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心理健康 > 心理诊疗

心理学原理儿童成长阶段(快40岁了,喜欢研究心理学,需要怎么学习)

快40岁了,喜欢研究心理学,需要怎么学习

有句老话,活到老学到老!

我是44岁修完心理学研究生的全部课程,学习心理学是我上大学时的愿望,但是那个年代没有也很少,再加上家长也不支持,就放弃了,可是过了半辈子,此生一直耿耿于怀就是这个,就在一切生活都可以掌控的时候,完成了这个夙愿。

人生短暂,不要给自己留有遗憾,在不影响和妨碍别人的情况下,想做什么尽情去做,那种圆满只有自己体会才知道。

人生的长度我们不能左右,但是我们可以增加人生的宽度。

加油!祝你早日感受到学习过程中的畅游酣畅,生活如此美妙!


心理学上如何定义人一生的发展时期

发展心理学是研究心理发展规律的学科,我们通常所说的心理发展,指的是个体心理发展,是指人类从出生到衰亡的整个过程中心理的发展。

以年龄划分

按照个体从出生到衰亡的年龄阶段的划分,可以分为婴儿期(0-3岁),这个时期是个体心理和生理快速发展的时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里程碑。幼儿期(3-6、7岁)这个时期身心发展主要是通过游戏来获得的,通过一系列的教育,为了进入小学学习而做准备。童年期(6、7-12、13岁)这个阶段属于上小学的阶段,以学习为主导,思维认知都有了一定的发展。青春期——12、13-15、16岁)这个时期也是非常的关键,是身心发展最快速的时期,经历成长和变化。青年期(17、18-35岁)这个时期发展逐渐走向平稳,各种人生观、价值观也都已经形成。中年期(35-60岁)这是一段比较长的岁月,人们逐渐走向了成熟,是承受压力最大的时期,上有老,下有小。老年期(60岁-衰亡)身体机能和心理状态都在走下坡路,是一个衰老占主导的一个时期。

以人格特征划分

心理学家艾里克森按照人格特征将人的一生分为了八个阶段,都是以这个顺序发展的,每个阶段都有特定的发展任务和心理危机。

婴儿前期:主要的发展是获得信任感,需要克服的是怀疑感。

婴儿后期:主要发展的是获得自主感,需要克服的是羞耻感。

幼儿期:主要发展的是获得主动感,需要去克服的是内疚感。

童年期:主要发展的是获得勤奋感,需要去克服的是自卑感。

青少年期:主要发展的是获得统一感,需要去克服的是混乱感。

成年早期:主要发展的是获得亲密感,需要去克服的是孤独感。

成年中期:主要发展的是获得繁衍感,需要去克服的是停滞感。

成年后期:主要发展的是获得完善感,需要去克服的是厌恶感。

以认知结构划分

心理学家皮亚杰将认知的发展来区分心理的发展的阶段,皮亚杰认为不认为心理发展失手遗传和环境因素而影响的,而是提出了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的观点。他把认知发展分为了四个阶段。

0-2岁感知运动阶段:这一个阶段的主要认知结构是感知的阶段,通过条件反射行为来获得发展。2-6、7岁前运算阶段:这个阶段是思维迅速发展的阶段,在头脑中形成了表象,建立了符号。6、7到12、13岁具体运算阶段:脱离了自我为中心,心理操作着眼于抽象的概念了。11、12到以后:形式运算阶段:思维的形式摆脱了思维的内容。

你们还记得为什么学心理学吗

首先从小我就对政治哲学社会及人很关注,初中阶段我便经常问自己活着的意义?同时也有很多心理困惑,高中阶段便开始关注学习运用心理学分析解决问题;大学阶段不仅仅用心理学解决自己的困惑,而且还可以帮助别人;大学毕业以后,便考取了“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并从此迈向助人自助的道路,并立志用“传统文化和现代心理学理论相结合,给迷茫的人指明一条通往成功幸福的康庄大道而奋斗终生”的志向;而在“心理研究所”学了“心理资本专业”后更坚定了这条人生道路,且逐渐具备了这种能力和思维;近两年通过“525心理网”这个平台已经帮助上千人解决困惑,走向更好的人生道路,过上高质量生活,更好感受生活幸福而不懈努力……

有个学过心理学的父母,孩子会是什么感受呢

有学过心理学的父母,我想孩子成长过程中会收获更多的尊重、理解,有更大的成长空间。没有学过心理学的父母,只要父母有正确的人生观,有一定的自省反思能力,良好的教育观(教育观其实就是父母的人生观)。父母身体健康,心灵有寄托,处理好了自己的身心问题。无论现在还是未来,对孩子都是莫大的祝福。

如何正确认识孩子的心理变化

正确认识孩子的心理变化,要注意到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的规律。

当今的社会是多元的,教育孩子的方法也需要灵活和多元,亲子关系中也有许多种可能性。所以,把握到孩子的成长规律是重要的。

孩子的成长规律简单讲,主要有三个阶段:

第一个,是幼儿期,即从出生到五岁左右的期间

这个阶段的重点内容是培养与孩子的亲密依恋。

心理学理论认为,孩子在这个时期相当于生活在伊甸园,享受着欲求与满足。是母亲的爱抚、温暖、怀抱和哺乳,让孩子从自体依恋转向客体依恋,开始感知外部世界,感知自己与他人的关系,感知身体的边界。

孩子在出生后的第一年特别重要,母亲的接纳、喜欢、拥抱、躯体抚慰和精神关注,会促进孩子与母亲形成信任、安全、温暖的关系,这样的依恋关系能让孩予变得健康、活泼、开朗、自信和自尊。

第二个,是少儿期,即从五岁到十二岁左右的期间

少儿阶段,孩子需要完成的心理任务有很多,首先是与父母完成亲密分离。

同时,孩子还要学习家庭的规则,并愿意按照父母引导的成长去发展自己。

然后,孩子开始尝试从外界,比如通过邻居、学校、社会等条件去寻找亲密感,并试图用一种家庭似的感觉去获得安全感。

这个阶段有两个最重要的任务:

(1)自我情绪的区分、体验和管理。(2)形成基本的自卑与自尊、自信与不自信等。

第三个,是青春期,即十二岁到十五岁左右的期间

青春期的孩子基本会出现两个方面的情况。第一是逆反,孩子和父母之间的关系会突然恶化,他开始为自己的权力较劲。以否定的来回应许多事务。

第二是双向性,青春期的孩子藐视权威,又盲目崇拜,在这两个倾向间摇摆着。孩子的成长动力正隐藏在这种摇摆的矛盾中,不管破坏还是创造,孩子都充满激情,这是孩子生活学习快乐的动力。

相关文章

热门搜索: 瑜伽可促进心理健康助摆脱抑郁消除焦虑(瑜伽调理心情缓解抑郁篇) 心情抑郁,应该看精神科医生or心理咨询师?(心情抑郁,应该看精神科医生or心理咨询师吗) 心情抑郁,应该看精神科医生or心理咨询师?(心情抑郁,应该看精神科医生or心理咨询师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