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家庭心理 > 家庭关系

自我愧疚感(总有愧疚感怎么办)

总有愧疚感怎么办

如果总有愧疚感,可以尝试以下几个方法来缓解:

1. 分析原因:先找出愧疚感的根源,思考自己为什么会有这种感觉。是因为自己做错了什么,还是因为对自己的期望过高?

2. 接受自己:不要对自己过于苛刻,接受自己的缺点和不足。每个人都会犯错误,重要的是能够从中吸取教训,不断进步。

3. 补救措施:如果愧疚感是因为自己做错了什么,可以采取一些补救措施来弥补过错,如道歉、赔偿等。

4. 改变行为:如果愧疚感是因为自己的行为或态度不当,可以尝试改变自己的行为,做出积极的改变。

5. 寻求支持:如果愧疚感过于强烈,可以向朋友、家人或心理咨询师等寻求支持和帮助。

总之,愧疚感是一种正常的情感体验,但如果过于强烈或持续时间过长,就需要采取一些措施来缓解。接受自己、找出原因、采取补救措施和改变行为等方法都可以帮助缓解愧疚感。

愧疚感是什么意思

愧疚感是指大凡心存歉疚的人,在本质上往往偏向躁急性格。愧疚感是指但凡心存歉疚的人,在本质上往往偏向急躁性格。做出来的事,说过了的话,甚而伤害到某一个人,在事情发生时的心态与事情过后的再思,往往自相矛盾,而且悔不当初。

其实,心存内疚的人,大半是有心的人,只是在行为上修补人格性情的决心,十分不积极而懦弱。这种感觉如果积压太久,对于身体的伤害也是很大的。

怎样释放内心的愧疚

第一步,注意你的内疚感。

内疚感就像是一个缠着你的婴儿一样,在你的身边哭泣。你越是尝试忽略它、不理它,它反而会哭得更响,让你更难过。你试着快速走开,想甩掉它,却发现它寸步不离地跟着你。

处理内疚感其实就像处理身边哭泣的婴儿一样,我们首先要把注意力放在这个“淘气的婴儿”身上,让它知道我们正在注意它。这就足够了,仅仅是注意到内疚感的存在就能够大大降低其毒性。

第二步,对其进行调查。

在你意识到内疚感的存在后,就可以开始问以下的一些问题:

是什么引发了我的内疚感?

我到底对什么感到内疚?

我害怕惩罚吗?如果是的话,我害怕什么样的惩罚呢?

我的罪恶感从何而来?

道歉能够带来积极的影响吗?

我的内疚感是与真实还是想象出来的事件有关?

我是否夸张了事实?

我的内疚是源于现实还是过去?

我的内疚感是否与我多年以来一直背负的旧痛有关?

没有罪恶感的我是谁?

我的罪恶感有什么用?

内疚感这个“婴儿”不会因为你看着它就“停止哭闹”,你需要更多地关注它、了解它为什么会“哭泣”、它从什么地方而来。你对内疚感的信息掌握得越多,处理它的手段就越多。

第三步,观察内疚感带来的不适。

好奇心可以帮助我们对内疚感的根源一探究竟,但也会强化它带来的痛苦。我们问的问题越多,就越容易感到痛苦、恐惧、焦虑。许多人在这个时候会选择逃避、或者用强硬的手段对抗这种感觉,这样只会让自己更加难受。

网络上有一句话被大家当作玩笑话广泛流传:“战胜恐惧最好的方法就是面对它!”许多人用调侃的态度看待这句话,但其实它说的是对的。对于内疚感带来的不适,最好的处理方法就是面对这些不适,并且仔细观察它们

如何克服愧疚的心理

怎样克服愧疚心理?

克服愧疚心理的心法:

认知,遵从规律,去矿留金。

就是说,我们长期被愧疚心理困扰的根本原因,是我们根本不知道“什么是愧疚”“它的根源是什么”,我们不知道这些心理背后的生命,导致我们按照大众伦理道德标准衡量,产生所谓“对不起”,有“愧疚”的心理,并长期自我折磨难受。

反过来,当我们知道了什么是愧疚心理,为什么会产生“愧疚”,这些之后,我们不会有愧疚感,同时也不会产生“有意的造成伤害他人的恶果和相应的负面心理”。或者说,“愧疚感”会很短暂,但是它会成为我们变得更好,伦理道德更符合科学规则的动力。

一、“愧疚感”的产生机制。

所谓“愧”,就是说我们觉得自己内心有鬼。有一些想法、行为违背了大众伦理道德标准,违背了大众的价值体系,甚至对别人造成了实质上的身心伤害。自己欠别人的,对不起别人。这个“欠别人、对不起别人”,为什么会对我们产生一种“我不对、我不好”的心理压力呢?

按照某些理论,是因为人类繁衍发展,所发展出来了一种最优身心策略。只有这样,这个人才能够在群体中生活得更好,只有这样这个生命群体才能更好的生存繁衍。

所谓“疚”,也就是这种病态的心理(偏离了正常状态的心理),这些思维、念头、感觉,在内心中存在了很长的时间。“愧”这种心理压力存在了,而且“疚”了很长时间,所以会对持这样心理状态的人,从内心产生持久的负面不爽的压力刺激。

二、“愧疚感”的社会功能。

所以,社会伦理一般会赞扬这种适度的“愧疚感”。而个体一般也会从观念上认同,但是从身心实质上承受着痛苦。一般的愧疚感,让人痛并快乐着。它会让人更容易被社会接受,也会促使个体学习成长,做得越来越好。

但是,如果“愧疚感”过量了,个体难以承受这种心理压力,就会造成适得其反的身心效果。或者“愧疚感”被滥用,以违背科学理性的,获得一些物质和精神利益。比如我们常说的“道德绑架”,其中就有一部分会通过个体的愧疚感,给被绑架者造成不公正的压力。

三、“愧疚感”的组成要素及具体内容。

以上是“愧疚感”所产生的心理机制和社会源头。它包含了两个关键部分。

1、事实上有对不起别人的物质、精神后果。(或者个体主观上是认同这种后果的);

2、实施者认为这种不良后果,是自己个人的原因,是自己的错,自己有大部分或全部的责任。

简而言之,“愧疚”心理的产生,是个体觉得有不良后果,并进行负面的价值评价。

排除有意伤害的情景,一般这些后果都不是“主观故意”造成的,但是进行负面评价却是“主观故意”的。也就是说,这个不良后果,我们无法控制,但是这个自我负面评价,我们是可以绝对控制的。

有些人造成了巨大的负面后果,但他们没有半分的愧疚心理。就是因为在他们的价值评价体系中,他们不会给以负面评价。最明显的例子就是部分侵略者,到现在都拒不承认自己的侵略罪行。

所以,“愧疚”的心理本质,就是我们有意无意的对已经产生的负面后果,进行了负面的评价。这个评价越重,我们的愧疚感就越深。

四、病态“愧疚感”的克服方法

“愧疚心理”的克服方法,就隐藏在“愧疚心理本质”之中。

我们为什么要“克服”,一定是这种“愧疚心理”已经超过了一定的个体正常水平,超过了社会公认的某种水平,给个体造成了难以承受巨大身形压力。上升到需要克服的“愧疚感”,已经可以算是一种心理问题,而不是一种正常的生存策略了。所以需要控制、调整。

调整的关键在哪里?或者说,有没有那么一个开关,我们可以一碰触,就能很快调控“愧疚感”到正常水平,或者甚至于消除它?

这个秘诀是有的,就是“遵从科学”。怎么遵从呢?

按照前文说的,“愧疚感”的两个要件,一个是确实(或主观认定)造成了物质、精神的负面后果;一个是个体给这个后果进行了不同程度的关联自我的负面价值评价。

所以,调整“愧疚感”的关键就是,对这个“主观的认定、主观的负面价值评价”进行科学合理的认知和评估。

1、对于负面后果的科学认定。

(1)首先最需要分辨的就是“主观认为有负面后果”,而实际上并没有。这部分内容,只要在事实发生的场景里,进行比全面深入了解,一般能够给以矫正。

(2)确实产生了负面后果。我们该如何理解呢?人无完人,谁能无过。因为我们人类自身的无知,注意这个无知是不可能短时间克服的,是一种,一种封印。(关于这部分内容,需要对生命的规律有较为深入的认知和实证,才能够获得背后的积极心理能量。)但是,我们用一个简单的例子,可以简要说明。大家都知道,爱因斯坦的大脑仅仅被开发了20%,我们人类绝大部分的潜能是被封锁了的。一般开发都在几%。所以我们要明白,这种非主观故意的,不是某一个人、某一群人的错。大部分责任不应该由我们来承担。这不是推卸责任,这是尊重科学事实。

2、对于负面后果的主观评价

根据前面的理性分析,一般我们愧疚感所依据的“负面后果”这个部分,可能不足我们自认为的10%,甚至和我们没有关系。

我们真正需要进行理性负面评价的部分,是我们有能力却未能避免的部分。比如贪玩手机,没看好孩子摔了一跤。明明要考试了,不复习,通宵玩耍,考试成绩不理想。

3、正向利用“愧疚感”。

经过这样分析之后的“愧疚感”就会被限定在合理的水平。同时,对自己的不足,未来努力的方向会更清楚明白。

对于和自己确实有关联的后果部分,依据社会规则,我们有不可推卸的责任,需要承担。那是遵从社会主体规则的结果。但是我们自己内心有一个科学理性的认知。即使在物质上我们在补偿这部分后果,但在心理我们是清楚明白,是只有轻松的。

而且因为知道“愧疚”的,我们不再被过度的“负面情绪”拖累,会更有力量提升自己。

这个时候,“愧疚感”才真正的符合生命规则,符合“促进个体、群体”发展的本意。而我们自己才会将“愧疚感”变成积极向上的正向情绪。

这也就是科学理性应用“愧疚感”的“去矿留金”心法。

对别人总有一种愧疚感怎么办

楼主呀,这个还是要分情况而定了,但是建议你发个短信之类的,给她表明一的愧疚感,ta一定会原谅你的,你也不会再有这么强的愧疚感了。我之前也有过这样的经历,一声对不起,两句寒暄,一切都会好的,又不是不共戴天之仇。当你说出抱歉的时候,你就会放下了,ta也会释然的。

相关文章

热门搜索: 瑜伽可促进心理健康助摆脱抑郁消除焦虑(瑜伽调理心情缓解抑郁篇) 心情抑郁,应该看精神科医生or心理咨询师?(心情抑郁,应该看精神科医生or心理咨询师吗) 心情抑郁,应该看精神科医生or心理咨询师?(心情抑郁,应该看精神科医生or心理咨询师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