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四逆汤处方,四逆汤可以改善抑郁症状。抑郁症本属于心理疾病,患者病情因人而异。俗话说心病还得心药医,只靠药物治疗是不行的,一定要走进抑郁症患者的内心,配合老中医留下的四逆汤。
一起试试吧!方剂组成:附子30-200-300克,干姜60克,炙甘草60克,高丽参10-30克(加煎浓汁兑服),山萸净肉60-120克,生龙牡粉、活磁石粉各30克,麝香0.5克(分次冲服)。
煎服方法病势缓者,加冷水2000毫升,文火煮取1000毫升,5次分服,2小时1次,日放连服1-2剂;病势危急者,开水武火急煎,随煎随喂,或鼻饲给药,24小时内,不分昼夜,频频喂服1-3剂。
方解方剂的创制与思路:本方始创于60年代初期,经40年临证实践,逐渐定型。本方脱胎于《伤寒论》四逆汤类方,四逆汤合参附龙牡救逆汤及张锡纯氏来复汤,破格重用附子、山萸肉加麝香而成。
方中四逆汤为中医强心主剂,临床应用1700余年,救治心衰疗效卓著。心衰病人病情错综复杂,不但阳气衰微,而且阴液内竭,故加人参,成为四逆加人参汤,大补元气,滋阴和阳,益气生津,使本方更臻完善。
但用于救治心衰垂危重症仍然生死参半。细审其因,不外两点:第一,历代用伤寒方,剂量过轻,主药附子,仅10克左右。考《伤寒论》四逆汤原方,用生附子1枚,按考古已定有论的汉代度量衡折算,附子1枚,约合今之20克,假定生附子之毒性与药效为制附子之两倍以上,则伤寒论原方每剂所用附子相当于现代制附子40-60克,而历代用四逆汤仅原方的四分之一至六分之一。
以这样的轻量,要救生死于顷刻,诚然难矣!其二,之所以不敢重用附子,乃因畏惧附子之毒性。古今本草,已有定论,附子有大毒。
但附子为强心主将,其毒性正是其起死回生药效之所在。当心衰垂危,病人全身功能衰竭,五脏六腑表里三焦,已被重重阴寒所困,生死存亡,系于一发之际,阳回则生,阳去则死。
非破格重用附子纯阳之品,大辛大热之性,雷霆万均之力,不能斩关夺门,破阴回阳,挽救垂绝之生命。生命垂危(一切心源性、中毒性、失血性休克及急症导致循环衰竭),症见冷汗淋漓,四肢冰冷,面色咣白或萎黄、灰败,唇、舌、指甲青紫,口鼻气冷,喘息抬肩,口开目闭,二便失禁,神识昏迷,气息奄奄,脉象沉微迟弱,一分钟50次以上,或散乱如丝,雀啄屋漏,或脉如潮涌壶沸,数急无伦,一分钟120~240次以上,以及古代医籍所载心、肝、脾、肺、肾五脏绝症和七怪脉绝脉等必死之症、现代医学放弃抢救的垂死病人,凡心跳未停,一息尚存者,急投本方,1小时起死回生,3小时脱离险境,一昼夜转危为安。
按现代药理实验研究,附子武火急煎1小时内,正是其毒分解的高峰。由此悟出,对垂死的心衰病人而言,附子的剧毒正是救命的仙丹。
我一生所用附子超过五吨之数,经治病人在万例以上,垂死病人有24小时用附子500克以上者,从无一例中毒。本方中炙甘草一味,更具神奇妙用。
伤寒四逆汤原方,炙甘草是生附子的两倍,足证仲景当时已充分认识到附子的毒性与解毒的措施。甘草既能解附子的剧毒,蜜炙之后,又具扶正作用(现代药理实验研究,炙甘草有类激素作用,而无激素之弊)。
而在破格重用附子100克以上时,炙甘草60克已足以监制附子的毒性,不必多虑。经这样的改进之后,重症病人的治愈率可达十全。
而垂死病人救活率,仅可达十之六、七。由于个人学识浅薄,思路狭窄,只见局部,不见整体,但着眼于“心衰”一端,而忽视了垂死病人全身衰竭的全局——五脏六腑阴阳气血的散失,故本方的治愈率停滞在生死参半的水平,约10年之久,后读近贤张锡纯氏《医学衷中参西录》,张氏为我国近代中西医结合的先驱者。
他在书中创立“来复汤”一方(山萸肉60克,生龙牡粉各30克,生杭芍18克,野台参12克,炙甘草6克)可补四逆汤之不足。
其论云:……寒温外感诸症,大病瘥后不能自复(阴阳气血脱失过甚,全身功能衰竭状态)寒热往来,虚汗淋漓(大汗亡阳,气血将脱)……目睛上窜,势危欲脱(脑危象休克先兆);
或喘逆(呼吸衷竭,气脱于上)或怔忡(早搏心室纤颤,心跳骤停之先兆);或气虚不足以息(呼吸衰竭)。诸症只见一端,即宜急服。
张氏认为,“凡人元气之脱,皆脱在肝。故人虚极者,其肝风必先动。肝风动,即元气欲脱之兆也。”(古人论肝,皆与高级神经活动相关,亦即现代脑危象出现前兆,为全身功能衰竭之最后转归)张氏盛赞,“萸肉救脱之功,较参、术、芪更佳。
盖萸肉之性,不独补肝也。凡人身阴阳气不固将散者,皆能敛之”,故“山萸肉为救脱第一要药”。余师其意,于破格人参四逆汤中重加山萸肉,生龙牡,更加活磁石、麝香,遂成破格救心汤方。
方中山萸肉一味,“大能收敛元气,固涩滑脱,收涩之中,兼条畅之性,故又通利九窍,流通血脉,敛正气而不敛邪气。”(此点极为重要,为古今诸家本草未曾发现的特殊功效,可适应一切心衰病人,虚中夹实的特征,对冠心病尤为重要。
)用之,可助附子固守已复之阳,挽五脏气血之脱失,而龙牡二药,为固肾摄精,收敛元气要药;活磁石吸纳下降,维系阴阳。
麝香,急救醒神要药,开中有补。对一切脑危象(痰厥昏迷)有斩关夺门、辟秽开窍之功。《中药大辞典》载:“现代药理实验研究证实,小量麝香对中枢神经系统、呼吸、循环系统均有兴奋作用。
对心衰、呼吸衰竭,血压下降,冠心病心绞痛发作,均有可靠疗效。”破格救心汤增强了古代四逆汤类方回阳救逆的功效。破格重用附子、山萸肉,使本方发生质变。
麝香、龙牡、磁石的增入更使本方具备了扶正固脱,活血化瘀,开窍醒脑,复苏高级神经功能,救治呼吸、循环衰竭,纠正全身衰竭状态,确有起死回生的神奇功效。
本方功效与主治,本方可挽垂绝之阳,救暴脱之阴。凡内外妇儿各科危重急症,或大吐大泻,或吐衄便血,妇女血崩,或外感寒温,大汗不止,或久病气血耗伤殆尽……导至阴竭阳亡,元气暴脱,心气暴脱,心衰休克,生命垂危(一切心源性、中毒性、失血性休克及急症导致循环衰竭)。
症见冷汗淋漓,四肢冰冷,面色晃白或萎黄,灰败,唇、舌、指甲青紫。口鼻气冷,喘息抬肩,口开目闭,二便失禁,神识昏糊,气息奄奄。
脉象沉微迟弱,一分钟50次以下;或散乱如丝,以及古代医籍所载心、肝、脾、肺、肾五脏绝症,七怪脉绝脉等必死之症;现代医学放弃抢救的垂死病人。
凡心跳未停,一息尚存者,急投本方,1小时起死回生,3小时脱离险境,一昼夜转危为安。
线上问答内容仅为参考,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到正规医疗机构就诊
我们经常看到一些人头部受到撞击之后治愈后产生失忆的情况,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头部受到撞击后遗症的情况,当我们出现这种情况应该怎么办呢?
大多数人面对这种情况措手不及,不知道怎么办,很多人认为这是不可治愈的,他们的理解是错误的,下面就让我们介绍一下头部受到撞击后遗症的治疗方法。
治疗方法:
1.由于头皮中富含丰富的痛觉感受器,当头皮软组织受到外力作用引起损伤时,多损及分布于头皮上的血管、神经,引起血管神经的直接受损及继发性损害。
例如血管继发性痉挛,血管收缩扩张功能障碍,神经的断裂,局部皮肤的损坏,局部的水肿,炎症的刺激等等,上述因素均可导致头痛的发生。
这种头痛呈剧烈的刺痛和灼痛性质,持续时间很长,如不处理可持续一天到数天。定位相对明确,以受伤部位最明显,受伤部位及其周围区域有明显的压痛,相应的局部皮肤也有潮红、水肿等炎性反应。
2.头痛有一种不愉快的体验,往往伴有烦躁、苦恼、焦虑等情绪反应,当剧烈头痛让患者难以忍受,出现坐卧不安,甚至挣扎、叫喊时,我们可以给予镇痛治疗。
措施包括非类药物如阿斯匹林、消炎痛;类镇痛药物如、安依痛;镇静催眠剂如、氯丙嗪;抗焦虑药物如安定;
抗抑郁药物如阿米替林等。随着伤口的愈合,头皮损伤所造成的头痛会逐渐缓解以致消失。头皮血管丰富,皮肤及皮下组织致密,裂伤后不易自行止血,常常因为出血严重而发生休克。
且头皮皮下组织内有导静脉与颅骨板障静脉和颅内静脉窦相通,头皮损伤后一旦发生感染容易向深部蔓延而引起脑膜炎、颅骨骨髓炎、硬脑膜外脓肿、脑脓肿等并发症。
所以相对来说,头皮伤口的处理比头痛的处理更为重要,是不容忽视的。头皮损伤的处理原则是清创、止血、包扎,必要时植皮。
3. 一般来说,正常成人颅骨能够承受280公斤的静体重量,超过这一重量时可造成骨折。骨折时有骨膜破损,在骨膜表面分布的是多型痛觉感受器,对机械、温度、化学物质等多种刺激都能起反应,分布在骨膜处负责向中枢神经系统传导痛觉冲动的纤维是AS纤维和C类纤维,以C类纤维占多数,AS纤维只占少数。
C类纤维是所有纤维中最细的无髓的纤维,传导速度较慢,一般仅为1~2m/s,多传导灼痛和钝痛。AS类纤维是一种有髓纤维,传导速度为15~30m/s。
一般认为刺痛是由AS类纤维传导。所以当颅骨骨折时,患者可以开始感受到剧烈的刺痛,而后逐渐转变为定位比较模糊的钝痛,当然会同时合并骨折局部的头皮肿胀和压痛。
另外,颅神经和血管都从颅底骨孔通过,当神经和血管受损时,头痛会更剧烈。在处理颅骨骨折时首先要明确诊断患者有无骨折及颅骨骨折的类型。
在当今现代化诊断仪器普遍应用的情况下,对颅骨骨折的诊断是不难的。通过拍X片或CT扫描可使颅骨骨折的确诊率达95%~100%。
颅骨骨折要及时到医院请专科医生复位或手术取出骨折片,注意防止出现、感染等并发症。对颅骨骨折所引起的头痛的治疗要遵循以下原则: (1)寻找正确的药物。
(2)控制疼痛及病人的焦虑、抑郁等精神改变,纠正病人的失眠。(3)避免药物成瘾及对药物产生依赖性。患者应该遵照医嘱,充分配合,不可擅自服药。
以上内容为我们介绍了如何治疗头部受到撞击后遗症,我们可以根据以上的方法进行康复训练,我们的后遗症是完全有可能治好的,希望以上内容对大家有所帮助。
线上问答内容仅为参考,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到正规医疗机构就诊
思诺思安眠药副作用有哪些?
思诺思安眠药即酒石酸唑吡坦片,不良反应具有剂量相关性,可累及免疫、神经系统、胃肠道、皮肤和皮下组织、肌肉骨骼和结缔组织等多个组织系统。
有以下几方面副作用。
免疫系统异常:首次服用本品初期可能出现过敏性休克(严重过敏反应)和血管神经性水肿(严重面部浮肿)。精神异常:常见幻觉、兴奋、噩梦;不常见意识错乱、易激惹;其他有不安、攻击性、妄想、愤怒、行为异常、梦游症(服用本品可能引起驾车梦游、梦游做饭和吃东西等潜在危险行为)、依赖性(停止治疗后可能发生停药症状或反跳反应)、异常、抑郁。神经系统异常:常见嗜睡、头痛、头昏、失眠症加剧、顺行性遗忘(遗忘反应可能引起不适当的行为);其他有意识模糊。眼部异常:不常见复视。呼吸系统、胸部及纵隔部异常:呼吸抑制。胃肠道异常:常见腹泻、恶心、呕吐、腹痛。肝胆异常:肝酶增高。皮肤和皮下组织异常:皮疹、瘙痒症、荨麻疹、多汗症。肌肉骨骼和结缔组织异常:肌肉无力。微生物和寄生虫感染:常见上呼吸道感染、下呼吸道感染。全身异常:常见疲劳;其他有步态障碍、药物耐受、跌倒(主要发生在老年患者和不按照处方服用唑吡坦的患者中)梦游症及相关行为。
思诺思安眠药为第二类精神管制药品,适用于偶发性、暂时性失眠症等严重睡眠障碍的治疗。需严格遵医嘱用药。
本内容由吉林大学第一医院 药学部 副主任药师 宋瑛世审核
这个问题问得非常好!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失眠障碍发病率的上升趋势也日渐明显,据我国的流行病学数据显示,在被调查人群中,有近一半,在过去1个月中曾经历过不同程度的失眠。
目前,失眠已经成为我国医院神经科门诊中,仅次于头痛的第二大疾病。
对于长期失眠的患者来说,安眠药是帮助入睡的重要药物之一。常用治疗失眠的药物主要为镇静催眠药,它从当初的第一代发展到如今的第三代,具有不同的应用特点,当然不良反应也各异,下面分述如下,仅供参考。
对于长期失眠者来说,选择理想安眠药应当围绕以下5大方面择优挑选。
一是能快速诱导睡眠;
二是能延长总睡眠时间;
三是能进入深度睡眠;
四是无成瘾性;
五是安全范围宽。
这一类镇静催眠药物主要以巴比妥类为首的,如水合氯醛,三溴合剂以及羟嗪等等。
1864年巴比妥酸被人工合成出来,但过了近40年,直到1903年才发现它具有镇静作用。
由于第一代镇静催眠药的副作用比较大,所以如今临床应用较少,主要用于一些特殊患者。
这一类镇静催眠药主要是苯二氮卓类,如安定就是属于这一类。
第二代镇静催眠药主要用于镇静,催眠,抗焦虑,除了安定,早期还有氯氮桌,舒必利等等;后期的,咪达唑仑等唑仑类,以及氟西泮,溴西泮等西泮类。
第二代的特点是能迅速诱导患者入睡,减少夜间觉醒次数,延长睡眠时间和提高睡眠质量;但缺点是半衰期短,用药后易产生清晨失眠和白天焦虑。
但截至目前第二代仍是治疗失眠常用的药物。
这一代主要是一些非苯二氮卓类催眠药,如唑吡坦,扎来普隆,佐匹克隆等等,其中唑吡坦面市最早,1988年在法国上市。
第三代比较接近治疗失眠症的理想药物了。例如唑吡坦,它能显著缩短入睡时间,减少夜间觉醒次数,能增加总睡眠时间,改善睡眠质量,而且早晨醒来无明显后遗作用,很少有“宿睡”感觉,也不影响第二天的精神活动和动作的机敏度。
总的来说,这里药物治疗指数高,安全性好,基本不改变正常生理睡眠,不产生耐受性和依赖性。
第三代镇静催眠药副作用,主要与患者的个体差异有关,主要不良反应偶而有:思睡,头昏,口苦,恶心以及健忘等等。
你同意我的观点吗?
每天更新健康热点,医疗痛点;如果我说的,正是你所想的,那么,请点赞、转发、关注朱萧俊说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