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家庭心理 > 家庭关系

自尊自爱主题班会记录(主题班会主题有哪些)

主题班会主题有哪些

种类很多,我列举几条比较经典而且适用小学生主题的。

二年级小学生互写情书,作为老师,要不要告诉家长

防火防盗放早恋,防到老师神经过敏。小学二年级的小男孩和小女孩互写情书,吓得老师纠结不堪,该不该要不要告诉他们的家长?

这就是一个笑话,如果是师范毕业的老师,是绝不会对这样的事情有丝毫纠结的,儿童心理学都学过,不会连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规律都忘记了吧?

小学二年级,7岁,处于后游戏年代,他们刚刚从游戏年代的幼儿园走出二年,游戏对于他们一样特别的重要。在他们的眼里,好玩的就是游戏。因为他们不像幼儿园时那样,只会随手涂鸦画画玩了,他们有了汉字这个工具,就会用工具玩了。

二年级孩子写的是情书吗?这是典型的以成人的眼光看待儿童的行为,把儿童的心理等同于成人的心理。孩子们写的情书,跟他们写的留言条骂小狗的话,是没有区别的,都是因为好玩。今天觉得这样写很好玩,就这么写,明天觉得不好玩了,就写别的了。有时候还会字配画,不管什么形式,都是好玩而已。

这位老师不会认为二年级的孩子之间产生爱情了吧?7岁的孩子,根本就没有爱情这种概念,还没有男女之情这种心理基础,没有心理基础,何谈什么爱情?

这个年龄的孩子,离青春期还远,离那个异性相吸的年龄还很遥远,老师和家长都尽可以放心,他们再怎么亲密接触,也不会碰撞出爱情的火花。人类的任何感情,都是以心理为基础的,连这个基础还没打,就建筑爱情的高楼,岂不是痴人说梦!

低年级的孩子,上体育课时,上学时,老师安排男女搭配,手牵手,他们自然的不能再自然,因为在他们这里,这本身就是自然本色。如果以成人眼光去看待,以成人心理去揣测,爱情的小火苗已经冒出来了。

放心吧,老师,这个小男孩小女孩因为看了电视手机之类的,看到了情书,感觉写这个东西很好玩,所以就写了。接到情书的,也感觉好玩,于是就回了一封。明天,他或她,看到小蜜蜂或者一个小石头很好玩,就去玩这些了,早就把吓得老师半死的情书忘到爪哇国里了。

心理学是个好东西,要不,怎么全国大多数地区招聘教师时,都要考教育学心理学基础知识呢?哪怕懂得一点心理学的皮毛也行,否则老师拿成人的心理去揣测儿童的心理,真不知要闹出多少对孩子造成伤害的笑话来,这样的笑话,很不好笑!

五心德育实施记录

一、背景

你接触过的最厉害的人是什么样子的

我见过的最厉害的人:是我母亲。

我的母亲已经于2015年3月30日10点25分与世长辞,享年67岁。 按照我们本地的习俗,在入土为安的的前一天需要所有的子女守灵,从晚上开始一直到早上凌晨六点。晚上我们三个子女(二姐早逝),和一个侄子四人披麻戴孝为她老人家守灵。期间叔叔(我父亲的亲弟弟)和婶婶也陪着我们小辈守灵。 婶婶坐在我旁边,半夜开始诉说着母亲过往的往事。根据我自己的片面了解,勾勒出母亲伟大和的一生。

对于40年代末出生的人来说,人生的前30年没有过过好日子,特别是对于我母亲这种在解放前有着一位乡长(一说是保长,这个具体的职位母亲只是在琐碎的言语中有过纸片片段的描述)父亲的女生来说尤其难过,由于外公只生了她一个小孩,我母亲没有其他的兄弟姐妹。旧社会的成分让母亲从小吃了很多苦,特别是在某些特殊年份,母亲倍受煎熬,在长女(我大姐)出生没有多久之后,她父亲(我外公)即受不了当年的旧社会事件的冲击,身亡。

前面30年的种种不幸,让母亲早早地变得坚强。婶婶回忆,小时候很穷,经常去外面半夜用手电筒抓青蛙,一抓一夜,然后母亲父亲一起串起来到天亮,这个时候父亲就回家去,给我们四个小孩一个老人做饭,洗衣服,收拾家务,母亲则到市里去卖,那个时候交通不发达,母亲只能走路过去集市,一走就要一两个小时,往往是天还没有亮的时候,并且还需要躲避市场管理人员的监管(青蛙属于益虫,不能买卖),卖完之后回来和父亲会会合,然后去农田里面种粮食。有一段时间几乎天天如此,婶婶说他们晚上都不怎么睡觉的,那个时候可能身体好。即使是我这个年代的人,也很难以想象很长时间不怎么睡觉去做事,怎么能够坚持下来(打游戏除外,即使是那样,那也不可能天天通宵游戏)。 这些环境的影响让母亲变得非常好强,在当时这种条件下,养活了我们四个子女,和一个老人(我外婆),自己则落下了体弱多病。

记得从我懂事的时候起,只要父亲一喝醉(父亲那个时候特别爱喝酒吸烟),家里就会开始吵架,从父亲发泄不满看来(父亲也只有那个时候有胆量),母亲的强势给了他太多的压力,家庭的负担也给了现实的压力。那个时候家里还是那种土制的房子,一下雨家里就是水帘洞。那个时候父母对家里最大的心愿就是翻修成砖瓦结构的房子,可是80年代由于各方面的原因,父母守着村里分配的那几亩地,起早摸黑的挣钱,加上种植了一些柑橘,也能挣一些钱。而土房变成砖瓦房这个心愿,直到十年之后,我大学毕业工作两年的时候,我把攒下的钱汇给家里,父母才翻新祖屋,心愿才达成。

经济困难的时期,母亲除了从事农业工作之外还尝试过各种职业,比如贩卖水果,经常会把当天最好的水果留给我吃,那个时候大姐已经出嫁;还去收拾过废品,每天早出晚归去帮忙挑选废品,有的时候一些可以用的废品就拿回来自己用了,而我最开心的就是能够捡到一些别人不要的书籍,特别是小人书。做小生意也有好处,母亲带着大姐和后来的大姐夫走上了做生意的路子,反而为他们开拓了一条生路(我大姐后来和我说的)。

我读小学的时候(20世纪80年代末),当时十八岁的二姐因为家里事情吵架想不开,喝了农药没有抢救过来。我记得二姐不在的那一段时间,我妈妈每天都会出门让我扶着从屋里出来走几步,然后望着后山我二姐的坟墓的方向,眼里充满了悲痛,那个时候我才能感受她的那种失去家人的悲痛,但是其实我自己真正理解是在我妈过世之后 。

在我读大学的阶段(20世纪90年末),可能是我们家最艰苦的时期,由于刚开始大学收费,我读的大学又不是很好,收费比较贵,母亲带着父亲拼了老命的要给我挣学费,因为是学习的计算机,听我说要买电脑,到处借钱甚至是借贷款去给我送钱。记得当年(2000年左右)我买的一个二手电脑,花了3500元,母亲托人带给我的现金里面都夹着很多一毛一毛的零票。(后来这台电脑在寝室里面放着居然还被被偷走了!!!)。

大学期间好几万的学费让我们家承受了及其巨大的压力(第一年学费就是7600,后面三年学费加其他的费用,每年超过1W,那是1998-2002年),教育产业化刚开始带来了疯狂的大学敛财之路,我这样的贫寒学子基本没有享受过很好的国家政策,当然那个时候我成绩也不好。

大学毕业之后,家里的负担小了很多,可是父母身体差了很多,大半辈子除了种田没有任何其他的生存技巧,知道我一个人外地工作很辛苦,家里所有的困难都没有和我说过,没有和我诉苦过。甚至有一段时间我都很天真地以为,父母过得很舒服。直到有一天,我听到父母在当着我的面在商量怎么争取低保的时候,我才意识到家里的情况比我想象的严重,这个时候才每个月开始给家里家用和补贴。 工作稳定之后,母亲就开始发愁我的个人问题,家里为了省钱,甚至只给我的房间做了一个装修,他们自己的房间就只简单粉刷了一下,遗憾的是我几乎没有在这个房间住过几天。对于他们这个老一辈人而言,所有的资源所有的好的东西都是要给子女的,自己年纪大了,不能再享受了。

母亲过世的当天下午四点多与叔叔去给母亲的坟前点亮(这里的一种习俗)的时候,叔叔一路上回忆母亲生前的种种。说到母亲为了怕在葬礼上闹矛盾,甚至是提前预想好了自己的后事,谁戴孝,谁守夜都开始给父母及叔叔婶婶交代。农村的习俗是古老而悠长,很多事情讲究一个出师有名,如果说不过去,极其容易给大家带来口舌和争执。母亲在这个时候还在为他人考虑。 想起在31号做丧事的当天,主持的知事在晚上开席前说的一句话:母亲她老人家贤良淑德,吃苦耐劳,无怨无悔地走完了这一生。知事说完之后,所有的孝子面向宾客行跪拜礼。 按照乡里的习俗,守夜的时候有专门的打丧鼓的师傅会从晚上一直唱到天亮,鼓点也一直打;鞭打会变用唱歌的形式诉说母亲的一生,说得让你泪流满面。对于我来说,上一次泪流满面不知道是什么时候了。

2015年4月1日早上凌晨六点,母亲在村里的两位子侄举着火把(火把是当天现场用竹子制作,把心浇上松油,用火机点燃,由至亲的两位晚辈手持)在前面带路,然后我们孝子则披麻戴孝,手捧着我妈的骨灰和遗像,向着墓地出发;到达墓地之后,开始敲锣打鼓的进行骨灰安葬,孝子再行跪拜礼,直到草纸烧完,整个安葬仪式结束。 母亲一生最远就到过杭州,我读大学的时候去过一起去过武汉一次,也没有怎么出去旅游过,就去过一次本地的风景区车溪,一直想带他们去北京,看看他们敬仰的领导人,可惜一直未能如愿。 诚以此文纪念我的母亲,这位伟大的女性

我母亲

补充:

这个文章是我妈妈过世一周年写下的文章,那个时候我女儿刚一岁多,对于我这样一个从小不怎么会做家务的男人来说,刚刚有了一些信心照顾一个刚出生没有多久的小生命。现在家里的条件非常好,请了阿姨照顾小孩,家里有车,出行方便。有各种现代科技,比如温奶器,比如尿不湿。但是就是这样在一个物质极大丰富,科技急速发展的年代,我也觉得养活一个小孩不容易。所以,我不知道当年我的妈妈,我的爸爸他们是怎么养活我们四个小孩,养活姥姥(活了92岁)的。所以看到这个话题,我也想回答一下,她是我认为的最的。他们赶上了好时候,也失去了一些。

相关文章

热门搜索: 瑜伽可促进心理健康助摆脱抑郁消除焦虑(瑜伽调理心情缓解抑郁篇) 心情抑郁,应该看精神科医生or心理咨询师?(心情抑郁,应该看精神科医生or心理咨询师吗) 心情抑郁,应该看精神科医生or心理咨询师?(心情抑郁,应该看精神科医生or心理咨询师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