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家庭心理 > 家庭关系

孩子对大人大吼大叫怎么教育(孩子对妈妈大吼大叫以后怎么办)

孩子对妈妈大吼大叫以后怎么办

现阶段如果孩子对妈妈大吼大叫,那很有可能是因为在平时的教育中出现了问题,孩子不会去控制自己的情绪。所以作为家长,我们是有很大责任的,孩子从小是需要付出很多的精力去关心的,我们作为家长应该要从小培养孩子控制情绪的能力,提高孩子的情商,如果说从小对于孩子的这种大吼大叫的行为不遇求生,那将来孩子出来工作求学,以及寻求发展都会受到影响。

孩子老是对父母大吼大叫怎么办

教育的好啊!

十多岁的孩子经常冲大人发脾气怎么办

10岁孩子不似一、二年级孩子自控力差,又没有初中青春期孩子那么叛逆。

在常规就学的日子里,他们在校能遵守纪律,回家能独立作业,堪称青春期前的平静时期。

但孩子毕竟是孩子,宅家学习,缺乏管束,再加上作业量大大减少,突然之间,时间多出来很多。

而正是这些多出来的时间,暴露了这个年龄段孩子学习主动性不够,同时反抗力又渐长的一面。

那么这个问题如何解决呢?

要解决孩子学习主动性的问题,可以从学习动机、方法、环境等多方面入手,这些以前都写过。

但针对10岁左右的孩子,解决主动学习之外,还有个脾气的问题,那就不能忽视家长的身教。

心理学研究表明,10岁左右的孩子特别看重“公平”,你要我做到什么,你有没有做到?是他们非常关注的事情。

如果发现大人并没有按自己说的“努力学习”、“不看手机”,孩子就会从心里产生不服气,不愿服从。

但要家长像老师一样,和孩子接触时不带手机、不看手机、不接,又不太可能做到。

怎么办呢?

这里有个办法,既可以解决孩子不停和家长比较的心态,还能有效激发孩子的反思。

这就是——和孩子适当拉开点距离。

适当拉开距离,不是“冷处理”,更不是“冷战”。

他们最大的区别是,什么时候使用,以及使用时长。

“冷处理”和“冷战”一般发生在矛盾爆发的当时,属于短期使用。

而“适当拉开距离”,适用的场景是日常,在无纠纷时执行,并且要慢慢常态化。

世上所有的关系都指向团聚,唯有亲子关系指向分离。

随着孩子逐渐长大,外出求学、成家、工作等,亲子间注定不会越粘越紧,而是会拉开距离。

诚然,小时候,孩子需要身心的滋养才能长大,家长需要细心呵护。

但到了10岁,

是可以开始慢慢拉开了。

特别是,

10岁有一定知识储备,有基本是非对错观念,同时,对父母的日常管(啰)教(嗦)开始抵触的孩子。

适当拉开距离的三原则:

克制

一个成熟的人,不可能太过肆无忌惮,总要有所克制,既然克制不了看手机,就要克制好为人师的冲动。

生活中,有些大人真的太爱指导孩子,无论孩子做什么都想告诉他“捷径”。

曾有人做过这样一个实验:

给一群孩子布置一个很简单的任务,这个任务孩子肯定能独立完成,只是需要一个过程。

然后,让孩子的父母在旁看着,并告诉他们只看不指导。

结果,有三分之一的家长在看了不到3分钟,就开始忍不住开口指导。

剩下的家长中,最长的,也只忍了8分钟。

且不说大人说的是不是真正的捷径,就说很多事情走一点弯路又能怎样?

弯路也是个探索的过程,而且这个过程能带给孩子满满的存在感。

拉开适当的距离,并非指身体距离,而是一种状态的克制。

能克制自己的人,都会传递出一种能量,

而这种能量,在孩子的感受里,就会化作威信。

在孩子心目中有威信的家长,在孩子青春期的时候,可以转为孩子的“顾问”或者“朋友”,和孩子愉快地度过青春期。

而缺乏威信的家长,到孩子青春期的时候,很难找到一个合适的和孩子相处的模式,于是矛盾激化。

稳重

和孩子拉开距离时,要不带情绪。

无论开心等积极情绪,或失望等消极情绪,都不要有。

把“拉开距离”当成很自然,很平常的一件事去做。

你的态度决定了这件事的定性。

那么,还需要和孩子交流吗?那是肯定的,只是交流要略有变化。

交流原则是:态度温和,有问必答,就事论事,详尽指导,但不要扯开,不要过分热情,保持理性。

不要在和孩子做任何交流时,都想着趁机赶紧教育孩子。

何谓“保持理性”?

举个例子:

孩子请教你一个问题,你回答后,孩子马上能明白,且能举一反三,你一高兴,脱口而出“你真厉害”,“你太牛了”等夸张的语言,就是一种感性的表述。

取而代之应该是:“你能这么快理解父母给的解释,相当不错,你可以尝试进一步查查资料,再往深里走一点,有问题,可以再来问爸爸妈妈。”,这就是理性的。

10岁之后紧接着就是青春期,身体开始发育,心理上,孩子也会更渴望被当作成年人看待,因此,非常需要非幼稚化的理性沟通。

看到这里,一定会有家长问:如果孩子一直不来和我们父母说话,怎么办?

这是典型的和孩子“冷战”时的思维。

如果你的态度是温和的,没有生气,没有拒绝,孩子怎么可能一直不和父母说话?

10岁左右的孩子,总会有一些问题需要请教大人,他们终究还是孩子呀。

孩子在一段时间内,或许是一天,或许是三天,没有问题要问家长也是有可能的,那就正常生活。

别总担心孩子这里有不会的,那里有不懂的,好似非要自己出手才能解决,其实孩子也有孩子的办法。

还有个问题也是问的比较多的:

如果父母和孩子拉开距离,孩子就趁机去玩了,怎么办?

父母和孩子拉开距离,不代表父母就此不管束孩子。

只是管束就管束,不扯开来教育。

比如:孩子玩手机。

你可以拿走孩子的手机,温和且坚定地告诉他:“现在该背课文了。”

而不是和孩子说一堆如“你怎么还在玩游戏?还不开始背课文?你也太不自觉了……”

独立

作为家长,也需要培养自己的独立性。

很多时候,不是孩子离不开父母,而是父母离不开孩子。

在实际操作中,拉开距离后的亲子关系,孩子很平静,父母很焦躁,并且一直去偷看孩子。

大人们将这种情况解释为:不放心。

但其实,是他们内心不够独立。

很多家长其实是没有自己爱好的,他们上班听老板,下班按老师布置的作业抓孩子功课。

如果哪一天,离了老板、孩子,很多人不会轻松,只会茫然。

所以,和孩子拉开距离后,请一定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事情去做,投入地做。

你说孩子不专心,那么现在,正好有机会专心给孩子看,让孩子看看什么叫注意力集中。

很多对“拉开距离”会不会有效抱怀疑态度的家长,在真正实行了一段时间后,普遍感到,

自己轻松了,放松后的自己脾气也好了;

孩子在前期有点放飞自我,之后越来越有担当了,学习上更主动了;

亲子关系更和谐了,关键是,相互的信任感增强了。

最后这点很重要,很多紧贴孩子,经常为了学习和孩子吵翻的父母,传递的是:

爱是有条件的,不能接受一个学习差的孩子,必须成绩好,父母才喜欢。

而拉开距离后,孩子反而觉得自己怎么做,父母都很温和,很爱自己,

由此,重新建立了信任。

每个生命,都有向上发展的原始动力。

要信任,要克制,要包容,最重要的,是要给予他们一定的空间,

如此,孩子们才能放心地茁壮成长。

青春期孩子对爸妈动不动就发脾气,大吼大叫

我的观点是:理性看待孩子的青春期,少说多做,以身作则,用智慧和爱来包容孩子:渴望自己主宰生活,不希望被束缚管制,愿意被关注的叛逆!

我们做父母的总是说:“孩子越大越操心,难管!”但事实上,“孩子难管”却是一件该值得庆幸的事儿!

孩子小的时候,需要父母全身心的投入,而我们基本也是习惯着,去主动管理孩子的思想和生活,但孩子大了,自然就难管了,因为孩子有了自己的想法和行为意识,不再完全依赖于父母……

因此孩子不听话,是在成长,这很正常!同时,孩子的脾气,却也是在效仿家庭中父母的影响和行为!所以,父母想要有优秀的子女,那么必须严格要求自己,树立好的榜样!

特别是青春期的孩子,他\她们刚明知事理,却能力有限;天真美好,却不谙世事;有冲动,却常常失了远方的思考……

所以,我想说:父母应该学会慢慢放手,当孩子进入青春期时,就要多用行动去影响,而不是一直强势的唠叨说教!唠叨的一遍一遍重复,只会令其适得其反,越演越烈!

与其天天疲于管理孩子,不如适当给予孩子和自我保留一定的空间,那样反而更容易沟通!

烦恼天天有,不捡自然无!我是@伊子朵的盛夏 让我们一起做情感的智者,该动脑时别只动情!如果你有情感困惑,欢迎私信,让我来为你解惑答疑!

如何制止青春期孩子对父母的吼叫

青春期孩子处于一个叛逆期,这是青春期孩子共同的心理特征,这个阶段也是父母最难管教的一个阶段。想要强行的或者命令让他们做些什么,只会适得其反。需要父母心平气和,把他们当作自己的朋友一样,去沟通,交流,这样才能了解他们心理的真实想法。如果父母真心把他们当作朋友,凡事真诚的和他们商量,尊重他们。除此之外,父母自己的言行举止,做事风格等也应更加注意,通过自己的行为赢得孩子的尊重,孩子自然不会随便对父母吼叫。要做到这些,不是件容易的事。作为父母,首先控制自己的情绪;其次,一定要有耐心,父母需要一个过程,孩子更需要一个过程。要允许孩子犯错误,要欣慰孩子的优点,更要平和的接受孩子的缺点。


相关文章

热门搜索: 瑜伽可促进心理健康助摆脱抑郁消除焦虑(瑜伽调理心情缓解抑郁篇) 心情抑郁,应该看精神科医生or心理咨询师?(心情抑郁,应该看精神科医生or心理咨询师吗) 心情抑郁,应该看精神科医生or心理咨询师?(心情抑郁,应该看精神科医生or心理咨询师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