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家庭心理 > 家庭关系

简述维果茨基认知发展理论的观点(社会互动理论的主要观点)

社会互动理论的主要观点

01 含义

“社会互动”,即社会相互作用,是指在一定的社会关系背景下,人与人、人与群体、群体与群体等在心理、行为上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动态过程。

构成社会互动,应具备三个要素:(1)应有两方以上主体;(2)主体间应有某种形式的接触,这种形式既包括语言,也包括非语言,如身体感官或其他媒介等;(3)各方主体都能意识到“符号”代表的意义。

02 主要形式

社会互动的主要形式有:交换、合作、、竞争和强制。正是在这一系列的语言和非语言的互动中,人们不断学习由社会建构并由大家共享的象征意义,通过角色借用,理解他人的想法,在符号互动中完成交流,共建意义系统。在互动中,意见得以分享、感情产生共鸣,从而也影响到文化的建构和变迁。

(1)交换

个人或群体采取某种彼此交往,这种交往旨在获得报酬或汇报,这样形成的关系就是交换关系。回报并不一定是有形的,也不一定有明确目的,有时更多的是无意识地期待别人的感激,但多数社会交换都遵循一个基本原则——互惠。

(2)合作

合作指的是由于有些共同的利益或目标对于单独的个人或群体来说很难或不可能达到,于是人们或群体联合起来一致行动的互动形式。

(3)

有其正面效果,可以成为一种促进对方紧密团结的力量;也可能导致社会变迁。一个没有的社会将是毫无生机、沉闷乏味的社会。作为合作的对立面,是针对珍稀物品或价值的斗争。有暴力的,也有非暴力的。

(4)竞争

竞争是行动者之间为了共同的目标而展开的较量、争夺,它是社会互动的一种普遍可见的。在这种形式的互动中,达到追求的目标要比彻底打败对手更重要。

(5)强制

当一个人或一个群体将其意志强加于另外一方时,强制这种互动形式就出现了。所有形式的强制都是以使用物质力量或暴力的威胁为最终基础的。

理论来源

社会互动理论有两大重要理论来源,一个是维果茨基的社会互动理论,一个是费厄斯坦的“中介作用”理论。

01 维果茨基的社会互动理论

人类心理功能的发展是以特定的社会本质和社会过程为先决条件的,在每一个社会文化情境中,儿童参与正式和非正式的教学交流,产生了与那些情境适宜的心理功能。儿童通过社会互动的双向过程,逐步建立系统的认知表征作为解释框架,并且信奉自己社会文化情境中所提倡的普遍价值体系和行为准则。在维果茨基的社会互动理论中,社会互动成为智力产生和发展的源泉,个体身上所表现出来的特定结构与过程,可追溯到与他人的互动上,学习和认知发展就是通过参与社会活动来吸取适当的文化实践经验。

02费厄斯坦的“中介作用”理论

对个人有重要意义的人在认知发展过程中起中介作用,有效学习的关键在于本人和“中介人”之间的互动。

社会互动的主要理论

社会互动理论的核心内容是方法。以方法为不同标准,理论界形成了常人方、符号互动论、拟据论、社会交换论和参照群体论等几种主要观点:

常人方

该理论假设在现实生活中社会成员依据一定的规则和程序进行互动,这些日常生活中不成文的、大家公认的互动规则是一切社会生活的基础。各方主体能达到对所认定“规则”的共识是有效开展互动的前提。

符号互动论

符号是社会互动的媒介,互动是通过符号进行的,是一种“符号运动”;人的行为具有意义,要理解此意义即必须设身处地、站到对方立场上加以阐释;有时此意义会随着情境变化而变化,这就需要互动双方通过不断协商来达成共识以重塑其意义;他人对我是明镜,从别人对自己的评价和态度中认识自己,可以提高自身素质,进而决定行为选择和行动方向。

拟据论

该理论是一种用表演和比喻说明日常生活中人的互动的理论。社会是一个舞台,每个人都在其中扮演一定角色,他们之所以努力表演,目的是想给别人留下深刻印象,通过美好印象的塑造以使自己在互动中占据优势、对他人行为进行有效控制,从而使对方理解自己的行为并做出预期反应。

社会交换论

该理论认为互动实际是奖赏与惩罚的交换运用。若使某人继续一行为即应对行为加以赞赏,让他认识到此行为对他是有意义和价值的,从而自愿把这一行为实施下去;若不想其做某事,就不要给予奖励或进行惩罚,那么行为人就能意识到自己的行为存在问题,而不会再做出类似行为。

参照群体论

该理论提出了一种间接互动观点,即非面对面人际接触,而以参照群体的价值和规范作为塑造自我价值观和行为准则的依据。这一理论强调榜样的规范和比较作用,旨在通过模范和典范的强大感染力来引导人们行为。

请论述维果斯基的认知发展理论及其对教学的

维果斯基认为教学不仅应该考虑儿童已经达到的水平,而且要考虑儿童经过努力可能达到的水平,主张教师要重视学生 “学习的最佳期限”, 不应盲目拔高和迟滞, 以免错过“最近发展区”。

教师应该向学生提供挑战性认知任务和支架,使得学生可以借助支架来参与问题解决并获得意义上的理解,从而确保教学获得最大效益。

这条原则强调教师在教学中的指导者地位,要求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安排教学内容时必须考虑学生的现有发展水平,并认为教学内容或任务应该给学生造成积极的认知。

最近发展期是谁提出的概念

1. 最近发展期是由美国心理学家理查德·A·盖尔斯(Richard A. Garst)在1983年提出的概念。

2. 盖尔斯提出最近发展期的原因是因为他发现,传统的儿童发展阶段理论中没有关注青少年的发展情况。他认为,青少年期是一个独立的发展阶段,其发展特点不同于儿童期和成年期。

3. 最近发展期的内容主要包括身体变化、认知能力的提高、情感的波动、人格特质的形成等方面。此外,盖尔斯还强调了青少年的社会发展,包括对家庭、同龄人和社会的认知和互动。

4. 最近发展期的具体步骤分为三个阶段:早期青春期、中期青春期和晚期青春期。早期青春期(11-14岁)主要的身体变化是青春期的发育,认知方面开始具备抽象思维和更高的学校成就;中期青春期(14-17岁)身体发育趋于稳定,出现性别差异,认知与社会发展有紧密联系;晚期青春期(18-21岁)身体发育基本成熟,社会角色和责任感更加明显。

5. 最近发展期的研究对于青少年的成长和教育具有重要意义。对于教师和家长来说,了解青少年的发展特点和需要,可以更好地指导他们的成长和发展。同时,对于青少年来说,认识自己的发展特点和需求,有助于更好地应对生活中的变化和挑战。

皮亚杰和维果茨基的认知发展论对小学教育有

皮亚杰和维果茨基在认知发展理论方面都是最具影响力的人物之一。

维果茨基提出的认知发展理论给西方教育思想带来了强有力的冲击,此外后人据其理论还提出了“支架式教学“等宝贵的教学模式。

当然皮亚杰在从事智力测验等研究过程中发现儿童对于世界的了解遵循的发展顺序等。

两者理论有诸多异同之处,但同样都引出了一些新的教学观念,这些均对当代的教育和实践产生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如何区分皮亚杰和维果茨基的观点

皮亚杰将儿童思维的发展划分为四个大的年龄阶段,这四个阶段分别是:1.感知运动阶段2.前运算阶段3.具体运算阶段4.形式运算阶段。

维果茨基主要是最近发展区的观点。最近发展区是指个人实际能力和潜在发展能力之间的差距。

相关文章

热门搜索: 瑜伽可促进心理健康助摆脱抑郁消除焦虑(瑜伽调理心情缓解抑郁篇) 心情抑郁,应该看精神科医生or心理咨询师?(心情抑郁,应该看精神科医生or心理咨询师吗) 心情抑郁,应该看精神科医生or心理咨询师?(心情抑郁,应该看精神科医生or心理咨询师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