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叙述了有两个孩子,他们都有各自的理想.可不幸的是,想当音乐家的孩子双耳失聪,而想当美术家的孩子则眼睛失明了.有位老人知道后,开导了他们一番,使他们重又开始了新的追求,新的生活.终于,改学绘画的失聪孩子成为了名扬四海的美术家,而改学音乐的盲童则成了饮誉天下的音乐家的故事.
2、成功并不只有一条途径,成功的人能够充分利用自己的优势,发掘自己内在的潜质,当自己在一条路上走许久都看不到未来的时候,换个思路就会柳暗花明,换一种也许离成功更近.
生活中,有时候遇到一些烦心事,有的人会选择到KTV大吼几首歌。现在有了唱吧、全民K歌等软件,也经常看到一些人时不时到上面唱歌,不仅仅是心情不好的时候,平常也会。有些人在唱完几首歌之后,心情明显好了很多。那么,唱歌对心理疾病有治疗作用吗?它的原理、依据是什么?心理咨询师里外雅堂来和你说一说。
人的内部会和外部环境产生一定的共鸣,尤其当外部的音乐节奏感强烈的时候,心跳或呼吸的频率,都会接近我们正在聆听的音乐节奏,而心跳、呼吸的频率会被大脑体会成不同的主体感觉,包括不同的情绪。心理学上称这一特点为我们和音乐之间的情绪联结。
美国的科学家曾做过一次实验,让从事摇滚、爵士的吵闹异常的乐队队员与演唱者作了一次脑电图、心电图以及其他医疗测试,结果发现,心律不齐、精神异常者占93%;把演奏古典音乐、大型管弦乐的乐队队员请来做医疗检查,结果却正好相反,而健康率达95%以上。
为什么会这样?
原来,大脑会吸收不同的声音,然后解读成各种不同的信息。
柔和的声音、浪漫的旋律、清晰的声音、明快欢愉的声音……会被大脑解读成平静的、愉悦的、舒缓的信息,因为可以放松心情、疏导情绪、缓解不愉快。很多古典音乐、古风派音乐、浪漫派音乐,例如《红昭愿》、《世界这么大还是遇见你》,节奏明快,浪漫气息。长期欣赏古典音乐的,人与人之间相处较和谐;长期欣赏浪漫音乐的,思维活跃、性格较开朗。
突然的声音、很大的声音、不和谐的声音……会被大脑解读成紧急的、突发的、重要的、需要立刻注意的信息,因而会造成心理的紧张、焦虑、愤怒。很多现代派流行乐,例如《炸山姑娘》,虽然听起来好像朗朗上口,很有节奏感,却给人一种浮躁的感觉。长期热衷于节奏紧凑、气氛浮躁、声音嘈杂的现代派音乐,家庭成员中争吵的几率比不听这类音乐的要高很多。但是为什么会有人喜欢?因为现代派音乐从摇滚到爵士、从朋克到Swing、从波普到Disco,以及其他各种风格,均有两面性。一方面,这类音乐以亢奋的生命实行对秩序与束缚的抗争与反对,现代生活造成的人性扭曲,对麻木的感性生命、虚伪和僵化的人格面具,形成了一种冲击和震撼。例如,忙碌了一天,身心疲惫,这类音乐正好可以唤醒身体的亢奋,暂时除却疲劳。另一方面,由于它的过于世俗化,唤起了人的感性生命的原始和觉醒,又不能担负建树人生的责任,一味沉溺其中,就只能是宣泄原始本能。这也是为什么一些热衷于快节奏、带劲音乐的人,往往比较易激惹、脾气躁。
音乐有时候可以激发人的灵感。日本发明大王中松义郎,一生获得两千多项发明专利。其中一个诀窍,就是利用音乐对大脑的刺激。他准备了一个墙壁涂黑的房间,里面放着各种音响。每天他要在里面呆两到三个小时,在音乐中思考问题。他先放轻音乐,再放门德尔松乐曲,最后放交响乐。一方面运用艺术音响的运散功能,清除客观干扰信息;另一方面利用音乐激发灵感。
音乐与人的心理联结,还体现在歌唱方面。
音乐治疗专家普遍认为,音乐可以通过特定信号影响人的情绪,经过大脑皮质、下丘脑、边缘系统来调节人的生理功能,改善失衡的心理。
常见的音乐治疗分为四大类:
1.聆听法
音乐治疗师在被治疗者聆听音乐的过程中,与之讨论聆听内容、音乐冥想、音乐情绪转移等,以此让被治疗者的情绪和音乐情绪产生共鸣,自觉调整不良情绪,达到改变认知的目的。
2.即兴法
音乐治疗师让被治疗者参与即兴的乐器演奏、音乐创作、心理音乐剧等,直接表达出被治疗者的心理活动及感受,便于治疗师准确把握被治疗者的真实情绪,引导治疗。
3.再造法
音乐治疗师带领被治疗者根据自己的喜好与能力,参与力所能及的音乐表演,比如唱歌、节奏模仿或乐器演奏等,以达到宣泄、转移和改变情绪的目的。
4.创作法
音乐治疗师协助被治疗者参与一定程度的音乐、歌曲、心理剧等创作,通过感官刺激,唤起被治疗者相关的有助于治疗的情绪。
音乐治疗在许多领域有运用到,在心理疾病方面也有所运用,目前常见的有抑郁症、焦虑症、恐怖症、强迫症、自闭症、进食障碍、睡眠障碍等等。
这里列举一两个关于音乐治疗在一些心理疾病治疗上的运用。
A.抑郁症
由于抑郁症患者情绪低落、没有活动意志,一般不会主动求助或参与治疗,因此,比较适合聆听法。一开始可以选择与患者情绪对应的抑郁型音乐,让患者在音乐中感受到有种和自己遭遇相近的情绪存在,然后用叙述性冥想音乐引导患者体会真实的抑郁情绪背景所在,后期则可以选用明朗、积极的音乐,让患者和音乐情绪一起走向积极、乐观。
B.焦虑症
焦虑症患者由于烦躁、紧张,可以用聆听法和再造法,先在聆听时,用催眠音乐安抚患者情绪,使患者安静,再用和其症状、情绪相似的焦虑型音乐引导唤起同感,使患者在音乐意境中找到克服不了的问题所在。而后使用再造法,引导患者进行一些打击乐练习,让其感受到节奏的紧张、刺激后,舒缓、稳定焦虑的情绪。
C.恐惧症
可以采用即兴法,通过患者与音乐治疗师一起参与即兴音乐制作或利用相关模拟音效,制造出恐怖气氛,让患者感受、接受客观存在的恐怖,使之坦然面对。再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编排、制作出治疗音乐,用聆听法对其进一步治疗。
由于音乐治疗过程比较复杂,没有办法用语言详细描述,因此,上面的举例只是简单的概述(假若将整个治疗过程描述下来,悟空问答的回答框可能装不下,另一方面,影响阅读,在此兹不多赘)。
既然,运用音乐可以治疗心理疾病,那么唱歌可以吗?
从上面的叙述中,可以得知,唱歌在音乐治疗的即兴法、再造法和创作法当中均有应用,具体看个体的实际情况和实际需要而制定。前提是:有专门的音乐治疗师引导进行。因为音乐治疗师可以根据个体的实际情绪和心理需要,引导创作与情绪相对应的音乐、歌曲。
另一方面,唱歌受每个人的性格、情感、意志等各方面的影响。发自内心的、包含深情的歌唱能使你忘却紧张和烦恼、拘谨和胆怯。但如果情绪异常,则会影响发挥。
如果只是单纯的自己唱唱歌,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个体的心理压力,释放个体内部心理压抑和不良情绪,但要起到对心理疾病的治疗作用,有点不切实际。
以上是我的回答。如果您还有其他疑问,欢迎下方评论区留言,共同探讨。
这里是心理咨询师里外雅堂,码字不易,如果您赞同我的观点,请点个赞;如果我的回答对您和您的朋友有帮助,请转发给他们。谢谢!
1、锻炼孩子的感知能力
2、增长孩子各方面的知识。
3、锻炼孩子的动手能力。
4、培养孩子的想象力与创造力。
5、独立思考与独立工作的能力。
6、还可以强化记忆能力。
美术,审美,美育,美的体验和享受。美客现存在的于现实生活中,可以说美是无处不在的。人们明明生活在美的身边,却感受不到美的存在,却缺少美的发现。美术的作用是通过审美活动,培养人们对美的感受、欣赏、体验美和创造美。审美教育是学生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应该在平时的生活中,努力提高学生认识美的水平和审美鉴赏能力。要培养学生健康的、高尚的审美能力。对于欣赏到的美好景象,可以主动地进行再创造,这是提升学生自身想象力和创造力的一种根本动力。想象力是一种创造性的思维活动,是审美活动中的一种重要的心理功能。可以说,没有想象力就没有创新的动力源泉。想象力是人在已有形象的基础上,在头脑中创造出新形象的能力。想象力的魅力在于他可以将你带入一个虚拟世界,实现现实生活中不可能实现的梦想。创造力是科技发展的推动力,是灵感的火花,通过美术的学习我们可以提升学生的创造力。在美术活动中,孩子们的形象思维是十分活跃的,他们能够通过创造性表现自己对世界的认识和情感的幻想。因此,在学习美术中去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是比较重要的,它表现在生活中的方方面面,甚至关系到孩子将来成功的问题。
当然有用了,这点毋庸置疑,不是为了将来孩子能成为艺术家,而是利用绘画让孩子学会表达生活,学会观察生活,学会思考事情。
当孩子们牙牙学语的时候总是对色彩艳丽的颜色感兴趣,尝试用手指沾上颜色信手涂鸦,那些涂鸦就是他们想表达的世界;慢慢长大一点后,和别人沟通的语言表达能力还不是很强,而这时候画笔就成为了孩子们交流、表现和表达的。
可以采用在平时聊天时激发孩子的绘画兴趣,例如讨论一些话题 “ 我在太空盖楼房 ” 、“遇到堵车我不怕”“我要看牙医”,这些很有画面感的命题可以让孩子展开想象的翅膀。
可以用画笔可以让孩子的创新思维得以展现,在观察生活的同时学会思考,在培养绘画能力时要注意这些问题:
小朋友随着年龄增涨,绘画意识也在变化,从“画自己”到“画世界”,从“无目的观察”到“有目的取材”,各个阶段的观察体验是不一样的。他们富有无边无际的幻想而忽视了合情合理的科学,我们要关注孩子的心理特点,教会他们把“幻想性”和“科学性”结合起来,科幻世界不是一定会成为的世界,但是未来,通过你们的努力和科技的发展可能会变得更美好的世界。
时代的进步也让孩子接触到了不同新奇有趣的艺术作品,不同的艺术作品有着不同的表现力,如果在技法上有独特魅力就会更加充满梦幻。多给孩子欣赏不同媒材创作的创意作品,不同画法的体验,也是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要留心观察生活,观察身边的一点一滴。可以布置观察任务,从身边的生活开始观察,比如“放学路观察到了什么?”、“周末去公园你遇到了什么?”、“自然博物馆里的恐龙怎么了?”、“街上的汽车都走什么样的线路?”把生活中不注意的小问题作为观察任务提出来,孩子经过观察会思考这些问题,平时生活中也许不注意的小问题,经过观察思考后,是不是可以通过画作让生活更加美好。
希望大人多读懂孩子的世界,让孩子的纯真永远保持下去,分享一组学生的作品,满眼都是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