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家庭心理 > 家庭关系

其实每个人都有精神病,这句话谁说的(冯巩演过的一个精神病医生的电影叫什么)

冯巩演过的一个精神病医生的电影叫什么

你好[鲜花],冯巩演过的一个精神病医生的电影叫做《心灵捕手》。

扩展补充:《心灵捕手》是一部于2006年上映的电影,由陈凯歌执导,冯巩、余男等人主演。电影讲述了一个精神病医生在治疗患者的过程中面临的挑战和变化,以及他和患者之间的感情纠葛。这部电影深入探讨了精神病治疗的复杂性和困难性,同时也展现了人性的善良和温暖。该电影获得了多项奖项和好评,并成为电影市场的一大经典之作。

精神病案件

你好,具体是什么情况?

人类的15种本能谁说的

美国俄亥俄大学的一项研究表明,人类所有的行为都是由15种基本的和价值观所控制的,这也许是人类第一次将自己的行为列出一个清单,在此之前,从没有人将人类的行为分解为一系列内在的组合。在弗洛伊德的眼里,人类一切行为的背后只有一个字——“性”,而俄亥俄大学的心理学家则认为,性和好奇心、仇恨、荣誉感一样,是行为的驱动力。心理学和精神病学教授Steven Reiss(RMP莱偲动机图谱发明者)说:“几乎人类想做的每一件重要的事情都可以分解为15种中的一种或几种(后衍化为16项基本),而且大都具有其遗传学基础,这些引导着我们的行为。”

这一发现建立在对2500名受试者的研究之上。受试者被要求回答300多个设计好的问题,如“士可杀不可辱”、“我必须消除疼痛”等,最后将所有的回答归纳为15种基本和价值观,其中只有公民权、独立和被社会排斥的恐惧没有遗传学基础。Reiss教授说:“大多数与动物所表现出来的相似,这表明它们有共同的基因基础。”

研究人员还进行了更深入的分析,他们发现,不同的人对这15种基本的要求是不一样的。拿性来说,性几乎对每一个人都是愉悦的,但对每一个人的驱动力却并非一致,有的人终其一生沉溺于其中,而有的人则在这方面投入甚少。其它也是这样,有的人追逐成功,有的人淡泊名利,有的人重视亲情和家庭,有的人则是“工作狂”。

内容

这15种基本和价值观分别是:

好奇心:学习的渴望是不可抗拒的。

食物:对食物的渴望无须赘言。

荣誉感(道德):据此构成一个完整的社会结构。

被社会排斥的恐惧:这令我们守规矩。Reiss教授说:“精神症患者的该项得分很低。”

性:弗洛伊德将之置于“清单”首位,难怪“”如此热销。

体育运动:胖子们可能意识不到,人们对运动的渴望是天生的。

秩序:人人都希望自己的工作和生活可以被自己控制,没有风险。

独立:对于自作主张的渴望。

复仇:就像莎士比亚著作里的王子那样。

社会交往:渴望成为众人中的一分子,即使这意味着在商业街无目的地闲逛。

家庭:这一与家人共享的恐怕不适于忙碌的CEO们。

社会声望:对名誉和地位的渴望。

厌恶:对疼痛和焦虑的厌恶。

公民权:对服务公共和社会公正的渴望。

力量:希望影响别人,常常在者身上被过度表达。

马斯洛理论

1943年,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在学术期刊《心理学评论》上发表了论文《人类动机的理论》。在这篇论文中,马斯洛提出了著名的人的需求层次理论。按照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有5个层次的本能,满足了一个层次必然会有高一层次的需要。这些都是人的本能。

(1)生理上的需要

这是人类维持自身生存的最基本要求,包括饥、渴、衣、住、性的方面的要求。如果这些需要得不到满足,人类的生存就成了问题。在这个意义上说,生理需要是推动人们行动的最强大的动力。马斯洛认为,只有这些最基本的需要满足到维持生存所必需的程度后,其他的需要才能成为新的激励因素,而到了此时,这些已相对满足的需要也就不再成为激励因素了。

(2)安全上的需要

这是人类要求保障自身安全、摆脱事业和丧失财产威胁、避免职业病的侵袭、抵触严酷的监督等方面的需要。马斯洛认为,整个有机体是一个追求安全的机制,人的感受器官、效应器官、智能和其他能量主要是寻求安全的工具,甚至可以把科学和人生观都看成是满足安全需要的一部分。当然,当这种需要一旦相对满足后,也就不再成为激励因素了。

(3)感情上的需要

这一层次的需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友爱的需要,即人人都需要伙伴之间、同事之间的关系融洽或保持友谊和忠诚;人人都希望得到爱情,希望爱别人,也渴望接受别人的爱。二是归属的需要,即人都有一种归属于一个群体的感情,希望成为群体中的一员,并相互关系和照顾。感情上的需要比生理上的需要来的细致,它和一个人的生理特性、经历、教育、宗教信仰都有关系。

(4)尊重的需要

人人都希望自己有稳定的社会地位,要求个人的能力和成就得到社会的承认。尊重的需要又可分为内部尊重和外部尊重。内部尊重是指一个人希望在各种不同情境中有实力、能胜任、充满信心、能独立自主。总之,内部尊重就是人的自尊。外部尊重是指一个人希望有地位、有威信,受到别人的尊重、信赖和高度评价。马斯洛认为,尊重需要得到满足,能使人对自己充满信心,对社会满腔热情,体验到自己活着的用处和价值。

(5)自我实现的需要

这是最高层次的需要,它是指实现个人理想、抱负,发挥个人的能力到最大程度,完成与自己的能力相称的一切事情的需要。也就是说,人必须干称职的工作,这样才会使他们感到最大的快乐。马斯洛提出,为满足自我实现需要所采取的途径是因人而异的。自我实现的需要是在努力实现自己的潜力,使自己越来越成为自己所期望的人物。

烦人的邻居你们碰到过吗

碰到过,还曾经"大动干戈"。

那是多年前,买了一套二手房,是一个单位的夫妇俩离婚后将房子卖给我。

入住第一天就发现一个问题,楼上女主人半夜洗衣服。先是洗衣机的一通搅拌、甩干,然后拎着一桶衣服在窗外晾晒,整个流程下来就到了凌晨1~2点。

第2天如此,第3天还这样.........

心想是不是她工作特殊,每天半夜下班,必须得将工作服及时清洗;又一转念,也不对呀,既使半夜下班,完全可以白天洗呀。这人可能有洁癖或者有些变态甚至心理障碍吧。

周围的他们是一个单位的,我一个外来户,一个也不认识,还是尽量适应环境吧。特么的越是这样想越是睡不着,老是等着她半夜"开工"直至结束。

这不是个办法,已经使我失眠了。有一天凌晨她照常晾衣服时,我打开窗伸头向上仰望:大姐,您怎么几乎天天都半夜洗衣服呀,能不能白天洗呀,你看这多影响左右邻舍的休息,作为邻居我们应互相体谅与理解,您说是不是啊........

谁知我充满善意甚至有些哀求的话遭来一顿咆哮:我在自个家干什么事关你屁事!什么时间洗是我的自由.........

这娘们!看来是遇上刺头了。

随后几天我有意与左邻右舍套近乎,想摸清她家底细。他们对她的变态行为都敢怒不敢言,连她的丈夫也视其如虎。

有天晚上与一帮朋友刻意玩到半夜,带着一个兄弟返家时正好凌晨1点多钟,直接敲开那娘们的房门,低声厉色:我警告你!从明天起如果还这样,会让你看到不想承受的后果,你是在哪哪上班吧,你丈夫是干什么什么的吧,你女儿是在某某中学上学吧........

还真特么灵,从此"天下无扰"。左右邻舍暗暗对我竖拇指。

有些人呐,真是贱,所谓"惧威而不怀德"。

身边有没有人患上精神症,有多可怕

我父亲去世以后,我母亲精神完全崩溃,以至后来患上了精神症。开始时,母亲只是不吃不喝不与人交流,整夜整夜坐着,困得实在睁不开眼时,才肯昏睡一会儿。直到有一天夜里,我从睡梦中惊醒,发现母亲端着蜡烛满屋子寻找,口中念叨着:我知道你回来了……

我父亲去世,我母亲只有42岁,父亲生前是一名中学老师,母亲几十年如一日照顾着一家人。在母亲眼里,父亲就是她的天,更是我们家的天。父亲从乡里调到了镇上中学以后,把乡里的房子卖掉了,但没有买镇上的房子,按照父亲的计划,我们在镇上租两年房,两年以后父亲可以调入市里中学,房子最终计划在市里买。

还没等市里调令下来,父亲就突然得病去世了,父亲从生病到去世,不过短短一个清晨的时间,我们家的日子瞬间跌入谷底,赚钱养家的人不在了,今后的日子没有任何出路。

母亲心疼父亲吃苦受累把我们从农村带出来,眼看着日子越来越好,却撒手人间,她心里后悔当初没有阻拦父亲的进城计划,面对再也不能开口说话的父亲,母亲哭着数落父亲咋这么狠心,就算瘫在床上也比扔下我们娘仨好。

第二天,母亲从撕心裂肺的哭喊,变成了不言不语不吃不喝。亲朋好友担心母亲会寻短见,大姨和小姨开始轮流住在我们家看护母亲,夜里大姨发现母亲瞪着两个眼睛不肯睡觉。

等到第三天,母亲已经饿得没有力气站起来,大姨端着一碗粥到母亲面前,说:你今天必须把这粥喝掉,否则不让你去送他(父亲)上路。母亲有气无力地勉强喝了小半碗米粥,那天夜里为了让母亲睡觉,大姨在母亲的粥里加入了医生开的一片镇定片。

送走了父亲,母亲性情大变,不洗脸、不做饭、不吃饭、也不肯和别人交流。房东来收房租,母亲像傻子一样看着房东,没任何反应,大姨掏钱替我们交了那个月房租。

大姨是医生,小姨家里有两个孩子,7天以后,她们都回了自己家,洗衣做饭的事情就落在了我身上。每天我做好饭,端到母亲床前,母亲有时会在我的注视下吃几口,大多时候,她让我放在一边,可是,等到我和弟弟吃完饭,母亲的饭经常一口未动,弟弟会坐到母亲身边,无助的望着母亲,这时候母亲会象征性的吃几口饭。

周末大姨来我们家看母亲,夜里大姨想住下,母亲哭着求大姨走,母亲说她谁都不想见到。那时候母夜不肯服,夜里也不肯脱袜子,每次我凌晨醒来,看到的都是坐在床上沉默无语左右摇晃的母亲,看着母亲的背,我担心也害怕。

这种害怕在父亲去世一个月以后的一天夜里达到了顶峰,那天夜里两点多,我突然被脚步声惊醒,睁开眼,我看到母亲端着蜡烛在屋里到处找,口中念叨着:我知道你回来了,让我见见你吧。

黑夜里那种气氛让我害怕得几乎不会呼吸,但一瞬间,我又明白了母亲话中的含义:母亲的意思是父亲回来了。我脱口而出喊了一声:妈你在干嘛?

母亲被我惊到,猛然转身直直地看着我,然后半天没说话,我们娘俩就那样在黑夜里僵持着,几分钟以后,母亲转身回到床上,说:睡吧。

第二天,我忍不住问母亲夜里在找什么?母亲说自己睡着了感觉有人在她耳边大口喘气,她觉得那是父亲回来看她了,于是突然转身面对,但什么也没有,屋里有很浓的香纸味道。她怕开灯惊醒我和弟弟,所以点了蜡烛到处找。

虽然是白天,我听了母亲的描述也觉得心里发憷,借邻居家座机给大姨打了,大姨来到我家劝母亲:不能再这么下去了,你已经出现幻觉。可母亲一口咬定夜里确实有人在她枕边大口喘气,屋里的确有香纸味道。

从那天开始,母亲夜里早早就打发我和弟弟睡觉,我细心观察母亲,发现母亲白天有了一些异常行为。母亲的嘴会一直在动,有时候,我能听到母亲窃窃私语,我问她在说什么时,她却没否认自己说话。

很多时候,我和母亲说话,她就像没有听到一样,我发现母亲的眼神变得空洞,偶尔和我说话,也是前言不搭后语,心不在焉。我担心母亲有问题,又去找大姨,大姨和我说母亲已经陷入一厢情愿的幻想里,而且长时间夜里不肯睡觉身体受不了。

大姨带母亲去医院检查,医生说母亲精神焦虑,要求注意休息,为了让母亲夜里能安心睡觉,医生给母亲开了镇定药物。

靠着镇定药物,母亲夜里终于整夜安睡了,可是,两个月以后的一天夜里,母亲又出现了新的症状。

夜里大约一点的时候,母亲突然肚子疼,母亲年轻时候有肠痉挛的病,犯病的时候,腹痛严重,但只要能去及时去如厕一次,症状立即就缓解。母亲去厕所,我不放心也穿了外衣下床打算跟到院子里去,就在我下床的瞬间,听到一声撞击门的巨响,等我走到外屋,发现母亲已经昏倒在门里。

弟弟和我扶起母亲,两分钟以后母亲醒过来,疑惑地问我怎么了?此时她的肚子也不再疼了。

把母亲扶到床上,母亲也彻底清醒了,前额撞得鼓起一个大肉包。第二天,母亲又说晕倒时梦到父亲回来了,父亲问母亲要不要跟他走?母亲怪我和弟弟叫醒了她,她还没来得及回答父亲。

这次事件以后,母亲经常会突然之间不自觉地笑出声,母亲坚信父亲在某一个地方看着她。而她自言自语情况更加严重,有时候,我和弟弟说话时,母亲会突然大发脾气,说我们打扰了她,她正在听一首好听的音乐,大姨怀疑母亲患上了精神症。

为了不让母亲病情发展,大姨煞费苦心地买了三张体检卡,拉着小姨和母亲去体检,其实母亲的检查比小姨她们多了脑部影像。检查结果,医生确诊了母亲的精神症,原因肯定是父亲的突然离世引起的。医生说母亲很可能是短暂性的精神障碍,如果能及时治疗,有希望很快恢复正常。

母亲的自言自语其实是她在和自己脑海中的人与事对话,那些声音,都发自母亲心里。为了把母亲从妄想与幻觉中拉回现实,医生开了很多药物,吃了药以后,母亲变得爱睡觉,但有了一些痴呆的症状,反应也明显比以前慢了很多,口渴严重,还出现了便秘的症状。

有一天,母亲发现自己吃的药物说明书,她开始拒绝吃药,我在倒垃圾的时候,发现母亲把她的药偷偷扔进了垃圾桶。大姨告诉母亲说这些药只是为了让母亲安心睡眠,可母亲完全不相信大姨说的话。

在我们注视下,母亲会把药含到嘴里,但她其实是把药压在舌头底下,趁大家不注意再偷偷吐出来。

这种不配合治疗后来发展到母亲不肯吃大姨给的食物。有一次大姨在食堂买了包子给我们带过来,母亲坚持说大姨在包子中下药了,说什么也不肯吃,不知母亲不肯吃,也不让弟弟我俩吃,弟弟当时刚咬了一口,母亲夺过弟弟手里的包子扔在了地上,大姨那天伤心的哭了。

母亲开始怀疑亲人要加害她,家里食物只要别人动过,她就不肯吃,好几次,她扔掉了我刚刚做好的晚饭。拒绝任何人进入我们家门,她还找来换锁的人,把家里的锁芯换掉了,夜里母亲整夜整夜在屋里走动,走累了就站在父亲遗像前自言自语和父亲说话,回忆前半生他们一起走过的路,弟弟和我经常顶着黑眼圈上学。

眼看着母亲不肯吃药,精神问题越来越严重,不得已,大姨和小姨商量把母亲送到精神病院。

那天大姨偷偷约了精神病院的车,趁着周末我在家给她们打开门,在母亲还没反应过来的时候,母亲被医生带走了。母亲走后,我和弟弟抱在一起哭起来,那天晚上,我们谁也没有吃晚饭。

因为大姨是医生,和市里精神病院医生也有相识的,过了一星期,大姨又作主把母亲接回来。按着医生所说,母亲的症状其实不用住院,在精神病院,母亲亲眼看到了严重精神病患者的状态,大概母亲害怕自己真的变得六亲不认,回来以后,母亲按时吃药,大姨安排的事情,母亲也不那么抵触了。

为了让母亲快速恢复正常,寒假的时候,大姨从医院拿回了一批工作服让母亲制作,母亲曾经学过裁剪,平日里喜欢给自己缝制衣服。大概母亲也在这个过程中,发现自己有赚钱能力,做完那批工作服,母亲的病已经好了一大半,最主要的一个原因,那批工作服,医院急等着穿,母亲经常夜里还在赶制,在这种情况下,母亲的睡眠变得正常起来。

75岁的母亲(左)85岁的大姨(右)

第二年春天以后,母亲再去医院复查,医生说已经可以不用继续服用药物了。

母亲的病后来又有过两次复发,因为母亲自己正视病症,主动去找医生检查,及时用药,避免了病情的严重性。

母亲的精神上还是留有一些后遗症,比如后来弟弟考上大学的时候,母亲完全不知道为弟弟准备任何物品,从学费到一衣一物,母亲没有任何概念。只要惹她不高兴,她就会大吵大闹,什么出家当尼姑、夜里跑出家翻过一座大山之类的行为都曾经有过。

如今母亲75岁了,有时候感觉有一点老年痴呆症状,但母亲喜欢看书,只要拿起书本,她就能专注看书。

一边看书,一边记笔记的母亲

关于精神症,母亲这种应该属于急性精神病障碍,起病急,但治疗效果还是好的。因为伤心和思念过度, 母亲从幻想父亲活过来,发展到出风幻觉,自言自语,自说自话,最后有了被害妄想症。母亲的病没有家族遗产史,但这一切与母亲本身性格也有一定关系,母亲本身就是比较固执、多疑。

如何预防这种情感伤害的精神病症状,我觉得首先家人要多关心,在发病之初,病人的症状常常处于似病非病状态,比如焦虑,病人在发脾气往往会被忽略,身边的人会单纯以为病人是情绪引起行为激烈,病情冶疗。母亲的精神疾病起因是思考、妄想、失眠引起的,最初只是情感问题,严重以后,就成了病症,变成了名副其实的精神病,这时候一定要配合医生的治疗。

心病还需心药医,查找外因,家人需要给病人情感上更多关注,帮助病人找到适当的精神寄托,转移关注点,避免精神刺激、养成良好睡眠、增加户外活动,减少病人独自胡思乱想的机会。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内心世界,但遇事不要太固执己见,偏执与钻牛角的人容易产生精神问题。

相关文章

热门搜索: 瑜伽可促进心理健康助摆脱抑郁消除焦虑(瑜伽调理心情缓解抑郁篇) 心情抑郁,应该看精神科医生or心理咨询师?(心情抑郁,应该看精神科医生or心理咨询师吗) 心情抑郁,应该看精神科医生or心理咨询师?(心情抑郁,应该看精神科医生or心理咨询师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