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家庭心理 > 家庭关系

人格障碍的早期预警信号有哪些类型(多重人格症状是怎样的)

多重人格症状是怎样的

多重人格障碍是心理疾病的一种,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中归类于第一轴的解离症的一种。那么什么是多重人格?多重人格的危害有哪些呢?

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一下吧。

什么是多重人格

多重人格就是指一个人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不同的人格表现。多种人格就好比我们常常会因为某些事而感到特别的纠结,而纠结的原因则是心里有多种不同的想法,不知道该选择哪一种才好。

其实每个人都具备着多重人格,只是要分轻微和严重程度而已。

多重人格症是指一个人同时具有两种或多种非常不同的人格。此类患者行为的差异无法以常人在不同场合,不同角色的不同行为来解释,好像是完全不同的人,每个人格有其个别的姓名,记忆,特质及行为。

通常原来的人格并不知晓另一个人格的存在,而新出现的人格则对原来的人格有相当的了解。新人格的特质通常与原人格特质相当不同,如原人格是害羞,压抑的,新人格可能是开放,外向的。

多重人格的危害

过于追求完美

在社会生活中有许许多多的不如意,不需要什么都追求完美,十全九美就行了。这让天使想到了一些电影,一个人格的人,同时扮演多种角色,每个角色都扮演的毫无破绽,近乎完美,最后超越了法律的红线,也丢失了自己的本性。

生活压力过大

你在需找一种缓解压力的,但是没有采用正常的渠道,采用一些不同寻常的方法释放压力。竞争日趋激烈的社会,不仅要学会如何赢得人生,更加要学会如何缓解压力。

精神失常

曾经受过什么精神类的伤害,导致脑部出现问题。一直认为自己是正常人,一直活在自己的信仰里面,忘记了身边的一切,这样的人平时不会表现出来一旦表现出来,可能会危害社会及他人。

怀疑所有人

不再信任任何人,怀疑所有人,哪怕是真心对你好的父母也遭到你的猜忌和怀疑,对所有的人和事物不再信任,感觉全世界都与你为敌。

多重人格的症状

简单地说,多重人格便是人格不连贯,不像一般人通常能跨情境、跨时间的表现完整的人格。照这样说,大家可能觉得这些现象离自己很远,但其实解离经验对我们并不陌生。

举个例子,有时我们可能会分不清梦境与现实,有时会自己跟自己讲话,有时会觉得自己好像不能控制自己的举动。所以,可能我们与解离症者的差别只在这些经验的多寡与严重程度。

多重人格是因为童年创伤吗

精神分析大师弗洛伊德最喜欢就是在那边大谈童年所受的创伤与人的性格以及精神问题的产生的关系。对于DID患者来说,童年创伤可能确实是他们的共同标记了。

大部分已知的分离性身份识别障碍在童年时期都有过一些我们称之为“创伤”的体验,包括受到性、身体、目睹亲人的死亡等,那些认定童年创伤就是DID的成因的心理学家认为小朋友在经受了无法承受的痛苦、无力和绝望感后,又没有获得外界的支持,无从逃脱时,就会幻想自己变成了另一个人,来逃避这种让人窒息的感觉。

但是如果是这样,为什么不是每个经受创伤的小孩都产生新的人格呢?临床研究发现患DID的人受暗示性是很强的,换个词来说就是更容易被催眠。

所以他们有可能是自我催眠,从一个皮囊里逃到另一个皮囊里去。

线上问答内容仅为参考,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到正规医疗机构就诊

什么是癔症

对于什么是癔症需要从发病原因和具体的表现这两方面来分析。癔症的出现与遗传等生物学因素乃至心理因素、社会文化因素等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而且发病之后还会表现出分离症状及转换症状这两个方面的异常表现,不仅会出现精神障碍,还会妨碍正常活动。

多数患者对什么是癔症还是存在疑惑的,其实这是一种常见的精神障碍性疾病。由于此病的诱因及具体的表现形式都比较复杂,在发病初期经常会被忽视,然而任何一种疾病都会威胁到人们的身心健康,妨碍正常生活,因此早发现早治疗还是很重要的。

导致癔症出现的原因比较多,在生物学因素中,遗传性是不可忽视的,调查显示,癔症患者的父母和兄弟姐妹中分别有1/2和1/3的人有这种或那种人格障碍。

此外素质与人格类型乃至躯体因素也是很容易导致此病出现的。不过最常见的还是心理因素和社会文化因素,因此医学观念认为癔症是一种心因性疾病。

在患上癔症之后,具体的表现形式也是非常多的,其中分离症状是比较常见的。患者们会突然不能回忆起重要的个人经历,这也叫做分离性遗忘;还会伴有个体身份的遗忘,表现为突然的、非计划内的旅行,这也叫分离性漫游。

还有一些患者会出现情感爆发、假性痴呆乃至双重和多重人格等,精神病状态也是不可忽视的。

还有一种表现形式是转换症状,在这种情况下主要的表现就是一些功能障碍。在出现运动障碍时,患者们动作减少,增多或异常运动,瘫痪是最常见的,可表现单瘫,截瘫或偏瘫。

若是痉挛障碍,则会突然发生,缓慢倒地或我与床上,呼之不应,全身僵直,肢体抖动等,无大小便失禁。此外听觉、视觉乃至感觉方面也会有不同程度的障碍出现。

相信大家对什么是癔症也都一目了然了,患病之后不仅需要根据症状做好病情观察,还需要结合病因做好防治工作。尽管此病治疗起来会遇到很多的阻碍与困扰,但是只要能够坚定信念,将治疗工作坚持到底,患者们还是可以逐渐恢复正常生活状态的。

线上问答内容仅为参考,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到正规医疗机构就诊

癔症是一种什么病

你好癔症(hysteria),又称歇斯底里。是一类由精神因素,如重大生活事件、内心、情绪激动、暗示或自我暗示,作用于易病个体引起的精神障碍。主要表现为各种各样的躯体症状,意识范围缩小,选择性遗忘或精神暴发等精神症状,但无相应的器质性损害作为病理基础。[诊断]一、病史及症状(一)本病多见于女性,有明显的癔症性格特征,发病多与心因有关,既往有类似发病史。(二)临床表现多样化。按症状的性质和形式分为两型:

(1)分离型:以精神症状为主,①有情感暴发,在精神因素作用下急性发病,表现为哭、笑、打滚、喊叫等。情绪转变迅速,常伴有戏剧样表情动作。②意识范围缩小,朦胧状态,精神活动局限于引起发病的不愉快体验上,感知迟钝,定向不完整,持续时间短,事后大多不能回忆。③昏睡状态,患者终日闭目卧床不动,呼之不醒,双眼紧闭,检查时可见眼球回避,瞳孔不缩小。其它可表现为遗忘症、交替人格、Ganser综合征、童样痴呆等精神症状。

(2)转换型:主要表现为躯体的功能障碍,可发现运动、感觉、反射及植物神经功能障碍。但详细检查却未发现相应器质基础,也不符合神经解剖的生理特点。常见表现有痉挛发作、肢体震颤、瘫痪、起立不能和步行不能、不言症和失音症、感觉过敏、感觉减弱或消失,癔病球及特殊感管障碍,如癔症性耳聋、失明和癔病性呕吐、呃逆,过度换气等植物神经机能障碍。二、体检发现:无阳性神经系统损害体征,既便有感觉、运动障碍体征,但不符合神经解剖的生理特点。三、辅助检查:无相应器质性损害的阳性发现。四、鉴别诊断:应与神经系统器质性疾病,如癫痫、多发性硬化、肝豆状核变性、颅内占位病变等;精神疾病,如精神症,抑郁症,反应性精神病,人格障碍相鉴别。[治疗措施]一、心理治疗:帮助病人正确认识疾病,解释本病完全可以治愈而不留下任何残疾,并应做好病人家属、同事等人的工作,避免周围人造成的紧张及过分关心等不良气氛所造成的影响。①暗示疗法,可觉醒暗示或催眠暗示。主要通过语言暗示或配合适当的理疗、针刺或按摩,以取得疗效。②心理疗法:解释性心理疗法或分析性心理疗法,目的在于:引导病人正确认识和对待致病的精神因素,克服个性缺陷,认识无意识动机对健康的影响并加以消除。③行为疗法,对患者进行功能训练,适用于暗示治疗无效肢体或言语有障碍病例。二、药物治疗:对癔症性朦胧状态,精神病状态或痉挛发作,很难接受正规精神治疗时,可采用盐酸氯丙嗪25~50mgIM;或安定10~20mgIV,促使患者入睡。急性期后,精神症状仍然明显者,可采用盐酸氯丙嗪口服25~50mg1~3次/d。头痛、失眠等可给予阿普唑仑0.4mg3次/d。

线上问答内容仅为参考,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到正规医疗机构就诊

如何理解「边缘性人格障碍」这一心理疾病,

边缘型人格障碍很多方面的不稳定,都是在处理人际关系,心里情绪、控制不住自己的行为等多方面表现出明显的不稳定。对于情绪的控制能力也比较差,因此经常出现抑郁、焦虑、愤怒等负面情绪。行为也容易冲动,做事不计后果,容易出现斗殴、酗酒、性滥交、甚至、自伤等行为。

边缘性人格障碍的人特别害怕被亲人抛弃,什么事都想要自己掌控。边缘型人格障碍的突出表现是人际关系、情绪、自我意象的不稳定和行为的冲动性,持久的空虚、孤独感及一些短暂的精神症状。但边缘型人格障碍患者对现实的分辨能力基本完整。会幻想,这也是它与精神症患者不同的地方。

相关文章

热门搜索: 瑜伽可促进心理健康助摆脱抑郁消除焦虑(瑜伽调理心情缓解抑郁篇) 心情抑郁,应该看精神科医生or心理咨询师?(心情抑郁,应该看精神科医生or心理咨询师吗) 心情抑郁,应该看精神科医生or心理咨询师?(心情抑郁,应该看精神科医生or心理咨询师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