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家庭心理 > 家庭关系

对付拖延症最简单的方法是什么(克服拖延症的4D法)

克服拖延症的4D法

第1步:记住这些原则

50-30-20原则

你工作日里50%的时间应该花在有益于你长期发展目标的事情上,30%的时间应该用于你完成中期(两年左右)目标的事情,20%的时间用于完成未来90天以内需要完成的任务。

“一个篮子”原则One Bucket

尽可能减少自己接收新任务的篮子。理想的状态是用一个“篮子”应对所有的事情。很多人都会有一种感受,那就是在他们发现所有需要做的事情都堆在同一个地方的时候会松一口气,即使这里可能堆了很多很多任务。

“一进一出”原则One In,One Out

通过替代原则来避免混乱。一旦你买来新的东西,就把旧的东西丢了或者捐了。比方说你买了一件新衬衫,就应该扔掉一件旧的。如果有一天你感觉自己拥有了太多的东西、感觉到了压力,那你或许可以试试“一进二出”,尝试“轻生活”吧。

“收件箱清零”原则Inbox Zero

在读每一封邮件时就判断应该如何处理。如果邮件里的事你需要去做,要不就赶快去做,要不就把它加入计划单,然后把邮件归档或删除。以每天清空你的邮箱来要求自己。

你需要对每一封邮件执行4D处理:

或删除(Delete)

或行动(Do)

或委任他人(Delegate)

或暂时搁置(Defer)

第2步:定下目标

目标必须S-M-A-R-T

学会设定你的目标。好的目标都是SMART的——即精确(Specific)、可衡量(Measurable)、可达到(Attainable)、现实(Realistic)和及时(Timely)。设立SMART目标能帮你设立有效、而并非触不可及的目标。

目标具象化Visualize

想象自己完成目标时候的样子。你的生活会是什么样?你会是你希望成为的样子吗?如果不是就重新制定你的目标。如果是,就继续想象自己达到目标需要的每一步努力。

认清你的“首要任务”

每天早上或前一条睡觉前标出三到四件这一天需要完成的最重要的事情,先把它们完成。这样就算你这一天只做了这几件最重要的事,这还是效率很高并非浑浑噩噩的一天。

任务优化四分图Covey Quadrants

两条数轴分别是重要性和紧急程度。任务分布在以下四个象限:不重要不紧急(notimportant,noturgent)、不重要但紧急(notimportant,urgent)、重要但不紧急(important,noturgent)、重要且紧急(importantandurgent)。除掉不重要不紧急的任务,把不重要但紧急的事情推迟,在重要的事情变紧急前做完。

个人宣言Personal Mission Statement

写下一条个人使命宣言,让它引导你设立目标。仔细考虑每个目标或者活动是否能让你离你的使命更近,如果不能就把它划掉。同时要定时重新检查、修改你的个人使命宣言。

第3步:开始行动

列清单Check lists

当计划大型的任务时,列好清单可以让你在计划进行中忙于工作时还能记得具体步骤。把清单留着,这样你下一次做同样的任务时就可以继续用它了。

马上开始做Do It Now

把“现在就做”当成你战胜拖延症的四字真言。把决断时间控制在60秒以内,遇到事情马上决定。学会在不确定的情况下做决定。保持一直向前。

先吞下青蛙!Eat the Frog

先把最不想干的事情做了。英语里有个说法就是说如果你一早起来先吞了最不想吞的青蛙,那么你会觉得接下来发生的什么事情都不在话下。

触发器Triggers

在周围放一些有意义的小东西让它时刻提醒你要做什么。这也有利于培养良好的习惯。比如说把要去图书馆还的书放在门口,这样你出门的时候就能看到这些书然后想起来要去还。

反向计划你的任务Back wards Planning

这个方法是从最终的目标倒推你下一步的行动。首先脑子里要构思好最终目标。想想为了完成目标你需要做些什么。如此这般直到发现你已经达到的程度或者马上就能达到的状态——这就是你下一步需要做的。

下一步是什么What’sthe Next Action?

不要一开始就把需要完成目标所要做的事情一步一步都想好,你只要想好下一步怎么做就行了。一般情况下微不足道的小事可以产生连锁反应,最后我们要不就得去着手解决,否则受阻。

第4步:时间管理

10 2*5法则

做事时以10分钟为周期,每个周期间休息两分钟。可以用计时器来把握时间。这样一小时重复五次就可以保证你目标明确但精神和身体上的精力不会透支。在这些两分钟的间隔里可以喝个水,去个厕所或者去看看窗外。

有限时间限定Time Boxing

每天规定一定的时间来做特定的事情,在这段时间里集中精力做这件事。别想着能不能完成,只要把精力集中在项目上就行

拖延症怎么改,我都快崩溃了怎么办

1把要做的事写下来,分成:重要,不重要,紧迫,不紧迫。

2将最重要的和最紧迫的写在最显眼的位子,让你一眼能看到。

3完成之后给自己奖励。

4在执行过程中可以找朋友督促自己,没完成可以帮对方小忙来作为督促自己的酬劳。

5将核心工作一定要记录下来 ,时间,任务,阻碍等因素分析。

6除了一条条的总结外,周总结,月总结,年总结也是很重要的,找到自己分心的因素,并记录,征集克服。

7玩手机而拖延的,把手机放到你自己都懒得拿的地方吧,或者存在朋友那里,在规定时间内取回就请对方吃放,或者直接钞票吧。[偷笑]

克服拖延症的4d方法指什么

克服拖延症的4d方法:

1、你要了解拖延症的原因。你是否已经发现自己一直把任务拖延至最后的限期?尝试确定自己拖延的原因。也许你认为在压力之下完成任务的效果更好,或者你并不喜欢某些任务,又或者你一直被其他的事情分散你的注意力。也许你喜欢等待你的老板过来提醒你,这样你就能确定这一项任务非常重要,以致老板也把它排在的优先顺序表的前列。也许出于恐惧,因为你并不确定你是否能够独自完成这项任务,或你认为自己并不具备成功完成这项任务的必备技能。

2、问问自己拖延的原因。如果你并不肯定,把你的日常工作活动记录下来,然后你就能发现你把时间利用(或浪费)在哪些方面。这样就能帮助你找出自己拖延症的原因。如果你无法找出拖延症的原因,那么解决这个坏习惯的难度将会更大。

3、马上行动。踏出一小步,马上从最不想完成的任务上着手,然后做出计划,把这项任务分解成若干个便于控制的小部分。编制一份任务列表把你最不想完成的任务放在第一位。你也可以在你的工作电脑或写字板上设置待事项提醒,确保你所安排的时间符合实际完成的工作量的需要。5、把最不想完成的任务先处理了,你就可以赶超拖延症了。至少,最让人感到折磨的地方在你意识到之前已经结束了。通过这种安排任务能够大大减轻你的工作压力,也能帮助你更积极有效地安排你的工作。5、把计时器设置15分钟提醒一次,在这段时间内专注于你的工作项目上。当时间计时器停止了,你就停止工作。参照首次15分钟的工作内容,你可以计算出你完成这项任务所需要的时间。然后再把计时器设置为30分钟,然后决定每周里你有这么多的“时间块”可以让你继续完成这项任务。(“时间块”可以至少设置为15到30分钟一次。)设置待事项提醒器,明确自己所需要完成的日子和时间,并坚持自己的计划。

一个人有很严重的拖延症,一事无成对未来迷

一、没有目标,小心陷入“脉冲式勤奋”

以战胜拖延为目标从表面上看起来好像无比正确,但正是因为普通人持有这个貌似正确的信念,却导致自己陷入一个误区里而不自知。这个误区就是:没有目标的自律,只能让人陷入脉冲式勤奋。

什么是“脉冲式勤奋”呢?意思是说,你可能每隔一段时间,因为突然受到了某件事情刺激,而想成为一个更好的人,但勤奋不了几天,就宣告放弃。

给你举一个例子你就明白了:

回想一下,在你高中时,你拼尽全力、奋力一搏,因为考上大学是你彼时非常具体的一个目标,那时的你,完全没有拖延情绪,学习起来丝毫没有阻力;但当你过了拿到录取通知书后的兴奋,已经身处高校校园后,你会突然发现人生找不到目标,找不到意义了。

接着,身边越来越多以前非常优秀的同学开始游戏成瘾,网络小说上瘾,有些则迷恋剁手、开始追剧,就算有人暗暗发誓想改变现状,却发现拖延似乎控制住了自己的身体。

是的,当没有新的目标来刺激你,你就不知道为什么要战胜拖延,大概率就会被打回原形,和许多人一样,周而复始地陷入这种“脉冲式勤奋”。

不错,因为你不知道要去哪里,所以你难以坚持,去克服惰性做功;

就同如一艘船如果不知道要去哪里,那么任何风都是逆风。

说到这里,有人会站出来说:不对不对,老师你说的不对,我就有目标,我的目标是财务自由,但这个目标似乎也并没有给我带来多大帮助啊。

是的,因为以财务自由为目标并不是一个可以立刻给你带来行动的目标,相反,它是你在实现某个具体目标路上所产生的结果。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们知道,创业可能实现财务自由、投资也可以导向财务自由、很多事情都可能通往财务自由,但单单讲财务自由却没有任何指向性,没有指向性就无法产生行动,甚至你连要去做什么都搞不清楚,而战胜拖延的核心恰恰是马上要去做什么的行动。

所以,财务自由显然是一个无法助推你行动的伪目标。

那到底要怎样才能推动行动、战胜拖延呢?

对的,你问了一个好问题,下面我就来告诉你,在行为心理中,什么是行动原理模型?

二、行动原理模型——有效战胜拖延症的3要素

什么是行动原理模型呢?

它由一个等式组成,B=MAT。

B,就是Behavior,也就是行为、行动,它非常好理解,因为行为行动是一个结果,是你看得见的动作。比如:你早上到点起床就是一个非常具体的行动;又或者你花了一下午看了整整2小时书,做了3页读书笔记,也是一种行动。

M是Motivation,是动机,是潜藏在心底的,看不见的东西。这部分我要重点来讲,动机是激发与维持有机体行动并且将行动导向某个具体目标的心理倾向或者内部驱力。翻译成人话,你也可以理解为行为或者行动的原动力。

关于人类的行动和动机的关系,心理学里面有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叫诱因理论,说的是人类的动机通常被分成两种:负诱因和正诱因。负诱因,也就是逃避痛苦:

比如你今天一定要早起,否则就要错过去旅行的飞机了,所以就算你平时起床再晚,前一天再累,你当天早晨也一定能做到准时起床,这就是负诱因的结果;同样道理,很多人喜欢在最后截止时间节点之前才开始着手完成工作,也是由于负诱因产生了足够强大的心理动机对人产生的驱力。

那么什么又是正诱因呢?正诱因,通常认为是追求快乐。

比如我们假设你参加了一个连续21天早起,就能拿到10000元奖金的活动;又或者在公司里完成踮一踮脚能够达成的销售目标,就可以获得丰厚的业绩提成。那么为了追求奖励,你也能产生心理动机,助推你的行动。

第三个字母是A,Ability,就是能力。能力是完成一项任务或目标的综合素质。

这是什么意思呢?比如你前一天晚上熬夜加班,睡得很沉,闹钟也没能把你闹醒,这意味着你的身体缺少能从沉睡中醒来的能力;又比方说你晚上想看书,但家里的灯坏了,就连手机也没电了,这些客观因素都会导致你没有能力在黑暗中完成读书的行动。

最后是T,是Trigger,也就是触发。触发,是指因触动而激发起某种反应。比如你设置的闹钟响了,把你闹醒,这非常好理解,它是通过一定的设置或者方法,提醒你去做行动;又譬如你的手机短信来了,屏幕忽然一亮,此时,哪怕你大概率猜到可能是垃圾短信,你也会忍不住做出一个拿起手机去看一眼的行动。

所以,行动原理模型B=MAT的意思,说白了就是你的任何一项行为,都由动机、能力和触发三个要素组成,这三个要素是一个乘数关系,缺一不可。

因为在这个公式中,M、A、T任何一项为0,都意味着等式左边的行动乘起来也等于0,既然是0,那么行动自然也就没有了,也就产生了我们俗称的“拖延”状况。

而其中,触发T是可以人为通过工具去设置的,比如闹钟;而能力A,又是能够通过时间和刻意练习积累生长出来的。而目标看起来简单,但就像前面说的,一旦没有或者定错了,后面的努力就全白费了。

你看,没有能力,将错失很多;但没有目标,将错失一切。其实你的一切自律目标都可以运用这个原理。因为你的人生目标才是真正能输送源源不断动机能量的源泉,在这种源源不断的能量之下,你才有可能真正将想法付诸实践。而相反,一旦正负诱因暂时消解了,你很可能就又过回了浑浑噩噩、得过且过,终日拖延的日子了。

三、如何运用行动原理模型设立具体的目标?

这样说还是有些抽象,我来给你讲一个好玩的案例来给你做加深理解。

李笑来老师是《把时间当做朋友》、《TOFEL核心词汇21天突破》等16本畅销书的作者,他当年为了能成为新东方的老师,需要背2万个单词。

天哪,2万个,这可不是一个常人能接受的小数字,普通人一看这个数儿,可能就提不起劲儿,拖延症复发了。

深谙行动原理模型(B=MAT)的李老师,是如何让2万单词这个遥不可及“伪目标”,变成能给自己强劲动力的具体目标M的呢:

他打听下来,成为新东方老师是可以获得年薪百万的。

于是他想到:一百万除以2万个单词,一个单词可不就是50块钱吗?那如果一天背50个单词,日薪不就是2500吗?这在当时可是很多人一个月的工资了。

这个动机足够强劲,以至于他本来打算第一天只背50个单词的,却嫌赚得不够多,楞是挣到了5000元,他第一天就成功背下了100个单词,第二天仍旧觉得不过瘾,开始往1万,也就是200个单词的方向演进。这就是运用行动原理模型,树立了有效的目标带来的超强行动。

虽说后来他的年薪没到100万,但折算下来还是非常可观的。

所以你看,如果你有一个具体的目标,这个目标可以被拆解为行动,行动中你还能设法构建起强劲的动机,在这种情况下,拖延症是不是分分钟就能被你化解于无形呢?

如果想要了解更多有关拖延症和行为心理的,可以在《行为上瘾》这本书里找到你要的答案。

有什么办法克服自己的粗心大意

别费心了,粗心大意的毛病是根本改不了的。

哈哈哈,开个玩笑。

其实我也有粗心大意的毛病,曾经也很是为此烦恼。现在虽然没有彻底改掉这个毛病,但跟以前相比确实好了很多。

其实方法很简单,就是列清单。

刚开始用三星的时候,在手机上下载的印象笔记,可以直接将备忘事宜放到桌面上,而且我还是设置了主页,所以每次打开手机都能看到要做的事情。后来换了苹果之后,因为没法直接将备忘录显示到桌面上,所以我没办法将备忘录放到了DOCK栏里,逼自己每天没事就看它,这样就大大减少了我粗心大意的毛病。

我个人有几个关于列清单的小建议大家可以参考一下:

  1. 清单的位置一定要醒目。很多人肯定都用过清单,但最后用的用的就不了了之,因为他会把看清单这件事都忘了,真的,我刚开始就是这样,虽然列了清单,但很多时候还是会忘记。没办法,我只能把清单放到手机桌面上,将清单设置成主页 屏保。(记得安卓上有不少APP可以将提醒放到屏保页或者主页直接显示内容,比如印象笔记。苹果的话可以放到底下的DOCK栏里,是在不行就只把备忘录放到DOCK栏里)然后你会发现你时刻都能看到你的备忘录,这样有助于你养成习惯。(一个清单,一个提醒,还有一个每日打卡的提醒)

  2. 给清单分类,列出优先级。由于很多惨痛的回忆,让我对我的脑子已经失去了信任,后来我事无巨细都会把他们记下来,这里有个问题就是事情多了的时候清单会有些乱,效率不高。所以后来我把工作和生活的提醒都分开,最好是能列出优先级,知道哪些事情是重要而紧急的,哪些事情可以慢慢来,这样能够提高你的效率。我比较喜欢把各种不重要的小事情也记下来,是因为当完成一件事情然后把它划掉的感觉真的很爽(显得自己每天好像做了很多事情似的-。-)(这是奇妙清单里的内容,实际上这种清单软件有很多,大家去多试试选一个自己用着顺手的,同样有助于你养成习惯)


其实改掉粗心大意这个问题跟战胜拖延有好多类似的地方,方法网上有很多,我个人感觉哪怕仅仅养成一个列清单按清单做事的习惯都会对你帮助很大,而且这个习惯是相对来说比较容易养成的习惯,刚开始没坚持住也不要紧,多试几次就好了。

嗯,如果大家有好的办法,欢迎来教教我,毕竟我也想再改善改善这个毛病-。-!

相关文章

热门搜索: 瑜伽可促进心理健康助摆脱抑郁消除焦虑(瑜伽调理心情缓解抑郁篇) 心情抑郁,应该看精神科医生or心理咨询师?(心情抑郁,应该看精神科医生or心理咨询师吗) 心情抑郁,应该看精神科医生or心理咨询师?(心情抑郁,应该看精神科医生or心理咨询师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