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的理解里,心理阳光至少意味着这几点:
身体健康,不挑食;
好奇心强,热爱生活;
性格开朗大方,或者温和坚定;
做事积极主动,勇于承担;
善于沟通,抗挫折能力强;
有主见,能坚持自己的立场。
以下就我认为的几点,提出我认为可行的培养办法,并非金科玉律,仅供家长参考:
所谓身心互相作用,好的身体是基础。
挑食其实反应的是一种偏狭的个性,毕竟有了挑剔,就限制了更多的选择,不是吗?
能带着他爱上运动,保持健康的身体状态。最好能克服挑食的习惯,就完美了。
心理阳光,意味着对世界充满好奇,感激自己的生命,感恩一切的赐予。
探索,扩大了生活的外延,拓宽了孩子的世界,这样的孩子更热爱生活。
鼓励并配合孩子的探索,不光要培养孩子的好奇心,更要好好激发他们的探索欲。
性格有外向和内向之分,开朗大方是外向的阳光,温和坚定是内向的阳光。
不要试图更改孩子的性格类型,但要帮助他们内化一些重要的品质,比如真诚、善良、正直、勇敢等,让孩子顺其自然地发展,成为美好的他自己。
心理阳光,意味着不推诿责任,不抱怨外界,积极主动,勇于承担。
要给孩子足够的机会去锻炼,给他们足够的资源去达成结果,在他们尝试失败时,帮助他们正确归因——明白失败的是某些事情,某些因素,或者不够努力,绝不是人的失败。
心理阳光,意味着不存在太强的阴暗面,能够坦然面对得失,善于表达自己的愤怒和委屈,能够应对人生中的挫折。
家长要善于引导孩子,说出心里的想法,并给予正确的回应。要注重人与人之间的仪式感,多一些促膝交谈,在孩子发展的重要阶段,给足大人应有的关怀。
要创造很多机会,让孩子承担他的年纪可以承担的事情,并感受失败,从中得到应对挫折的体验,在大人的羽翼下学习应对挫折的,走好今后的人生路。
心理阳光,意味着他在做他自己,有自己的想法和做法,并能捍卫自己的。
不要试图控制孩子,不要总是干预孩子的决定,家长的建议即便再好再科学,都不能强加于孩子身上。因为我们代替不了他们去走人生路,于是,所有的强加都是在人为侵入他们的世界,影响他们的路径。
过于控制的家长,教出来的孩子或者懦弱,或者和家长一样爱控制,这都不是一种很好的习惯,唯有爱和自由,能够带来喜悦和光明。
以上是笔者对心理阳光的个人看法,我也是努力这样做的,孩子并非我们想象的那么柔弱,需要事事指教;也并非我们想的那么强大,总能应对挫折;总之,不同的孩子,都可以有共同的培养目标——成为最好的他们自己。
谢邀。13岁,按照某种规定划分,恰逢少年末年以及青年初年,也是由少先队到共青团的年龄。可以认为,贴标签为叛逆期须慎之又慎,有那么些许更年期的叫法,倒是更为合适。
原因种种,关键在于:叛逆期者为专门反方向作为和使劲儿,你要他往东,他偏要往西;更年期者则与之不同,是分歧、争执、急躁、偏颇,但无逆向表现,不至于超乎一般想像。
把少年向青年的过渡期,诸如生理或心理的众多表现,直接定性为叛逆期,多少有些过早、过分、过激的预先设定,将疏导、引导、开导变防御、防止、防范,会使正常变为异常。
时势造英雄。英雄出少年。是讲环境的重要和年龄的优势。13岁,可以厌学和有所偏好,但是绝不可以毫无禁忌而行为不端。区别儿少和青壮的尺度,只在于人格独立和责任担当。
那处在叛逆期的孩子怎么教育?还是那句老话,就是教育者首先受教育。我的意思是说,习惯成自然的“惯”,也是骄惯和纵惯的“惯”,只要毛病不在于此,“期”的早来会更好办。
一个最好的办法就是多磨练,多失败。
本人也是老师,觉得对这方面的问题还是有些许发言权的。
首先,得看是不是心理问题。因为孩子们还小,如果觉得自己有所谓的“心理问题”会焦虑,迷茫,可能会适得其反。所以,我认为,要是问题的程度而言,不要贸然的把成长中的困惑,给孩子定义,定性为心理问题
其次,孩子们的所谓的心理问题得看是哪方面的问题了。综合教学中所遇到的情况,大多会有一下方面的问题:
1.学习上的压力
2.在班级中人际关系紧张
3.不良的家庭教育
4.早恋问题
最后,也要结合孩子具体的年龄,性格特点,学习情况,家庭原因等多方面的因素综合考量,处理问题,解决问题。当然在这个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孩子的自尊心,毕竟孩子们大都是比较敏感的,不经意的言行可能会给孩子造成“心理阴影”。客观公正的处理问题,保护好每一位学生,每一个孩子。
首先,要看孩子是因为什么原因遭受了心理创伤。因为不同的创伤,引导的是不同的!
要给予孩子足够的安全感,当在遭受心理创伤时,比上的痛苦更难治愈,严重者会抑郁,自闭!所以给予足够的关爱和安全感尤为重要!
其次,要试着引导孩子走出阴影,可以转移孩子的注意力,带他去从来没有去过的地方,看一些美景!去做一些积极有意义的事情,比如帮助别人,帮助那些有需要的人。可以去福利院和养老院,试着让孩子在帮助别人的同时救助自己!
多和孩子说说话,尽管他可能不会理你。但是耐心地说,他总会回应。
总之就是,少让他单独一人!多给他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