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家庭心理 > 家庭关系

培养孩子良好卫生详细方案(两个儿子一个三岁,一个一岁半,怎么培养他)

两个儿子一个三岁,一个一岁半,怎么培养他

这要看你们大人怎么做了,这个阶段而言,你们大人做出来的就是榜样,而且,孩子基本上都是学着你们的!

幼儿园时,我们要教会孩子哪些习惯

先说一点哈,【整理归纳】,私认为非常重要受用终身,其他方面想到再补充。

你的身边有没有善于整理归纳物品的人,TA有什么特点,这个习惯是不是对TA更长期的学习工作生活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呢?

对于这一点,我有必要哭一哭。

虽然读书以来一直都是个好学生的形象,但我想就是因为没有早点领悟归纳整理之道,真是白白错过了读北大的机会呢。

小学一年级我还是个小不点,我的娘亲很重视,早早为我准备好了新文具、新书包甚至新衣服,我去领了新课本回来还认真帮我包了书皮,上课期间本宝宝每天背着所有的课本、作业本包括自然课美术课老师要求带的各种物什,经常走在路上就被熟悉或不熟悉的大人们盯着乐。现在我只想问我娘亲一句,您当时看了我的课表为什么不提醒我每天只带相关的书本呢(也怪自己傻),不然我个子也会多长个5公分吧。

就酱,一晃六年过去了,我进了中学,课本倒是可以放在学校桌肚里了。学期伊始,立志要做个目标远大方法独到金光闪闪的学霸。却因为讲义和资料没有及时归纳整理而越积越多,想开始整理却又觉得难以下手,于是乎每天我都会拎着越来越重的讲义和资料往返于家和学校之间,心理负担也越来越重。

大学依旧如此,可能很多人对自己的寒暑假都列了个计划,比如看多少本书,学习什么技能啥的。即便当时我长到了20岁,仍然是那个驮着很多东西的小不点。事实上,带回家的东西有很多压根就没有碰啊,又原封不动带回学校。

看到了吧,从小养成的习惯会一直跟随着你,以上的种种恶行虽然没让我成为一个学渣,但也很明显无缘北大。工作之后对这一点感触更深,因为纵观身边高端洋气的大牛级人物,哪个不是装扮精简、物品精简、行事精简呢,这就是归纳整理的功效啊。so,一个看似简单的习惯影响的不仅是我们的做事、思维结构,更是我们的人生轨迹啊。

这么多年的学校教育对人的最大帮助当然不是现有答案的习得,而是你可以接触到不一样的事物并有兴趣去探索它独特的地方。

比如我进了大学,看到室友收拾的书桌我就震惊了。喵,东西竟然这么少,这么简洁,这么清爽,我好喜欢啊。喜欢就会去观察去模仿,也会思考为什么会有这么好的习惯呢。某个夏天我这同学的爸妈来校看她,只拎了两个西瓜,那一刻我仿佛明白了什么,她这极简风岂不就是她亲妈的翻版么。再来说说我的娘亲,她很勤劳,在家操持家务一刻不闲,可是家里总是堆了很多东西,看起来乱糟糟的,每次找东西都会楼上楼下翻腾好久,最后找到了才恍然大悟原来是上次用完放在这里了。她来我的学校也都是风风火火,肩上背上身前身后满满的包袱,每次都会很累,我也很内疚。想想我以前的风格岂不是和我娘亲一模一样,就是什么都觉得重要,没有归纳与取舍呀,无形中给精神加了很多包袱。

所以呢,受了原生家庭画风影响的你,如果现在已经不是宝宝,完全还是有机会去引导我们自己的宝宝呀。

写了这么多,并没有说出我的蜕变经历,接下来会结合热门书籍《断舍离》、《怦然心动的人生整理魔法》来谈一谈具体的方。

整理归纳的好处太多,简单列举几点:

1、想要什么很容易找到,节约时间;

2、合理取舍,腾出更多空间,毕竟现在房子这么贵,你自己占用的地方可能还不如你的一堆衣服;

3、减少购买欲,自然也会省下银子哦;

4、你留下的都是最爱的,大大提升幸福感;

5、其实最最关键的,发现没有,正是这个归纳整理的过程,不断影响并塑造着你的思维。无论上学、工作抑或是看似稀松平常的生活日常,有些人总能轻松应对,而另外一些人则是混乱如麻,而掌握规律并合理安排轻重缓急的你,是不是对自己很满意呢。

在孩童成长过程中,有些习惯真的有必要予以引导。不知你有没听过这个段子:现在给你做的饭菜就是你外婆当年给做的......显然,家庭教育具有传承性,可能有时你认为父母的问题处理不当,但请你理解,因为在他们成长过程中也没有受到更好的教育。往之不谏来者可追,下一代的教育就靠咱们了。

教育孩子首先得教育自己,说到教育就得有具体的方了,我在这里先抛个砖,不当处请轻拍。

以下结合《断舍离》和《怦然心动的人生整理魔法》,说说具体怎么下手:

1、首先想象一下自己想要什么样的理想生活,如果没有清晰的概念,完全可以多逛逛类似的家居网站,相信会从中找到灵感,我已经看到你把房间整理成样板间的决心了;

2、对经手的每样物品,都好好回忆一下,从你看到它第一眼到拥有它以及之后的使用画面,确定它是不是能让你心动的物品,是就留下,不是就坚定与之告别,感谢一直以来它对自己的付出;

3、按照【物品类别】进行归类,千万不要因为使用是否顺手而打破了整体基调;

4、整理的顺序:衣服、书籍、文件、小东西,最后才是纪念品;

①衣服:【直立】是基本原则,切记切记;不再心动的衣服不要做家居服,要清理就彻底再见;面对衣柜,从左至右按照衣服的厚度长度排列,越往右越短越轻薄;袜子不要绑起来,要让袜子舒展得到充分休息;抽屉型收纳能给你很多帮助;

②书籍:想着总有一天会读的书,那就永远不会读;kindle你值得拥有(亚马逊给我广告费哈),答主之前也是纸质书控,可是当你拥有kindle后会发现新世界的大门向你敞开;

③文件:只分为【待办】和【保存】两类;信用卡明细、产品说明书、薪资表等99%都是可以丢掉的东西;

④小东西:只留下【心动的】,【可能会用到的】东西就不要留了;

⑤纪念品:用手抚摸带着回忆的物品,与过去对话;目前科技发达的情况下,照片都有电子照或可以扫描保存,着实余下了大把空间呀;礼物、信件等表达心意的东西,在到达你手上时已经完成了它的使命,仔细想想你是要活在过去还是更好地面对未来;

5、看出来了吧,整理的过程就是跟自己的过去告别的过程,你会发现“活在当下”当真是了不得的人生智慧,保留与珍惜完全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概念。

那就从现在开始动手吧,期待大家更好的分享。

父母对自己不讲究卫生的儿子屡教不改怎么办

大家好!我是峰哥,很高兴回答“父母对自己不讲究卫生的儿子屡教不改怎么办?”这个问题。 要使男孩子养成干净整洁的好习惯,改掉不讲卫生的坏习惯,我认为可以采取以下方法: 一、效仿法: 其实,我家就有一个八岁的儿子,也是很不讲究自己的卫生,从来不洗自己的袜子、自己的内裤。就连每天洗澡,都要在妈妈的督促下才能完成。可最近几天我发现他有所改变,饭前他主动洗手,晚上也主动去洗澡了。据妈说,这几天家里来了位小客人,就是邻居家的小女孩,和他同岁,每天俩人在一起学习、吃饭、玩游戏,还不停的做各种比赛活动,由于人家小女孩比较讲究卫生,人家小女孩吃饭前一定要洗手,玩完游戏也要洗手,吃完饭还知道收拾碗筷。我家儿子在人家小女孩的熏陶下,现在就像变了一个人似的,不仅讲究卫生,而且还把自己的房间彻底整理了一遍,让妈可高兴了。 二、宣讲教育法: 往往父母直接教育孩子要讲究卫生,效果总是不大,孩子总是不听,如果我们找个有威信的人,来帮我们宣讲教育讲究卫生的重要性,那效果就会大大不同,比如,找个医生宣讲卫生教育,医生的话往往会比爸爸妈妈的话管用很多。有一次我家孩子闹肚子,我便带着他来到医院就诊,医生说:“小朋友,饭前便后要洗手的话,你就不会肚子疼了”,回来之后,他真的主动饭前便后知道洗手了。 总而言之,培养男孩子讲卫生的好习惯,爸爸妈妈要有耐心,要懂得方法技巧。 好了,我是峰哥,欢迎点赞、关注。

视频...

父母在孩子幼儿园期间对孩子该有哪些培养

谢谢邀请。

作为一个六零后,我们对孩子的要求可能与现在年轻人的要求是有分歧的,也许我们对现在幼儿的培养要求已经落后,但是我个人认为以下几点是作为父母培养幼儿必须做到的。

一、培养孩子的主动性。对孩子来说幼儿园既是一个陌生的环境,让他们感到害怕,又是一个神秘的了乐园,让他们向往。这个时候的孩子在幼儿园一般都比较胆怯,不会主动去结交小朋友,遇到问题更不会主动找老师反映,因此家长要培养孩子的主动性,教他们学会向老师反映问题,叫他们主动跟小朋友玩,平时家长可以联系孩子同班的家长带着孩子们一起出去聚会郊游,让他们感受到同学之间的情谊。

二、培养孩子的注意力。孩子刚刚进入校园,会被这样那样的事情所吸引,所以注意力就会特别分散,时间长了就会形成一种上课注意力不集中的习惯,然而这个年龄段又恰恰是孩子智力开发的最佳阶段,所以培养孩子的注意力尤为重要,我的孩子三四岁的时候就是注意力不集中,但是我发现他特别喜欢拼插玩具,于是就经常给他买一些乐高玩具,然后陪着他一起玩,教他按照图纸一步步的拼插玩具,渐渐的,孩子在四周岁的时候自己就能按照图纸拼插一千个零件以上的玩具,注意力特别集中。

怎么培养幼儿的好习惯

父母会老,子女会长大,每一阶段,都有不同的需要,当然不能够永远采取同样的态度。随着子女的成长,父母能够率先做好阶段性的调整,才是亲子关系持续保持良好的保障。

在做出阶段性调整之前,必须充分沟通,好好商量,这才能做出改变。而且不应该即说即做,丝毫不留余地,有些事情固然可以说了就算数,有些事情却应该保留若干弹性,适当留一些时间,逐渐调整过来,效果可能更好。家庭不是法庭,父母不是法官,子女也不是罪犯,当然不必令出必行、判决就要执行。

父母在孩子幼儿这一阶段,应该逐渐在爱与限的界限上,小心谨慎地将幼儿纳入社会的正常轨道,促使子女顺利地社会化,特别是基本生活习惯的养成。

譬如婴儿时期,父母会把奶或汤送到子女嘴边。而幼儿时期,就要让子女自己使用汤匙或筷子,使其在适当的时间、合适的场所,以适当的姿势和顺序来进食。

在这种阶段性的调整过程中,父母必须以身作则、再三示范,并且耐心教导,让孩子模仿学习。一味催促和斥责,幼儿不但不能接受,而且在人格形成方面还可能引起副作用。若子女在这一阶段养成不良的行为,以后要改会更加困难。

儿童心理学家告诉我们,社会化只有在幼儿的认知发展配合下才能迅速达成。一些看起来十分简单的生活习惯,仔细分析起来,实际都相当复杂。

譬如坐着进食,似乎很容易做到,但是,坐的姿势、拿餐具的动作以及眼睛、手和嘴的协调,会着着实实调整一辈子。有些人迈入青春期,进食的姿势仍然十分幼稚,便是这一方面的习惯没有做好阶段性的调整。

幼儿有好奇心理,总是什么都想尝试。这时候为了安全起见,父母大多提出一些限制。如果由于限制太多,影响到子女的自由发展,使其产生强烈的不安和焦躁,那么长大以后,子女的行为也会受到不良影响。

社会是多样、多元的,那么幼儿的社会化到底以什么为对象?这就牵涉到父母的价值观。我们常说子女在十八岁以前,命运大多掌握在父母手中;十八岁以后,才真正能够自立。子女年纪愈小,愈没有独立自主的权利,一切听任父母的安排,可见父母的责任十分重大。

要把幼小的子女带往何方?要让幼小的子女接受什么样的社会化?对于子女未来的发展至关重要。

相关文章

热门搜索: 瑜伽可促进心理健康助摆脱抑郁消除焦虑(瑜伽调理心情缓解抑郁篇) 心情抑郁,应该看精神科医生or心理咨询师?(心情抑郁,应该看精神科医生or心理咨询师吗) 心情抑郁,应该看精神科医生or心理咨询师?(心情抑郁,应该看精神科医生or心理咨询师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