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心理健康 > 心理疾病

100个情感心理学大师排名(有什么可读性强的心理学杂志)

有什么可读性强的心理学杂志

如果没人给你答复:去大书店寻找吧!

我银河渔夫无以为答:见凉!

能介绍几本关于心理学的书吗

Hi,我是心理老师董一诺。不知道您是因为什么原因对心理学产生兴趣的,因为心理学其实分非常多的领域,不同的领域差别挺大的。因为不了解这些具体的情况,那我假设您刚刚接触到心理学,想要一些针对大众的心理学入门的读物。正好想推荐的书都在手边,拍照给您看。必须要推荐给您的一本,也是我的导师钟杰老师在我们临床心理的第一堂课就郑重地推荐给我们的——《对伪心理学说不》,它可以说是我们心理学图书的定海神针。心理学其实是一个伪科学的重灾区,很多号称是心理学的,其实可能有一半以上都根本不是真正的心理。比如我曾在有个地方看到招牌:占卜、算命和心理咨询放在一起。这本书能够告诉您到底什么才是真正的心理学。只有那些用科学的实证手段来探索心理行为和规律的才是真正的心理学,如果一个理论不可证伪,并且与自然界的真实事件没有关联,那它就是无用的。读了这本书之后,您可能就会对心理学和伪心理学有了一定的鉴别能力。唯一要提醒您的是,这本书可能不那么容易读下去,毕竟不是看小说,但是如果您读下去了,会对您理解心理学有非常大的帮助,另外因为我的专长是儿童心理学和情绪管理,在我的领域我可以推荐您几本,只是不知道您是否感兴趣。现代实践派儿童心理学奠基人鲁道夫•德雷克斯所著的《孩子:挑战》,他的理论直接影响了正面管教、父母PET效能等方法的提出。里面有非常多的案例,很有代表性。鲁道夫·谢弗版本的《儿童心理学》。这是了解儿童发展阶段的经典之作,就不多介绍了。以及我最近非常喜欢的《身体从未忘记》,它主要讲心理创伤的,心理创伤是心理领域中一个永恒的话题,同时它又是一个让人难以面对的话题。这本书是美国心理创伤疗愈书籍中的圣经,介绍了到目前为止美国心理创伤治疗领域的主要研究成果,但是它有非常丰富的比喻和临床案例让即便没有心理学背景的人也能读懂和理解。目前期间,很多人可能受到了各种各样的情绪困扰,有一些人也可能有一些创伤体验,看看这本书还是会有很多收获的。

希望对您有帮助。

怎样看待和评价黄有光教授提出的“一妻多夫

作为黄有光教授提出的一妻多夫,是毁灭人性道德,社会,否认我国的一夫一妻制度,摧残女性人格,为社会的治安危害性埋下不稳定因素,因为这和我国的夺妻之恨沒有什么区别,恶性伤害案件会大量上升。为合法化鸣锣开道。因为我国是世界上几千年的文明国家,一夫一妻在我国几千年的文明道德,在我国绝对不可能实现。黄有光教授最后会在全国的一片骂声中收场。

作为有知识文化相当高的音乐教授。作为人性道德的道理和含义,黄有光应该比一般的人都清楚。所以说在我国一妻多夫制度绝对不可能实现。

作为搞音乐教授黄有光可能现在有点寂寞,他完全清楚,现在的年轻人在追求娱乐文艺的热度有多高。想利用现在国内男女比例失调,特别是农村现在有一部分大龄男性,解决婚姻问题上有些困难,也是现在社会上关注的大问题,黄有兴就是看准了这个社会焦点,想通过互连网进行大量炒作以后,炒出点火花,蹭社会的热度成为国内有名气的教授,从中获利,我认为这才是黄有光的主要目的。因为近些年来,有不少的人就是通过互连网炒作,炒出了热度以后,确实捞到了大笔财富。象死在美国也不回来的罗玉凤,就是这样的想法。这才是黄有光要的结果。

你认为世界最美的十位女星都有谁

美丽与智慧并存的传奇女星 海蒂.拉玛

风华绝代的乱世佳人 费雯.丽

落入人间的天使 奥黛丽.赫本

最优雅高贵的王妃 格蕾丝.凯丽

全世界最的女人 玛丽莲.梦露

好莱坞的长青树 玉婆伊丽莎白.泰勒

少年成名惊艳时光 波姬.小丝

球花 莫尼卡.贝鲁奇

东方不败 林青霞

日本最美女星 吉永小百合

阿德勒和弗洛伊德心理学的差别以及影响

在许多方面,阿德勒的人格理论是与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论相对立的。鉴于弗洛伊德看到的总是陷于与社会或各个人相互之中的个体,而阿德勒看到的却是寻找友好、和谐的个体;弗洛伊德忽视了有关人生意义的问题和未来的理想对人生的作用,而阿德勒却以这些问题作为他理论的核心部分;弗洛伊德把人的心理看成是由一些常常相互的不同结构部分构成的,而阿德勒却把心理看作是帮助达到个人未来目标的有机整体。因此,他为他的理论选择了“个体心理学”这一术语,而绝非存心用这一术语来暗喻人们是被私欲而激发去满足生理的内驱力。相反,他意指各个人虽然是独特的,但是他们都是以内心的和谐和力求与所有同伴相合作为其特征的。

弗洛伊德心理学对以后的精神分析流派起到了奠基的作用,在承认潜意识的作用下,其后继者对其对其性驱力、本我、人格发展观点、幼儿性创伤观点加以摒弃和修正,他们更注重社会文化因素以及人际关系对人的影响,但大体的框架并未发生改变。主要包括克莱茵的客体关系学派(关注人际关系)、科胡特的自体心理学(关注自尊感),安娜弗洛伊德的自我心理学(关注防御机制),还有主要存在法国的拉康学派,还有以史托罗楼一批人搞的主体间性心理学(关注主客体的情感协调)。

其实阿德勒的个体心理学也在精神分析的框架内,这里还是就是荣格的分析心理学,虽然他们并不承认,但是后面的心理学家还是认为个体心理学和分析心理学还是和精神分析一脉相承的。

很多人说阿德勒的个体心理学就谈自卑,但是这太浅了,阿德勒对现代的影响应该是对人本主义和存在主义的影响。存在主义中谈死亡、自由、孤独、无意义,在自由中,核心是需要自己为自己决定和行为承担最终的结果。这和阿德勒一样相信人类是注重未来的(与荣格的信仰相同),至少部分地具有决定自己命运的自由和注重生命的意义。

“创造性自我“对于人本主义的影响最大——阿德勒认为人类不是环境或遗传影响的简单的消极地接受者。相反,每个人都自由地作用与这些影响,按照他认为合适的组合起来。因而,即使两个人的人格结构成分相似,但决不会存在两个完全相同的人。我们在前面看到,某些有生理自卑的人经过补偿,成为对社会有益的人。但另一些人却形成了自卑情结,一事无成。在阿德勒看来,差别在于选择。因而,遗传和环境只是提供了创造性自我塑造人格的原材料。用阿德勒的话说,遗传和环境仅仅提供了“个人按照自己‘创造’的用于建造生活态度的砖块而已。正是他应用砖块的的独特------或者换言之,正是他对待生活的态度------决定了他与外部世界的关系”。

还有弗洛伊德提出性驱力。弗洛伊德所提出的性不是指生殖意义上的性。弗洛伊德提出性的动力是“力比多”(libido),泛指一切身体器官的。

性生活不等于生殖,“力比多”是性生活的真正动力。“力比多”是一种力量、本能,有时表现为性本能。比如,婴儿的性生活就是从吸乳开始的,以后每个阶段都有其不同的特征。儿童以父母为对象的选择倾向称为:“俄 狄浦斯情结”“厄勒克特拉”,具体表现是男孩依亲、女孩依恋父亲。到了青春期,“力比多”就导致孩子摆脱父母,去寻找新的性对象。弗洛伊德认为,治疗精神病的工作在于解放“力比多”,使其摆脱对先前的迷恋,而以自我为中心,从而消除不良症状。

按照弗洛伊德的观点,许多单个的本能都可以归入两类主要的内驱力下。一类是生的本能,通常称为(Eros)或性;另一类是死的本能,有时也被称为破坏或攻击的本能。本能源于伊底,但受自我的控制。每种本能都有它自己的心理能量形式。弗洛伊德用力比多一词来表示使生的的或性本能起作用的力量,但他从未找到一个类似的词来表示死的本能的心理能量。

啥也是驱使,干什么还要用“力比多”(libido),用不就好了。

其次,提出荣格也用了力比多这个概念,荣格是瑞士著名的心理学家和分析心理学的创始者。主要著作有:《力比多的转化和象征》、《潜意识心理学》、《心理类型》、《分析心理学的贡献》、《寻求灵魂的现代人》、《集体潜意识的原型》等。

荣格所说的力比多是一种普遍的生命力,表现于生长和生殖,也表现于其他活动,在身体一切活动中需要寻找出路。可以说他的里比多包括性的和营养的两大类。

弗洛伊德将力比多定义为包含于所谓的本我——精神内部主要的无意识结构——中的本能能量或动力。他指出这些力比多驱力可能与现有的文明行为规范相抵触,这些规范在精神结构当中表现为超我。从众求同与控制力比多的需要导致了个体的不安与紊乱,进而促使个体利用自我防卫机制将这些未满足的,而且主要是无意识的心灵能量在其他形式当中得到释放。而这一机制的过度使用可以导致神经症。精神分析的主要目的在于引导本我的驱力进入意识,容许它们获得直接的满足以减少患者对自我防卫机制的依赖性。

在瑞士精神病学家荣格看来,力比多等同于心灵能量。二元性(对立)创造了心灵能量(力比多),且只有通过象征才能表达自身,他是这样论述的:“力比多在生命过程当中表现自身,并被主观地认知为斗争与。”

别把弗洛伊德的理论看的如此肤浅,在当时的情况下,弗洛伊德理论假设中有不尽人意的地方,但是后来的心理学家都没有把弗洛伊德理论完全,而是在弗洛伊德开创的道路上继续的探索。

古典精神分析

1、创始人:西格蒙德·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1856—1939)

2、奥托·兰克(Otto Rank,1884—1939)

3、卡尔·亚伯拉罕(Karl Abraham,1877—1925)

4、桑多尔·费伦茨(Sándor Ferenczi,1873—1933)

5、西奥多·赖克(Theodor Reik,1888—1969)

6、汉斯•萨克斯(Hanns Sachs,1881—1947)

7、海伦妮·多伊奇(Helene Deutsch,1884—1982)

8、弗朗茨•(Franz Alexander,1891—1964)

9、保罗·费德恩(Paul Federn,1871—1950)

自我心理学

1、安娜·弗洛伊德(Anna Freud,1895—1982)

2、海因茨·哈特曼(Heinz Hartmann,1894—1970)

3、勒内·斯皮茨(Rene A. Spitz,1887—1974)

4、玛格丽特·玛勒(Margaret S. Mahler,1897—1986)

5、艾迪斯·雅可布森(Edith Jacobson ,1897—1978)

6、埃里克·埃里克森(Erik H. Erikson,1902—1994)

7、恩斯特·克里斯(Ernst Kris,1900—1957)

客体关系学派

1、创始人:梅兰妮·克莱因(Melanie Klein,1882—1960)

2、威尔弗雷德·拜昂(Wilfred R. Bion,1897—1979)

3、汉娜·西格尔(Hanna Segal,1918—2011)

4、赫伯特•罗森费尔德(Herbert A. Rosenfeld,1910—1986)

5、威廉·费尔贝恩(William R. D. Fairbairn,1889—1964)

6、哈里·冈特里普(Harry Guntrip,1901—1975)

7、唐纳德·温尼科特(Donald W. Winnicott,1896—1971)

8、迈克尔·巴林特(Michael M. Balint,1896—1970)

9、奥托·克恩伯格(Otto Kernberg,1928—)

10、马苏德•汗(Masud Khan,1924—1989)

11、琼•里维埃(Joan Riviere,1883—1962)

12、约翰·鲍尔比(John Bowlby,1907—1990)

13、唐纳德·梅尔泽(Donald Meltzer,1922—2004)

14、保拉•海曼(Paula Heimann,1899—1982)

自体心理学

1、创始人:海因茨·科胡特(Heinz Kohut,1913—1981)

2、恩斯特·沃尔夫(Ernst Wolf)

3、霍华德·巴卡尔(Howard A. Bacal)

4、肯尼思·纽曼(Kenneth M. Newman,1926—2017)

5、约瑟夫·利希滕贝格(Joseph Lichtenberg,1925—)

6、彼得·布尔斯基(Peter Buirski)

7、帕梅拉·哈格兰德(Pamela Haglund)

主体间性精神分析

1、创始人:罗伯特·斯托罗洛(Robert Stolorow,1942—)

2、创始人:乔治·阿特伍德(George E. Atwood,1944—)

3、唐娜·奥林奇(Donna M. Orange)

4、伯纳德·布兰德沙夫特(Bernard Brandchaft)

拉康学派与法国精神分析

1、雅克·拉康(Jacques-Marie-Emile Lacan,1901—1981)

2、弗朗索瓦兹•多尔多(Françoise Dolto,1908—1988)

3、让·拉普朗什(Jean Laplanche,1924—2012)

4、让·彭塔利斯(Jean-Bertrand Pontalis,1924—2013)

5、赛基·勒克莱尔(Serge Leclaire,1924—1994)

6、基斯拉·潘果夫(Gisela Pankow,1914—1998)

7、迪迪埃·安齐厄(Didier Anzieu,1923—1999)

8、安德烈·格林(André Green,1927—2012)

9、查理·梅尔曼(Charles Melman,1931—)

10、雅克-阿兰·米勒(Jacques-Alain Miller,1944—)

这里面还不包括荣格的分析心理学和阿德勒的个体心理学,要知道这两个人都曾经跟随弗洛伊德学习过。

相关文章

热门搜索: 健康问答,健康咨询,咨询医生,疾病咨询 抑郁症 抑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