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心理健康 > 心理诊疗

强迫症是精神世界的癌症吗(强迫症会有迷恋外貌的表现吗)

强迫症会有迷恋外貌的表现吗

你好,强迫症分多种情形,属于精神疾病,不是绝症,但不受意识的支配,需要药物调理的,而且强迫症可以治愈的,可以服药同时配合心理治疗。催眠能够缓解一些情绪症状。。建议,注意休息,加强营养,保证睡眠,规律用药,控制症状的发展。也可以求助专业心理医生进行治疗。

为什么感觉强迫症很难治愈

感谢邀请

对于这个问题,有点个人浅见

强迫症,可以说是在心理咨询中最难以治疗的心理疾病,目前主流的心理咨询流派中,认为认知疗法,对强迫症有比较好的治疗效果,另外一个就是森田疗法

精神分析对于强迫症是为力的,精神分析讲的是潜意识的意识化,认为人能够意识到问题的根源就可以改变。人格结构中的自我部分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但强迫症是自我能够意识到强迫行为的不适,但是又无力抵抗内心引起的焦虑,精神分析流派中,无论是经典精分,自我流派,自体流派,客体流派还是主体间流派,由于其治疗的核心相同,所以这几个流派对于强迫症的治疗效果都不尽人意

荣格的分析心理学同样也是讲无意识的,因此,对于强迫症的治疗也不太好

阿德勒的个体心理学,核心是认为人个人可以通过努力突破,自卑,跨越心理病症,因为其目的论,更看重于个人的努力,因此,个体心理学在整个心理咨询临床上的效果都不太好

森田疗法,核心是顺其自然,和为所当为,同样要求个人努力,但相较而言,强迫症患者的意志力是比较低的,他们正是由于无力抵抗内心引起的焦虑,所以才会出现强迫行为,因此,森田良法对于症状程度比较轻的可能,治疗效果有一些,但对于教为重的,治疗效果也很一般,而轻度的强迫症虽然会引起来访者本身的一些焦虑,但是在整个的社会系统中,反而会受到他人的称赞,比如细心,精准等等

认知疗法,认知疗法对于强迫症的核心实际是行为试验,阻断强迫行为,修正核心图式,改善强迫思维,行为试验也可以对强迫情绪即恐惧症有一定的效果,对于强迫症的行为试验一般都偏向于负强化,即惩罚性的手段,所以,其有效的结果会随着负强化手段的停止而随着时间消逝。有证据研究,认知疗法的有效保持时间大概为13周。此后,强迫症的强迫行为,强迫思维等又会发作,而治疗手段的行为试验会随着使用次数的增多而出现效果减弱。这也是认知行为疗法,后来被称为认知疗法的主要原因,行为对于心理病症的改善时限不尽人意

此后的人本主义,存在主义,核心都是认为来访者本身是有能力做出改善的,而强迫症恰恰是来访者本身无力抵抗内心引起的焦虑,因此人本主主义,存在主义对于强迫症的治疗效果也非常一般。

目前主流的心理咨询流派,都对强迫症的治疗效果不尽人意。

重度强迫症有多可怕

一、关门类。门窗、水龙头到底有没有关好。走到小区门口处突然不能确认自家门窗是否锁好,于是回去检查;总是怀疑自家的煤气到底有没有关掉……为了确认类似的细节,强迫症患者能花上好几个小时。二、咬住一句话不放类。就为了一句话或者一句别人无心的点评,会从早问到晚,纠结不已。强迫症典型表现之三、数窗类。有人喜欢数高楼的窗子,可是数啊数,怎么也数不清,于是便觉得很难受,力图坚持数到无误为止。四、洗手类。反复的洗手,洗手时间也过长,甚至会要求及监控身边的亲人洗手时间或次数,否则就难受不已,惴惴不安。五、动作仪式类。例如,有人走路一定要左脚先起,或者叠被子一定要先左手后右手。六、怕病类。总担心自己可能得了某中疾病。七、具有强迫个性,大都追求完美。此类型又可分为学术类、管理类、经济类和学习类。

强迫症主要表现为强迫观念和强迫动作,强迫观念最常见的是强迫性怀疑,觉得什么事没有做好,什么东西没有放好等,强迫观念导致患者烦恼和不安,为了缓解这种不安,就出现了强迫动作或行为,比如怀疑水龙头没有关好就去检查水龙头等,当然也有一些病人可以表现出其他的一些情绪和行为方面的症状。强迫症属于焦虑障碍的一种类型,是一组以强迫思维和强迫行为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神经精神疾病


强迫症和抑郁症也属于植物神经紊乱吗

强迫症和抑郁症也属于植物神经紊乱吗?

强迫症赫尔抑郁症都是非常常见的心理疾病,强迫症是在焦虑的推动下反复想或做没有意义的事情,是受到刺激惊吓形成的条件反射。抑郁症是持久的心境低落为主要情绪特征的心理疾病,是对自己能力和前途的高度焦虑形成的。

植物神经紊乱是人在紧张焦虑不安的时候,出现的一组躯体症状,如胸闷气短,心慌心悸,头痛头晕等。强迫症和抑郁症基本都是焦虑,所以都会有植物神经紊乱的症状。

如果被医生说成植物神经紊乱,往往是疑病症,疑病症属于神经症,总觉得自己得了绝症,反复去医院检查,医生怎么解释你身体正常都难以相信。

心理疾病的种类比较多,有的心理疾病又有好几个叫法,如疑病症还叫躯体形式障碍,躯体化障碍,有的直接叫焦虑症,过去叫神经官能症,还有的直接说出植物神经紊乱,导致很多患者和家属不明白,甚至感觉乱。

临床上应该加以规范,同时要看清各种心理疾病的本质及其内在联系,看到焦虑的核心作用,看到患者大脑认知思维和情绪之间的关系,心理问题一下子就简单化,清晰化,容易解释说清,也容易康复。

相关文章

热门搜索: 瑜伽可促进心理健康助摆脱抑郁消除焦虑(瑜伽调理心情缓解抑郁篇) 心情抑郁,应该看精神科医生or心理咨询师?(心情抑郁,应该看精神科医生or心理咨询师吗) 心情抑郁,应该看精神科医生or心理咨询师?(心情抑郁,应该看精神科医生or心理咨询师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