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不用理他们,要搞清楚,催收只是拿提成的,你没有欠他们一分钱,当然,大部分催收都是异想天开不劳而获的,比如你欠了一万,他们自认为其中一部分是欠他们的。
催收没有权利起诉你,而且一旦债权人起诉,不管结果如何,就和催收没有一毛钱关系了,法院不会认为催收和债务,债权有什么关系,而且事实上我国法律也不允许公司存在的。
催收唯一的手段就是骚扰,威胁,恐吓,目前为止爆通讯录好像还比较管用,其实也不用怕,第一据统计目前8亿人处在负债中,逾期的有40%,所以被爆的通讯录中肯定也有被同样问题困扰的,大家都会理解,就好比那句话,大家都被爆了就等于谁都没爆[捂脸]。第二,国家正加大打击暴力催收力度,爆通讯录是要坐牢的。
最近看了很多人发的文,好像借贷纠纷已经成为一大社会矛盾,而我看很多催收在里面起了很坏的作用,煽风点火,刻意的激化矛盾。
有钱就还钱,暂时还不了或者觉得利息高就直接和债权人协商,真正的债权人要的是保证收回本金,不会做两败俱伤的事,而第三方催收希望的才是两败俱伤,自己好从中获利,这也是催收一直被大家唾弃的原因。
抑郁到叛逆不见家人,离家出走,打根本不接,该怎么办?
根据题主的描述,主角应该不是中年人,或者不是做了父母的人!因为做了父母的人,身上扛着上有老下有小的重任,忙于谋生工作养家,是没有空闲去叛逆赌气离家出走的……
如果主角是青少年,他身上带有手机出走,应该问题不是太大。这种孩子,不操心油盐柴米及工作前途,而是生闷气,闹情绪,心理敏感得一触即发!这种情况,除了一点点性格抑郁遗传因素之外,源自于平日太娇惯了!从小一切都以他(她)为中心,全家人围着他(她)转,让他(她)自小就产生"唯我独尊"的观念,性格自私,好东西非他(她)莫属,久而久之,全家人倒要看他(她)的脸色行事了,一旦稍有异议就大发雷霆,寻死觅活的,一家人过的是提心吊胆,胆颤心惊……
这种情况在社会家庭中不少见!因为计划生育导致孩子珍贵,所以,父母爷奶们将其如同掌上明珠,什么苦都不让他们吃,什么活都不让他们干,导致这些孩子们走向社会时,处处碰壁,自私,不会与人相处,没有礼貌,不会理财,不会干家务活,受不得半点挫折……导致这些原因的就是两个字——溺爱!
都说苦难是人生中的宝贵财富,的确如此!看看六十七年代的孩子,再看看如今的孩子,物资生活虽然优越了,心理健康和身体健康反而不及……因为,现在的孩子受的挫折太少,一旦受挫,容易抑郁或暴怒……
对于题主今天所描述的问题,我个人建议:不要频繁打给他(她),免得他(她)更烦或益发掌控家人的弱点!以免下次遇到烦恼事又重蹈旧辙……听之任之,待其时间过去几天,头脑冷静后,自己尝试到出外的难处了,自然而然就回来了……
回家来后,家人千万不要挖苦讽刺他(她)或一副欢天喜地的样子,那样会便他(她)的内心再次埋下隐患……
总而言之,以一颗平常心对待他(她)就行了!
每次看到这个话题,都觉得心情很不好,都会下意识的想要换个问题来回答。但是,我们的生活中,这种现象是经常发生的。
由于文化与经济发展的不匹配,我们当下所处的环境发生的剧烈的变化,给社会上各阶层的人,都带来了压力,尤其是精神和心理上的巨大压力,很难最终得到解决,让很多人掉入绝望的泥淖,难以自拔。
虽然社会亦已对一些处于绝望境地的人们,提供了一个可能会有用的帮助,比如各种热线等等,曾经为一个名叫深夜倾听热线的组织做过一些事,在那里,所有人都知道,打过热线的,仅仅是出现危机状况人数的冰山一角。有更多的人,处于人生的边缘。
对于身处于每天都在崩溃的边缘的人,最需要的是心理干预和社会合作,但是,从本质来说,要一个已习得绝望本能的人来配合本身,就是一件极具挑战的事情。
一个常识就是:崩溃的念头,产生的根源是当事人对于做回自己的绝望。这就是告诉我们,当事人的这种绝望,不是对外部事物,某些人或事物的绝望,而是对自己的绝望。
这种绝望状态,使得当事人对于一切别人看起来颇有建设性的方法,不会产生任何信心。是的,他们对于包括自己在内的一切,都基本上不会产生信心。
在有些心理医生的职业生涯中,这些绝望可能被传染,因为这种情绪或称为思想行为独特而且看上去颇具理性,长期接触者很容易被影响。
由于绝望本身,当事人本身会采取一些比如高度离群,过度任性,突出牺牲价值,更加疯狂的追求完美自我等各种毫无价值、无任何建树的行动。最后,他们会总结说:这些无可救药了,我已经无药可救了。
正是因为绝望,他们才不会主动给心理干预中心打。
因为给心理干预中心打本身,就是一种自身与社会的连接,是一种合作态度的表现。当事人对于自己要打这个决定,对于打的后果,其实对于接那边的尚未接触过的人,都不抱期望,甚至连怀疑都略过,基于此前长期的自我挣扎的精神折磨经验,他们直接就能给出结论:这是无用的。更何况,这些行动直指事情本身,令他陷入更多的不确定,给他带来了更多的恐惧。
如果他克服了这些恐惧,接受了,那么,无论是他在中言语粗鲁还是表现得更加谦卑,都是证明他在努力合作。当然,碰壁的机会会有很多,多数人会正确理解合作中的不快,但由于追求完美,他们很难理解可能出现的不合作:比如没有人及时接,就会诱绪起伏。
显然,这个过程中,更需要身边亲友的帮助与耐心。
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我们譬如朝露,广阔的宇宙中,世界如微尘。看似不完美的自己,其实正如觉者所言:善哉善哉,一切有情众生,皆具如来圆觉妙性。
因此,我们可能一时达不到心目那个高度完美的自己,当我们领悟到这一点时,我们最应该做的,是接受当下的自己,做回自己,包括接受周边不够完美的一切,去参与那些看起来微不足道的事,去参与,去合作,去接受风雨,从小事做起,莫忘初心,终能成就自我与他人。
最的好朋友失去亲人,抑郁症,最近轻生未遂,一心想走上绝路。又拒绝看心理医生,吃药。我想在自己空闲时间陪陪她,让她分心,不用自己一个人胡思乱想,可我本身也焦虑,知道自己能力有限,并感觉或许自己的陪伴也许最后没有任何效果,可是仍然想试试,也想让朋友觉得生活还有一点希望,有一丝留恋。但同时也想知道,该怎样规避一些情绪,以免将自己代入进去,很害怕自己在帮助她的同时,也陷入这种情绪无法自拔。另外,面对朋友的时候应该怎样适当安慰,该说些什么或者一起做些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