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家庭心理 > 家庭关系

弗洛伊德三大理论要点之一(冰山一角法则)

冰山一角法则

弗洛伊德的冰山理论是把心灵比喻为一座冰山,浮出水面的是少部分,代表意识,而埋藏在水面之下的大部份,则是潜意识。

他认为人的言行举止,只有少部分是意识在控制的,其他大部分都是由潜意识所主宰,而且是主动地运作,监视者他人一举一动。

简述弗洛伊德和埃里克森的心理发展阶段说

第一,弗洛伊德作为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向盛行的人性观提出了挑战,转向了对意识与无意识的研究,对整个西方世界产生巨大的影响,而埃里克森作为弗洛伊德的学生,受弗洛伊德的影响很大,同时他对弗洛伊德的理论进行了修正,提出了自己的见解,是前者理论的继承。

第二,弗洛伊德认为人的心理困惑主要来源于早期的童年时期压抑的性冲动,并认为性是最重要的本能。他认为人从出生到死亡的一切行为都受性本能的冲动所支配,因此,人的一生是由许多阶段组成的,他认为,每一个发展阶段中都存在着可能引起和矛盾的来源,如果能顺利解决这些矛盾,个体会成功的走向成熟,否则,会对个体的人格造成久远的消极影响。他把人的发展分为口唇期、门期、性器期、潜伏期和生殖期

哲学终极三大问题:你是谁

我是谁 哲学问题 (附加 一段论证评估.)回答:
由复多个体组成的一个 个体.具有 局限性.和不完善性.通过二元运动 来区分 本体和 客体区别.
在物质层次上 的 个体 具备 广延属性.
在思维层次上 的 个体 具备 主观能动性 .
“我” 和 “谁” 这两个名词 属于 语音描述层.如讨论前 需要 你给他们下一个 恒定的定义.要不然 就会出现 逻辑学 里面的 歧义谬误 和 明晰谬误.从而使得 这个 问题 变成一个 诡辩问题.而不是哲学问题.
你的这个问题 因为涉及到 唯名论 和 形而上学.所以 目前 可以归属为 哲学领域中的 认知学体系.
追问:
什麽恒定定义 回答:
那是 你的问题.是需要你对于 你所描述的 “我 ”和 "谁" 这两个 逻辑语词 给予 恒定不变的定义.这样我才能 更细致的做出 论证评估.你如果不限定 具体含义.那么这两个词 的 外延 是一个.这样在 逻辑分析中 就会出现 歧义谬误 和 明晰谬误.如果你不能给出恒定含义.那么 引用这几点 1 :个体 具有 局限性 2:个体 通过二元运动 来区分 本体和 客体区别 可以得出结论.我(个体) 谁(通过二元运动 才能得出的一个 “定位”) 此“定位”.属于 语音描述层 和 观念认知层 领域.
Dlc 对于 不可知论者的 辨析讨论 和 论证评估
A:
如果你在这能得到答案那一定是片面的.哲学讨论的就是“我是谁,我从哪里来,将往何处去?”而且已经一百多年没有进展了.
B:
哲学 包含 伦理学 和认知学.而 我是谁 只属于 认知学.所以 你叙述中的 “哲学讨论的就是 我是谁” 中的 “讨论的就是”这一 论点是 有待斟酌的(因为 哲学也可以讨论伦理学).
引申内容:
我是谁(认知学),我从哪里来(认知学),将往何处去(认知学 和 伦理学中的 价值体系).将往何处去 马斯洛的人类需要 完形理论.最终层次是 自我实现.所以 “将往何处去”需啊自己规定.这就涉及到了 伦理学中的 价值体系.
伦理学 包含 价值体系 和 行为体系.具体的例子是 能不能肆意杀死其他生命(关于生命的价值体系) 一个人能不能 娶自己母亲(行为体系) 伦理学 受到 时代的和环境的 制约.所以很难具备 恒定性.多数只是 一个时代 和一个体制下面的 综合产物.
A:
弗洛伊德说自我,本我,超我.
佛家的真心和妄心等等.可以查来看看,但是这些要么没明确答案,要么就是答案不是用语言能表达,需要“悟”的.
B:
弗洛伊德理论中的 三个 名词 都属于 观念认知层 .而不是 客观实存层 .他的理论是 心理学中的 意识形态体系(目前比较新的 应该是 肯维尔帕的 意识普理论的 意识形态 完形理论 ,而不是 弗洛伊德的).
同样 关于 个体认知 的理论体系 也属于 观念认知层次.名词有所不同.(如 小我(主观意识) 和 真我(本源无意识))
因为是 观念认知层.所以 不属于 客观实存层(现实不可证实) 和 语言描述层(不能用语音准确的表达)
A:
要不你就可以直接用这句话“我思故我在.”可是依然没说我是谁.
可能真的是“无我”
B:
产生 我(个体)的原因 是由于 对比参照这个二元运动.我是由 复多(复合 多数)的个体 (细胞 或者物质单位 夸克)组成的.所以 也是一个 具有 局限性 的个体.而 这个 个体 和外在环境 后 此事态 的 一方面 被 个体感知 从而 产生我这个 观念.
个体 a 和 环境 (或者其他个体)B 发生 关系 此关系 为 M .a-(m)-b .这样 就有 am 和 bm这两种 感知.am 被 个体 a 感知 .从而 产生 “我 ” 这个 观念.而 bm 个体a 不能了解(我们可以了解 b 但是 不能 了解 bm).这是引用 数理逻辑 来解释这个问题.
A:
所以说你说的这个我不是真实的,也就不是真的那个我,我是谁依然无答案.况且这个个体a本身的成分也是很复杂的.那是自我,不是本我也不是超我,弗洛伊德爱这么说.佛经里把那个真正的我称为妙明真心,可是这个东西无法描述,而本我自我超我都是妄心的一种.总之这问题没法描述.
B:
"所以说你说的.然无答案." 如 真实性 单纯指 客观实存层的话(没有主观情绪).我引用的 数理逻辑中的 a -(m)-b ..a 和 b 都是 客观事物.
如 真实性 指 观念认知层.那么 因为 主观的参与 所以使得 “我 "和 "谁" 这两个 没有 恒定统一的 答案.因为 主观认知 具备 局限性 和 分立性.从而使得 产生 逻辑学中的 .歧义谬误 和 明晰谬误.
”况且这个个体a.爱这么说.“已经给 a下了定义是 (复多个体组成的个体)所以 说 ”成分也是很复杂的“没必要提出来.

弗洛伊德性学三论主要观点

主要观点

1.

每个人身上都有力比多 我们知道弗洛伊德认为性对人的一生都具有重要作用,因而有“泛性论”的说法。他在《性学三论》中认为每个人身上都有原欲,即力比多。

人们所观察到的所有性心理现象,都可以用自我原欲的产生、增多,或减少、分配和转移来解释。 另外,古人与现代人对性的态度有很大的差别,古人比较重视性冲动本身,甚至会把这种本能冲动看得非常神圣。

而现代人更重视性对象,为了满足力比多,他们必须要找到性对象,从而来达成自己的性目标。但他们会把本能的性冲动认为很低俗。

2.

每个人都存在雌雄同体 弗洛伊德觉得,从解剖学的角度来看,每一个男人或女人身上都存在一定程度的雌雄同体,这时正常的。根据这个观点,我们每个人会兼具两性特征,没有纯粹的男人或女人。

这一理论也不是安全没有任何依据,比如,在现实生活中,有些男性会出现一些女性的生理或心理特征,比如,他们的胸部可能会有发育的情况,他们的性格比女性还要软弱等。

而有的女性会出现一些男性的生理或心理特征,她们可能会长胡须,她们的意志可能比男人还要坚强等。 所以,这个观点可以很好的解释跨性别、双性恋等现象。

3.

性倒错行为是一种正常现象 弗洛伊德认为,性倒错现象出现的时间点因人而异。恋也是一种性倒错现象,但他觉得这是少数人的异常性倾向,并不是以及罪恶的事情,也不是一种病症。

并且有些人的性倒错行为可能是天生的,有的人则是在青春期前后的某个特定时段,才意识到自己的性倒错取向。性倒错可能会突然出现,也可能会突然消失。一个性取向长期正常的人身上也可能会突然出现这种现象。

4.

性是美的本源 弗洛伊德认为,性是美的本源。性可以激发出人类的生命力和创造力。

相关文章

热门搜索: 瑜伽可促进心理健康助摆脱抑郁消除焦虑(瑜伽调理心情缓解抑郁篇) 心情抑郁,应该看精神科医生or心理咨询师?(心情抑郁,应该看精神科医生or心理咨询师吗) 心情抑郁,应该看精神科医生or心理咨询师?(心情抑郁,应该看精神科医生or心理咨询师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