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家庭心理 > 家庭关系

抑郁证焦虑症需要家人怎么做(同时患有焦虑症、强迫症、抑郁症等心理疾病)

同时患有焦虑症、强迫症、抑郁症等心理疾病

一个人同时患有这三种心理疾病是可能的,而且这三种心理疾病的患者或多或少都存在着三症并存的情况。业内人士常说,焦虑、抑郁、强迫是三兄弟,可见它们之间的关系有“多好”,总是形影不离。但是,一个个体的这三种心理疾病之中,总会有一种是发端,是主要的、主导的。比如发端是焦虑症,具有胸闷气短、多汗、头晕、疲惫、心慌等症状,但是因为没有及时治疗,或者诱发焦虑症的心理社会因素有增无减,焦虑症患者就会因为意识到自己的问题很严重、影响很大,又长时间无法处理而出现情绪低落、思维迟缓、行为抑制等抑郁症的症状,还可能出现反复洗手、反复检查门锁、反复思考等强迫性行为、思维以图缓解、回避焦虑,但其实会因为对自己的行为和思维想控制却无法控制产生更多的焦虑。这样就形成了以焦虑症为发端、为主要和主导的同时患上抑郁症、强迫症的情况。

同理,抑郁症患者也可能患有焦虑症、强迫症,强迫症患者也可能同时患有焦虑症、抑郁症。出现一个个体三症并存的情况,原因可能是发端病症来势迅猛比较重或者持续时间长没有得到改善导致的。所以一旦患上焦虑症、抑郁症、强迫症中间的任何一种或者都有,就需要及时联系专业的心理咨询机构来专业解决。焦虑症、抑郁症、强迫症都是心理疾病,心病需要心医,专业的心理咨询师会陪伴和引导患者探索导致自己心理疾病的根本原因,找到并处理掉,症状自然消失。

请问怎样陪伴患抑郁症的孩子

面对抑郁症的孩子,家长该怎么做?

孩子病了,家长会反思自己,发现自己确实在孩子成长过程中有很多做的不够好,于是自责、内疚涌上心头,想要补偿孩子。是这种补偿心理会让家长在面对孩子的时候,不知道该怎么办,反而成为孩子不断要求家长做这做那,不断突破行为限制的砝码。

所以,家长确实要改变自己和孩子相处的,改变教育,但并不需要心怀愧疚,一心想给孩子补偿。

在教育孩子过程中,我们需要理解孩子,需要倾听孩子,但更重要的是陪伴孩子,帮助孩子了解成长过程中应该建立起来的行为规则和对自我成长的期待,鼓励孩子去实现自我成长的行为。

家长要原谅自己,因为家长需要在接下来的过程中不断包容孩子的行为,首先家长就需要先包容自己,学会了包容自己,在面对孩子过激行为中才能去理解和包容孩子。

孩子得了抑郁症,情绪经常陷入低潮,常常会不明所以的情绪低落,哭泣,有的时候一哭就是很久,家长看到孩子哭泣非常心疼,想要去劝慰孩子,让他不要那么难过开心起来。

不仅是抑郁症患者,对于正常人来说,哭泣也是我们需要的一种情感宣泄。不让孩子哭泣,当一个人心情不好的时候不让他哭泣,反而是违背正常生理现象的行为,会让人更加难受,这样的压抑反而会造成更大的疾病。

因此当孩子想要哭泣的时候,我们要允许他哭泣,我们需要做的是在旁边陪伴,当他愿意讲述的时候我们能够聆听,同时在旁边保证孩子的安全,让他不要在哭泣中做出伤害自己或者伤害他人的行为。

以前孩子不学习玩手机,家长可以管教、批。但是现在孩子病了,打不得骂不得,好好说孩子不理你,玩之前和孩子商量好了玩手机的时间,到点了孩子又想继续玩,不给孩子又要闹,家长担心孩子病情加重,甚至有自伤行为,只能自己把这个气给“咽”了。怎么办?

首先,父母要理解孩子玩手机的原因,孩子从玩手机中可以得到什么?他们往往可以从玩手机中感受到成就感、发展友情,手机成为孩子的精神世界。抑郁症的孩子往往是在现实世界感受到很多失败的孩子,此时剥夺了他的精神世界,孩子就会有崩溃感。

但是孩子长时间玩手机对身体确实有害,父母还是需要让孩子建立起合适的行为规则。建立行为规则的原则是,小步子法。比如你的孩子目前一天玩手机超过10小时,你希望孩子马上变成一天只玩两小时,显然是不客观的。可以把目标定为:半个月内,让孩子玩手机的时间,从每天十小时减少为每天九小时。

只要孩子玩手机时间有减少,哪怕是减少了十分钟,也要给与肯定。

抑郁症患者也会有情绪激惹的时候,对象是带给他很多愤怒的人,父母居多。这些行为在表达这么多年来,父母在他心里积压着的愤怒情绪。

我们虽然要理解,这是孩子情绪宣泄的一种,他的愤怒需要得到表达,但是同时我们要认识到孩子的这些打骂行为肯定是需要纠正的。

此时父母不能与之对抗,家长要尝试去理解他,他这个激动的情绪背后是想到了什么?是哪一点又让他勾起了曾经的伤心和不愉快。通过这样的沟通,父母可以更了解孩子也更明白该如何和孩子沟通。

与孩子沟通最重要的是倾听。家长要学会用心倾听孩子的需求,首先关注孩子的情绪,家长要少说甚至是不说。对于讲道理,家长要克制自己,因为你理解的“应该”和“正确”,可能孩子的认识并不是这样。父母最好能够先理解孩子是如何看待世界,如何理解世界的,然后再和孩子交流。

其次,家长与孩子沟通要坚持的态度是温柔而坚定。我们不要用指责的语气和孩子沟通,这是他们非常反感的。很多时候孩子仅仅是反感家长说话的态度,就完全忽略了,甚至否定了家长说的内容。因此我们要坚持温柔的态度,但是是坚持原则和底线的坚持。

再次,和孩子沟通要注意尊重孩子的意见。也就是有关孩子的事情要充分听取孩子的意见,并且和孩子共同商量,取得孩子同意的前提下制定行为规则。这个规则是很明确的,比如玩手机时间,不是“尽量少玩”,而是具体的时间,上午在什么前提下可以玩多久,下午在什么情况下可以玩多久,一旦违规,会取消多久的玩手机时间。一旦制定规则以后,孩子和家长都必须遵守,当有一个可以共同遵守的明确的规则后,家长就可以以此用温柔而坚定的态度和孩子沟通了。

本人高三,认为自己有明显的抑郁和严重焦虑

谢谢邀请。许多高三学生,在重要的考试之前,常常失眠、吃不下饭,并且肯定地认为自己患有考试焦虑症,需要找心理医生。

其实,这里面往往是一种主观偏见。没有人会在考试前一点儿都不紧张,或者考试前谈笑风生。只要是正常的、具备自我意识的人,在考试前都会自然产生某种程度的情绪紧张,这是人的神经机制在起作用,是人类无法抗拒的。

对于是否具有考试焦虑症一个较为清楚的诊断依据是,这种不良的情绪是否妨碍了考试的操作,是否妨碍了学习成绩。

如果有的同学经常抱怨自己考试紧张,可考试成绩总是优秀或良好,他的抱怨与其考试成绩似乎并没有什么直接的因果关系,这说明他对紧张的程度是可以承受的,他不是一个真正的考试焦虑症患者。

如果你平时的学习成绩不错,可就是一到考试便觉得特别恐惧,只想着“自己这次一定考砸了”,一些平时背的滚瓜烂熟的公式无论怎样都记不起来,可一出考场便什么都想起来了;由于紧张,你的联想出现困难,要花费很长的时间才能回忆起学过的知识,通常答不完考试的内容;如果您每次复习都很充分,但成绩却总是不尽人意。这样才是以一位真正的考试焦虑症患者。

如果您符合这些标准,建议你在学校进行心理咨询,或者到医院接受心理医生咨询,确定心理危机的程度,接受心理干预和治疗。家长自然也会理解你的病情,接受医生治疗建议。期待你早日康复!学有所成!

关注@百川谈教育 ,讨论教育话题,谢谢评论,点赞!

如何陪伴患有抑郁症的家人或朋友

抑郁症是时下人们关心一种病情,遇到病情发作,让人很头疼,心里难受,也不知道怎样安慰病人,看着病人的痛苦,自己情绪也在崩溃的边缘。

哄着患者,可能刚开始有耐心,但是过不了多长时间,家属看着病人的那种斯斯底里,除了想法安慰病人外,一度怀疑是不是自己也有这种症状,自己也不知道怎样安慰他,陷入深深的痛苦中,怎么办呢?

首先让抑郁患者从阴霾悲伤,消极的一面走出来,多安慰多陪伴人,如果出门患者不愿和你说话,那就跟着好了,看着他开心就好。多说鼓励的话语,不要让病人有很大的心里精神负担,以免加重病情。如果给病人找一个心里医生陪病人说说话,解开他的心里所想,最好不过,不让他知道心里医生会更好,有时候暗示对内心也造成一点伤害。

生活处处皆美好,善于指引患者发现美,多说笑话幽默一点,也是生活中不可避免的调味剂,一切都在慢慢变好,耐心就是战胜病魔的良药,生活就是这样,慢慢往前走,终会朝霞满天!

相关文章

热门搜索: 健康问答,健康咨询,咨询医生,疾病咨询 瑜伽可促进心理健康助摆脱抑郁消除焦虑(瑜伽调理心情缓解抑郁篇) 心情抑郁,应该看精神科医生or心理咨询师?(心情抑郁,应该看精神科医生or心理咨询师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