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全部社会生活的本质是实践
如何理解社会的本质,这是历史观的核心问题,也是各派历史哲学争论的一个焦点,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之前,人们并没有真正地理解和把握社会的本质.
历史唯物主义通过对人类实践活动在社会生活中作用的全面探讨,在人类哲学思想史上第一次科学地揭示了人类社会的本质,认为,“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劳动、生产、实践三个概念属于同一序列,在许多地方是同义的.但也要看到它们的不同:在这里,实践是比劳动、生产更宽泛的概念,实践包的物质活动、文化活动、政治活动;劳动与生产相比,劳动是从劳动的主体的活动角度讲的,而生产则是劳动过程的结果和目的的角度讲的.实践作为社会生活的本质,除了前面论述的劳动实践创造了人外,还在于:
第一,实践是人的本质力量的直观和确证.
第二,实践是社会关系生成的条件,是人类社会的基本存在形式.
第三,实践是社会有机整体统一的基础.
第四,交往实践是人类社会全球化存在的先决条件.
总之,在历史唯物主义看来,人类社会不是人之外的某种存在,而是以实践活动为基础的各种社会因素、社会关系相互制约、相互联系所构成的有机整体.社会有机体根源于人的生产实践,直接形成于人们之间的交往实践中.个人之间的交往必须借助一定的规范才能进行,交往的规范化、制度化形成了交往的秩序和结构,从而形成了社会制度体系.人们之间的经济交往、政治交往和精神交往及其规范化,构成了社会的经济制度、政治制度和思想制度.这是一个以物质资料生产实践为基础逐层整合而成的总体协调的体系.在这个体系中,物质生产、精神生产和人自身生产是社会生活的基本方面,正是在这三种生产相互作用的过程中,社会需要不断地得到满足、更新,再满足,从而使社会有机体不断地更新自己,这就是人类社会的发展,这就是人类社会实践本质的显现.
应付考试这答案可以了吧
人类是人的总称.人类是在自然界发展的一定阶段上出现的社会性生物.达尔文、赫胥黎和海克尔等人都证明了人是从地质第三纪的高等猿类演变而来的.人类在自然界的生物发展阶段上占据最高位置.恩格斯指出,劳动“是整个人类生活的第一个基本条件”,它既是使人类从自然界中独立出来的基础,又是人类区别于自然界特殊本质的标志.“劳动创造了人本身”.所以,人类可以说是社会性劳动的产物.作为人类起源动力的社会性劳动,建立起独特的社会联系,创立了文化,并形成了人的躯体结构.“劳动创造人”的历史粉碎了几千年来宗教唯心主义关于“神创造人”的臆造.
人类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可分为几个阶段:第一阶段的标志是,南方猿人(生活在500多万年以前的南非古猿是人类最近的祖先)转为陆地群居、杂食并使用自然物体作为工具(供狩猎和利用猎获物之用),随后开始加工工具并且偶尔制造工具.这就全面地为第二阶段作了准备.第二阶段的标志是,从人类起源初期的代表(直立猿人和猿人是最古代的人)中出现了原始群.这些原始人制造石、骨、木各种样式的粗糙工具,共同猎取动物,并学会了用火.他们的后代,即古代人或称尼德安人,已经能够制造出形状和用途都更为复杂的工具,建造了最初的手工建筑的住房,并学会了取火.社会生产的出现引起了意识和语言的产生,并使人的躯体得以形成.人的形成经历了几十万年(东南亚、南亚、前亚细亚和非洲).第三阶段原始群变成原始社会,尼德安人变为现代型的人,这发生在距今3.5万至4万年之间.
人类的特点为:具有完全直立的姿态、灵巧的双手、复杂而有音节的语言和善于思维的大脑;并有创造工具、能动地改造自然的本领.
1、劳动是人类的本质活动
劳动既把人同动物区别开,把人从自然界中提升出来,又把人与人类社会同自然界紧密地联系起来.
劳动是人类的本质活动,它使人类获得了自己的本质,把自己与其他动物从根本上区别开来.人通过劳动改变自然,创造属于人自己的物质生活条件.
人与自然又是不可分的.
自然界是劳动的基础,人是劳动的主体,劳动所作用的对象是客体,它们都要受自然界的制约.就劳动主体而言,劳动者自身就是一种自然的存在,劳动就是人的组织的运动.劳动者的劳动活动还要受到他所处的自然环境的制约.从劳动客体来看,作为天然劳动对象即未经劳动加工过的对象,如原始森林、土地等,本身就是自然界的一部分,当然要受自然规律的制约;另一种劳动对象是经过劳动加工过的东西,从归根到底的意义上讲,它也是来自自然,也必须服从自然规律.
2 、劳动是从自然界向人类社会过渡的中介
劳动就其最一般的性质而言是使用价值的创造者.它是通过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能量、信息的变换而实现的.
劳动过程也是形成人与人之间关系和形成人类社会的过程.
3、劳动是揭开人类历史之谜的钥匙
所谓人类历史之谜,就是指对人类社会是如何产生、变化、发展问题的解答.
唯物史观揭示了劳动是人类社会产生的基础和前提.历史过程中决定性的东西归根到底是物质资料的生产和再生产,人类的历史首先是生产发展的历史.劳动是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过程,是人以自身活动来引起、调整和控制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过程.人在改变外部自然的同时,也使人自身的自然得以改变和完善.劳动决定着社会的产生、变化和发展.所以说,它是揭开人类历史之谜的钥匙.
劳动观点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党的强调尊重劳动,首先,要树立劳动光荣的观点.其次,一切合法的劳动收入,都应该得到保护.
唯物史观的创立与人的本质的发现
作者:孙熙国
节选
人的本质就其具体表现形式而言,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但是相对于实践(劳动)来说,社会关系是人的本质的第二个层面的内容.人的本质的更深层更根本的内容则是实践(劳动).如上所述,实践是全部社会生活的基础和本质,当然也就是全部社会关系的基础和本质.马克思和恩格斯认为,实践“是整个现存的感性世界的基础”,以物质关系为基础的全部社会关系则是实践的表现形式,“物质关系不过是他们的物质的和个体的活动所借以实现的必然形式罢了”.(《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第532页)不仅如此,实践对于社会关系的根源性,还表现在它形成了人所特有的生命形式和属性.实践是人所特有的生命活动,人“通过实践创造对象世界,改造无机界”,“使自己的生命活动本身变成自己意志的和自己意识的对象”,从而“把人同动物的生命活动直接区别开来”.(《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第273页)“正是在改造对象世界中,人才真正地证明自己是类存在物”(同上,第274页),才能真正地证明“人的感觉,感觉的人性,都是由于它的对象的存在,由于人化的自然界,才产生出来的”(同上,第305页),即由于实践才逐渐产生并发展起来,因此,“同人的本质和自然界的本质”相适应的人的“全部丰富性”内容(同上,第306页),都是在人类改造世界的对象化活动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劳动创造了人本身”(《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第374页).正是这一意义上,我们才说社会关系是人的本质的现实表现.这也是我们正确理解马克思之所以在“人的本质”和“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之间加上了“在其现实性上”这几个字的关键所在.
因此,我们不能把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和《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关于人的本质理论的两种表述对立起来,认为1844年的马克思坚持的是实践(劳动)本质论,1845年的马克思坚持的则是社会关系本质论.实践和社会关系在马克思那里完全是统一的,这一点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就已经相当明确.在这部著作中,马克思一方面强调实践对于社会关系的根源性,指出“社会也是由人生产的”(《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第301页),另一方面又对社会关系给予了高度关注,认为人的现实性本质就在于他是社会的存在物,因此,“首先应当避免重新把‘社会’当作抽象的东西同个人对立起来.个体是社会存在物.因此,他的生命表现,即使不采取共同的、同他人一起完成的生命表现这种直接形式,也是社会生活的表现和确证”(同上,第302页).不论是否同别人直接交往,“我也是社会的,因为我是作为人活动的.不仅我的活动所需的材料——甚至思想家用来进行活动的语言——是作为社会的产品给予我的,而且我本身的存在是社会的活动”(同上,第301-302页).现实的人必须采取社会的存在形式,脱离社会的人只能是生物学意义上的抽象的人,脱离了社会的人的属性也只能是动物性,“只有在社会中,人的自然的存在对他来说才是自己的人的存在”.(同上,第301页)到了《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马克思关于人的实践(劳动)和社会关系相统一的思想就更加明确了,他先是在第六条中说:“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随后又在第八条中指出:“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这就鲜明地昭示出社会关系对实践(劳动)的依赖性和实践(劳动)对社会关系所具有的本原性意义.然而,后人对马克思思想的这一深意,要么视而不见,要么作了断章取义式的片面性理解,众多的理论分歧便由此产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