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情能力强的好处有:1、共情能力强的人,可以设身处地地理解旁人,可以从旁人的一言一行中把握到其真实的想法,从而说起话、做起事来,可以有较好的针对性;2、共情能力强的人,别人和他聊天、共事,就会深刻地感觉到自己被理解、接纳,于是体会到愉悦、满足的心情;3、共情能力强的人,因为对别人的心理有个较为准确地把握,所以可以看到一些其本人看不到的点,激发他人的自我探索,使他人开拓自己的思维,更好地认识自己。
弊端:1、共情能力太强的人往往容易情绪化。
能够精确洞察和感知他人的所思所想,这样的人无疑是细腻的,同时也无疑是敏感的。若非如此,他们也绝不可能做到与他人“共情”。
然而一个人的“触觉”一旦太过灵敏、太善于捕捉与获取到来自“外界”的信息,那么他被这些信息干扰的可能性也就无形中增加了许多,因而也更容易因此产生情绪上的变化和波动。
反之,一个对外界感知能力较弱的人,即使接收到干扰力或者破坏力十分强大的信息,情绪上往往也不太会受到过多的影响。
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红楼梦》里的林黛玉和史湘云。众所周知,“林妹妹”向来机敏聪慧、多愁善感,而“呆湘云”则是大大咧咧、不拘小节。正因为如此,这俩人即使同样无父无母、寄人篱下,心态和做派却是大相径庭。
正如史湘云亲口对“林妹妹”所说的那样:“我和你一样,可我就不像你那么心窄。”
一个人心思细了、自我的天地就小了。于是任何一点风吹草动,就很容易被误判为惊天动地。如此“声势浩大”,天长日久,岂有不心累之理?
2、共情能力太强的人容易被别人的负能量“带偏”。
共情能力太强的人,遇到积极阳光的人是一种幸运,因为可以尽可能地感知和分享他人的“正能量”。
然而生活中也总是不乏有一些充满“负能量”的人,倘若不小心与之“共情”,则很容易被诱离原来的心理航线,甚至“误入歧途”,被对方的心思、情绪所裹挟和辖制。
比如对方是一个暴躁武断、喜怒无常的人,此时就算是一个原本温文尔雅的人与之共情,也难免不被“同化”,很快也变得焦躁易怒起来。
因为共情能力太强,则极有可能丧失对于他人情感所应有的防御力及免疫力,因而也就不得不随时面临被他人情绪感染的危险,甚至被一些别有用心者趁机伤害和利用。
比如近几年被大家谈论得比较多的“PUA(全称为Pick-UpArtist,pickup,原意是“搭讪艺术家”,现主要是指一个人对于另一个人的的情感操纵。)”,通常便是一些共情能力太强的人更容易“中招”。
3、共情能力太强,有时其实是一种“不智”的表现。
理性和感性,很多时候体现为一种此消彼长的关系。感情过于丰富、过于细致、过于“泛滥”,理智则容易被湮没、被切割。
多愁善感的人通常是一种非常敏感的心态,他们可能经常感到情感上的波动,容易被周围的情绪所影响。这种人也往往具有更深刻的感受力和更加丰富的生命体验。
他们善于感受别人的痛苦和快乐,并能够和他人共情。然而,这种心态往往也带有一定的忧郁和沮丧,因为这些人常常陷入自己的情感波动中,难以摆脱消极的情绪。
多愁善感的人善于思考,重感性思维,有时候过于敏感会导致情绪失控,对于情感的伤害会比普通人更深刻。
好多人喜欢与这种人交往,因为他们通常聪明敏感,有着高度的洞察能力。
能设身处地地理解求助者,从而更准确地把握材料,求助者会感到自己被理解、悦纳,从而会感到愉快、满足,这对咨询关系会有积极的影响。
共情等级
1、A-1:很少从他人的角度思考问题,做事情很少考虑到他人的感受;沟通时讲客套话,无法引起对方的共鸣,对方也不愿意将自己的真实想法说出来;不愿意倾听;安排事务几乎不考虑下属的需要。
2、A-0:能够从别人的角度思考问题,做事情会考虑到他人的感受;与人沟通比较真诚,愿意将自己的一部分想法表露出来;能让人觉得被理解被包容;学会倾听,工作中尽量考虑对方的需要。
3、A 1:能够站在对方的角度考虑问题,想对方之所想,急对方之所急;能够使人不知不觉地将内心的想法,感受说出来;能够让人觉得被理解,被包容;能够用心倾听;在安排事务时,尽量照顾到对方的需要,并愿意做出调整。
4、A 2:将心比心,设身处地的去感受和体谅别人,并以此作为工作依据。有优秀的洞察力与心理分析能力,能从别人的表情、语气判断他人的情绪。投其所好,真诚,说到听者想听,听到说者想说;以对方适应的形式沟通。
扩展资料
一个人要想真正了解别人,就要学会站在别人的角度来看问题,也就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提到的设身处地、将心比心的做法。心理学家发现,无论在人际交往中发现什么问题,只要坚持设身处地、将心比心,尽量了解并重视他人的想法,就比较容易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尤其在发生和误解时,当事人如果能够把自己放在对方的处境中想一想,也许就可以了解到对方的立场和初衷,进而求同存异、消除误会。
共情能力指的是:一种设身处地体验他人处境,从而达到感受,和理解他人情感的能力。
共情能力是我们感知别人情绪,链接他人的一种重要,我们能很容易的感受到别人的快乐,但却未必很清晰的感知到别人的痛苦,但,共情能力高的人,却能帮助我们快速拉进彼此的距离,走进对方的心里,马洛斯需求层次理论告诉我们,在满足了基本的生存需求之后,我们更加追求寻找归属感,和自我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