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家庭心理 > 家庭关系

儿童逆反期心理学解释(叛逆期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叛逆期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原因分析:“哪里有,哪里就有反抗”,叛逆期的孩子反叛的不是其父母,而是对抗他们的权力。

对于所有孩子来说,他们的父母都曾经被视为“神”。正如安东尼.布朗的绘本《我爸爸》中所描述的:

这是我爸爸,他真的很棒!

我爸爸什么都不怕,连坏蛋大野狼都不怕。

他可以从月亮上跳过去,还会走高空神索(不会掉下去)。

在运动会的比赛中,他轻轻松松就跑了第一名。

我爸爸真的很棒!

我爸爸吃得像马一样多,游得像鱼一样快。

他像大猩猩一样强壮,也像河马一样快乐。

我爸爸真的很棒!

我爸爸像房子一样高大,有时又像泰迪熊一样柔软。

他像猫头鹰一样聪明,有时候,我爸爸也会做一些傻事。

我爸爸真的很棒!

我爸爸是个伟大的舞蹈家,也是个了不起的歌唱家。

他踢足球的技术一流,也常常逗得我哈哈大笑。

我爱他,而且你知道吗?

他也爱我!(永远爱我)。

父母对孩子拥有“天然的权威”,这种权威让父母拥有了对于孩子的影响力和权力。同时他们拥有孩子生存和精神所需要的事物,这也让父母拥有了权威。

随着孩子逐渐长大,直到孩子进入独立的成年期,能够几乎完全通过自己的努力满足自己的基本需求之前,他的父母对于他都具有某种程度地权力。

父母拥有满足孩子基本需求的手段,因此也就拥有了“奖励”孩子的权力。比如孩子饿了,给他面包就是一种“奖励”。

同时,父母还拥有引起孩子疼痛或不适的手段,比如不提供面包让孩子挨饿或者打孩子制造疼痛或不适,这就是“惩罚”的权力。

但是一个人对另一个拥有权力的前提是,后者处于软弱、需要、无助、依赖的弱势地位。

随着孩子变得不再那么无助,不再依赖于父母来满足她的需求,父母的权力就会逐渐减少。特别是进入青春期,身体的变化、刚刚萌生的性特征、更多的知识、更广阔的人际关系,让孩子开始独立于父母之外,以至于他们不再能够被奖励和惩罚轻易地控制,他们觉得自己拥有了更多抵抗与叛逆的能力。

这个时候,如果父母还依赖于奖励、惩罚等权力手段来影响、控制孩子,不可避免地会激起孩子的反抗和叛逆。

所以,青春期、叛逆期的孩子反叛的不是其父母,而是对抗他们的权力。

总结:叛逆期的孩子不断增长的自主、自立的需求和父母对孩子的控制、“强权”的矛盾,这种权力的争夺,导致了孩子的叛逆。

解决叛逆期问题:学习理解孩子,平等对待孩子,给孩子无条件的爱。

虽然“权力之争”导致了孩子的叛逆,但是我们也要看到这是一种被动甚至无意识的反应,孩子缺乏成熟的情感,会被自己的想法和情绪控制,孩子是无助的,他们最需要的是帮助。

对于家长怎么解决叛逆期的问题,我给出几点我的个人建议,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没有父母会说不爱自己的孩子,但是大部分家长并不理解自己的孩子。

叛逆的孩子几乎都会觉得不被家人理解,父母也确实不明白他们到底为什么要那样,理解是最有效消除叛逆的方法。只有理解了孩子,我们才能认识到,叛逆的背后是一个无助的孩子。

举个例子,现在很常见的孩子沉迷于游戏,荒废学习的现象,这种现象越是临近考试、升学,越普遍。

家长首先会想到这孩子堕落了、变坏了,习惯性的应对也是严格限制孩子的游戏时间、没收手机、责骂孩子,甚至把孩子送到“戒网瘾中心”。十几岁的孩子犯了错,国家都不提倡把孩子送到监狱,家长怎么能忍心呢?

为什么家长不首先试着理解孩子呢?

孩子都天生有追求优越感的需求,同时身处校园,他也深知学习是第一位,我们的孩子不是坏孩子。孩子沉迷于游戏,是不是可能孩子在游戏中追寻他的优越感呢?所以反过来,孩子实际上是因为学习上遇到了挫折,而让他转向了错误的优越感目标?

接下来,家长就要开始思考:I.孩子遇到了什么挫折?II.为什么孩子没有直面挫折的勇气而退缩了?III.为什么孩子没跟家长说?III为什么......

这样的思考,让家长从情绪中脱离出来,回到解决为题的正确道路上来——寻找问题真正的原因和解决方案,而不是一味地“贴标签”、怨恨、控制、对抗。

小结:叛逆的背后是一个无助的孩子,他们需要帮助。家长要做的理解孩子,冷静下来,与孩子共同解决问题。

当家长试着去理解孩子 ,寻找思考问题的答案,最迫切的就是与孩子进行有效对话。

我们需要的是倾听、对话,而非审讯,也不是谈判。这样的对话,不涉及权力,也无关乎输赢。

还是接沉迷游戏的孩子的例子。

父母首先可以从学校、老师处了解近期孩子在学校的学习、生活情况,掌握孩子大概的状态。

下一步就是把握机会跟孩子对话。

情境I:对话可以从无意的抱怨开始。

孩子:“XX老师老是拖堂,饿死我了。”

家长:“XX老师拖堂了,上课内容太多了?”

孩子:“是啊,老师讲得,好多都听不懂,跟不上。”

家长:“要不要我跟学校反映一下?”

孩子:“不用不用,我跟学霸A同学借笔记,放学再复习就行。”

对话过程中,家长没有指责孩子,始终在关心孩子的感受,也没有把解决问题的责任转移到家长身上,同时也一直表达了帮助的意愿,但是孩子却主动承担起了解决问题的责任,并自己给出了解决方案。

情境II:家长直接提出问题:“你最近怎么成绩下降这么厉害,回家也不写作业,一天到晚玩游戏,是不是....”

“要你管!”

对话戛然而止。

情境II的对话是不是很熟悉,它发生在很多的家庭中,为什么这样的对话还没开始就结束了呢?

不是家长不能直接提出问题,而是不对。

在对话中说了太多的“你——”。说“你——”就像拿着食指戳着人说话,这天然地带着指责、批评、轻视,伤害了孩子的自尊,太容易激起孩子的抵抗和叛逆。

家长要多说“我——”,要做到我们人际交往中常说的“对事不对人”。家长表达的信息要包含以下三项。

  1. 对孩子行为的描述,
  2. 家长的感受,
  3. 这个行为对父母造成的实际而具体的影响。

告诉孩子你的感受远比指责他告诉他是个坏孩子引起的反应小得多,这展现了孩子与父母的平等,同时也是让孩子负担起改变他的行为的责任,这有利于孩子的成长。

情境III:孩子一放学家长决定跟孩子好好谈谈他的学习。

家长:XX,你一放学就回房间关上门,拿手机玩游戏,妈妈很担心你的学习,我现在做饭都心不在焉的,今天差点把铲子烧了。

孩子:妈妈,我现在一做作业就头疼,我玩游戏休息一下, 一会我就写作业。

妈妈:作业很难吗?

孩子:是啊,老师讲课,我都跟不上,好多不懂,我现在都害怕做作业。

妈妈:那怎么办,要不要我跟老师说一下。

孩子:不用了,妈妈,我跟学霸A同学借笔记,放学再复习就行。

妈妈:好的,孩子,你自己安排好时间,需要帮忙的时候告诉妈妈。

虽然这样的对话,不一定一次就会成功,有时候孩子还是会拒绝沟通,可能他还不适应父母沟通的改变,或者不确信父母的改变。但是通过平等地对话,父母展示了真实的自我,孩子感受到了其中的诚实和和善,也必将逐渐回以真实和亲密。

小结:父母的诚实和平等必将收获更亲密的家庭关系,而这会让孩子更乐于分享他的真实感受和请求帮助。

建议三:父母与孩子一起寻找解决方案。

通过与孩子有效地对话,我们成功定位了问题,接下来要寻找解决方案。

父母具有更多的人生、社会经验,他们会忍不住给出一个解决方案,并视之为最终方案,像公司老总一样发号施令,让孩子去执行。

这个时候,父母就陷入“包办”的陷阱:I:把解决问题的责任转移到了父母身上;II:父母必须频繁检查孩子执行情况;III:剥夺了孩子自立的权力,必将引起孩子的叛逆。

这是一个“吃力不讨好”的活,亲子关系又回到了“权力之争”的老路。

父母需要做的是把“权力”还给孩子,放弃掌控权,帮助孩子一起寻找解决方案。

  1. 发现问题。通过积极倾听、有效对话,我们成功发现定位了问题。
  2. 产生可能的备选解决方案。这个步骤,最关键的是产生各种不同的解决方案。要注意几点:I.先试着获取孩子的解决方案,家长可以稍后再提出解决方案;II.不要评判或贬低孩子提出的任何解决方案;III.督促孩子提供更多的解决方案。
  3. 评估备选的解决方案。家长开始和孩子一起评估备选方案,家长必须坦诚地说出自己的感受和理由,而不是粗暴地。
  4. 决定最好的解决方案。家长和孩子要对解决方案达成共识,同时要确认,每个人都同意执行这个方案。
  5. 执行决定。要把执行做成计划表或执行细则,明确各人的责任,确保顺利执行。
  6. 对解决方案的效果进行跟踪评估。

你看,我们帮助孩子一起寻找解决方案的过程,就是成人世界解决问题、的方法,我们默认大家都是成熟、智慧的,我们遵循同样的目标,达成共识,最终解决问题。

小结:家长把孩子当做成年人对待,让孩子参与决策,尊重孩子的思考、智慧,父母不再需要使用权力让孩子屈服,孩子也不再需要抵抗和叛逆,在问题的解决中,孩子不断获得自尊,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

叛逆期的孩子追求独立,追求像成年人一样的生活,他们不想再被认为是小孩。但是这无法改变他对真正社会生活的某些无力、虚弱,这种心理与实际的落差会让他们给自己裹上一层坚硬的外壳,他们发脾气、大吼大叫、不可理喻、固执己见、拒人千里,这一切无法掩盖孩子叛逆背后的敏感、脆弱和无助。

孩子眼中的父母不一定是真实的父母,如果家长总是带着评判听孩子说话,总想着给孩子提建议,孩子会认为只有自己遵循父母的意愿才能得到父母的爱;如果家长过份关注于孩子的学习成绩,孩子会认为只有好的成绩才能让得到父母的爱。

为了得到父母的爱,获得安全感,孩子不得不隐藏真实的自我、甚至抛弃自我,来取悦父母。这样的孩子,他一切的努力是为了获得奖励,他们依赖于父母设定的目标,没有自主思考的能力,他们无法面对困难、直面生活。

只有当父母展示出无私的爱,展示出自己对孩子的耐心、宽容,对他们未来的期许,让孩子感受到父母无条件的爱,孩子才不再需要在自我与取悦中徘徊。孩子坚硬的外壳才会慢慢地软化,他们才能真正的走向自立,走向独立的生活。

小结:父母给孩子无条件的爱,让孩子真正地接纳自己,孩子才能拥有独自面对生活的勇气,摆脱无助,获得独立人格,最终在社会立足。

综上所述:解决叛逆期的问题,父母要真正地学习理解孩子的叛逆,不要试图控制孩子,当父母平等地帮助、对待孩子,孩子一定能感觉到你无条件的爱。

最后个体心理学家鲁道夫.德雷克斯的一句话:

一个行为不当的孩子,是一个丧失信心的孩子。

以上,是我的回答。

我是@琪千岁,欢迎持续关注我。

如何教育好一个处于逆反期的孩子

感恩邀请。抱歉,现在才回答,请谅解。

您好,那就要看你你如何来定义孩子的逆反期。还有你是如何来界定这个逆反的。这一点非常的重要。因为这个界定直接决定了你的判断和你的心情。

我认为孩子有没有叛逆期。所谓的叛逆是孩子开始有了自我意识,开始想自主决定,就是体现“我”,不在会对成人,特别是父母言听计从,开始会表达自己的想法,开始会对家长,老师和其它人说“不”,然后开始会坚持自己的想法了。这个时候,有些家长就开始不高兴,认为孩子不听话,认为孩子是逆反。当然这种情况在孩子进入青春期以后表现的特别明显,于是就出现了逆反期。特别是现在孩子都特别有想法,于是矛盾好像空前的激烈。

孩子的一生不是只有青春期才出现孩子的逆反的。其实孩子的第一个逆反期出现在三岁左右。所以才会有古话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三岁可以看到孩子的一生。只不过三岁有我之后,因为孩子比较小,家长会更容易包容,更容易用“只是个孩子来包容”,当然也很容易引导孩子。

那么第二个时期那就是家长最头疼的是青春期,也是我们俗称的“青春叛逆期”或者说是“青春逆反期。”我认为对于孩子的逆反期,家长或者老师也好,我们不要想着去教育孩子,当你越是用一种高高在上的教育者的心态去教育孩子,那么你就会受到很大的挫折,当然这个过程不顺畅,孩子的改变也不会大。因为那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有着独立思想的生命,首先,你要用一颗平等的心去看待孩子,看待这个生命。学会去尊重他。

其次:家长要明白,“不是因为你是一个成人就去教育那个孩子,而是那个孩子让两个大人开始成长为真正的成人啊”。用一颗感恩的心,去感谢那个生命给你带来的快乐,用曾经那种喜悦的心态去发现,然后耐心的倾听孩子。建立良好的沟通桥梁。学会倾听是你能够引导孩子的最重要的第一步。

第三:给孩子一个自主选择的权利,不要帮助孩子包办所有的事情。当然家长要把控好大的原则,当然给孩子自由的时候家长要学会引导孩子,给予建议,家长要有理有据,学会柔声细雨的和孩子说话,而不是发泄情绪或者强迫式的说话。

第四;学会理解孩子,多包容,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再坚持一段时间,你的孩子不需要拼命教育,他的逆反自然而然的小时,你会收获一份很好的感情的。祝福你!

为什么孩子会存在叛逆,或者所谓叛逆的表现

叛逆只是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必然发生的阶段。

大部分的孩子的叛逆及表现是可控的,但也有些孩子会超出正常的范畴。这与孩子的成长环境与家庭背景有很大的关系。

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会遇到很多的情绪与感情,但是孩子不是大人,很多孩子会把这些情绪与感情默默的藏在心中,当达到顶点就会彻底爆发出来,也就是我们大人认为的叛逆。

心理学上认为的就是孩子在释放自己的内心情绪,是一种正常的表现。这时候家长应该做的不是强行压制,而是应该适当引导,合理对待。

假如一个家庭,家长从小都陪伴孩子,尊重孩子的意见,那叛逆程度就会大大减少。

所谓的叛逆,不过就是家长不断给孩子巨大的压力,却忽略了孩子的内心,有时候会与孩子的期待背道而驰,孩子为了维护自己的想法,必然会引发叛逆,从而产生叛逆的表现。

三年级小孩子,逆反心理很严重,这个属于青

孩子的问题,从家长身上找原因,会更容易解决。随着孩子年龄增长,独立思想、个人意识会逐渐形成,不可能永远像木偶一样服从父母。把孩子当独立的个体去沟通,而不是期望孩子必须服从父母。

孩子可能也会提问:我都三年级了,爸妈还强迫我同意他们的观点,把我当三岁小孩,不按他们说的就暴躁如雷,他们是更年期提前了吗?

六十岁的父母也会提问:孩子三十了,让他回老家工作也不回,让他结婚也不结,催他生娃也不急,还嫌我们烦,孩子小时候很听话,是逆反期延后了吗?

不要总觉得是别人有问题,需要改变的可能是自己。

如何看待小孩的逆反心理

什么时候的孩子没有逆反心理?

骂老年人,骂小孩子……不知你们什么心态?

没有人生下来就成年……如果你运气足够的好,你也肯定会渡过晚年!

相关文章

热门搜索: 健康问答,健康咨询,咨询医生,疾病咨询 瑜伽可促进心理健康助摆脱抑郁消除焦虑(瑜伽调理心情缓解抑郁篇) 心情抑郁,应该看精神科医生or心理咨询师?(心情抑郁,应该看精神科医生or心理咨询师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