为班级争光,教师给予赏识教育。

4、创设良好的环境。  教师家长要提供和谐榜样,做到言谈举止文明,要注意引导孩子看一些乐于助人,有好相处的电视节目或故事。

孩子经常恶作剧伤人,家长很头疼,怎样才能

孩子经常恶作剧伤人,家长该怎么办?

孩子爱搞恶作剧并达到伤人的程度。究其原因,无非以下两种:

一,父母之前的家庭教育不到位,说白了就是缺少父母高效关爱导致现在的用伤害别人的恶作剧的行为来吸引父母家人的关注。

二,不明白恶作剧伤人的后果。说白了就是害人没得到应有的惩罚,越发有恃无恐!

作为家长,现在知道在这上面发提问的话,说明家长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家长不算熊家长,孩子暂时还有救。因此,有针对性的去解决以上两条原因所导致的行为。

家长抽出时间多陪陪孩子,一定是有效不敷衍的陪伴。进行心理交流,沟通,让孩子意识到恶作剧的危害。

和孩子一起制定实施并帮助,督促其改正的奖惩计划和措施,言出必行,让孩子尝到恶作剧带来后果,并因此付出的代价!千万不要等到别人家的家长帮你教育你的孩子,到时则为时已晚!

码字不易,若觉得回答有点帮助,期待您的关注。相互交流更多育儿知识噢!


儿童攻击行为是如何定义的

攻击性行为一般将能引起别人对立和争斗的行为称为攻击性行为。

攻击性行为表现为:当儿童遭受挫折时显得焦躁不安,采取打人、咬人、抓人、踢人、冲撞别人、夺别人东西、扔东西等,引起同伴或成人与他对立和争斗。儿童的攻击性行为可以针对教师或同伴,但更多的则是针对自己的父母。攻击性行为以学龄前儿童最为常见,到学龄期就日渐减少了。关于儿童攻击性行为产生的原因,有多种解释。

精神分析学派认为,攻击性行为是一种本能驱动力的结果。

行为学派则认为,攻击性行为是一种社会学习性行为,是通过观察别人的攻击行为模式而学习到的。攻击性行为同父母的教育和期望有关。经常受到父母体罚的儿童,倾向于崇尚武力,习惯于用“武力”解决问题,攻击性行为较多。

因此,在学龄前期,及时矫正儿童的攻击性行为十分重要。否则,儿童期的攻击性行为可以发展为成人期严重的人际交往和社会适应不良,甚至发展成违法行为。

治疗新主张

1.营造和协、安宁的家庭氛围父母之间和谐的合作关系,对孩子能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宁静、平和的家庭氛围能带给孩子安全感,有利于孩子良好心境的形成,也有利于孩子情绪的调节。

2.注意培养孩子的社会交往能力有些孩子由于缺乏表达自己愿望的能力,缺乏合适的自卫能力而出现攻击性行为。另外,父母还应帮助孩子学会正确解释别人的行为。有些敏感、防御过当的孩子,会将别人的友善接触误以为是攻击。

3.鼓励孩子用积极的表达情绪允许儿童说出他的不满和反对意见。当孩子情绪不佳时,父母要尽力转移其注意力,用一些能令孩子平静或感兴趣的事,帮助孩子调节情绪。

4.减少过剩的体力和能量适当地增加孩子的运动量,以消耗过于旺盛的体力和过剩的能量。在饮食方面不要提供过多高蛋白食物,以防产生过剩的体力和能量。

5.采用暂时隔离的方法当儿童试图以攻击性行为达到要求和目的时,父母绝对不可“委曲求全”,不可为了求得一时的平静而让孩子得逞,否则,会强化孩子的攻击性行为。此时,可采用暂时隔离的方法,对攻击性行为不予理睬,对合作性行为给予奖励,可减少攻击性行为。

6.将其置于无攻击性行为的楷模之中将有攻击性行为的儿童置于无攻击性行为的楷模之中,可减少其攻击性行为。或者让他观察其他儿童的攻击性行为如何受到禁止或惩罚,也可起到同样的作用。特别提示家长不可采用体罚的方法,因为体罚本身对儿童的攻击性行为起了示范作用,体罚往往会增加儿童的攻击性行为。


为什么孩子总爱说狠话

孩子在说狠话,你可以制止孩子,询问他总是这么做的原因。不是给孩子定性,就是有一个爱说狠话的习惯,这是可以改正的。

你可以告诉孩子听到狠话会让人感到受伤,如果有什么想要表达的、想说的,可以直接说出来,不需要用放狠话的。这会伤害别人与他之间的感情与关系,他也会因此受伤。

如果孩子稍大一点,你可以这么说。在综艺节目中,如果两队对决会有个放狠话的环节,是为了增强气势与电视效果。而在日常生活中,把对方与自己摆到一个敌对的状态并不会有利于事情的发展与解决。

孩子爱发脾气,出现易怒情绪的原因和处理方

易怒的可能原因有:

1.气质性因素。情绪行为控制障碍。

2.习得。家里有爱发脾气的大人。

3.家长缺乏同理心。孩子情感得不到理解。

4.不会其他表达。大人没教会孩子。

处理原则和方法:

1.先处理情绪,再讲道理。

在情绪中,讲再多的道理,不但不起作用,反而因为缺乏同理,让孩子更愤怒。

2.无条件接纳情绪,有条件接纳行为。

情绪无对错,需要无条件去接纳和同理。

情绪得到理解,会慢慢消散,再对孩子的不当行为加以说明。

3.表达情绪的原则:不伤人 不伤己 不毁物

伤害别人,压抑自残,摔毁物品,都属于不当的表达。

4.表达情绪的最佳言语化

一 情绪很激动时,需要先冷静,一个人待一会;

二 能够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情绪和需求,当孩子言语化能力匮乏时,需要父母帮助孩子用语言表达当下的情绪;

三 用升华的,把孩子的愤怒和攻击性,导入到建设性的活动中。比如体育运动,竞技类等等。

相关文章

热门搜索: 瑜伽可促进心理健康助摆脱抑郁消除焦虑(瑜伽调理心情缓解抑郁篇) 心情抑郁,应该看精神科医生or心理咨询师?(心情抑郁,应该看精神科医生or心理咨询师吗) 心情抑郁,应该看精神科医生or心理咨询师?(心情抑郁,应该看精神科医生or心理咨询师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