亦叫库里肖夫效应,它是一种心理效应。
库里肖夫这位苏联电影工作者在十九岁的时候发现一种电影现象。也就是,他给一个演员的特写镜头分别在后面接上三种不同的内容。结果是观众在看的时候,根据后面出现的那个镜头的内容来断定那个特写镜头中的人的情绪。比如后面接的是一个欢乐的的场面,于是观众觉得那人的脸上露出了笑容。如果接的是一个悲伤的内容的镜头,则观众会觉得那个特写中的人脸是悲伤的。
马太效应指强者愈强、弱者愈弱的社会现象。
我们常常用“运”来形容一个人拥有非凡的运气,事事顺利越来越好。我们也会用来形容那些衰运气的人,仿佛他们就是一个小倒霉蛋,什么坏事都一起找上门。其实,这些都可以用现象来解释。
有一个朋友,近一段时间遭遇了巨大的人生变故——先是婚姻出现问题,刚把婚离了,工作上又屡遭排挤,与职称晋级无缘;后来生了一场大病,动了手术,整个人瘦得皮包骨头,直到现在还在恢复和观察中。
作为朋友,也只能默默陪伴,有时候安慰都显得那么苍白无力。她呢,当然是有理由抱怨、发牢骚,虽然也知道根本是没什么用处的。
在劝她的时候,我想到了马太效应。她问,什么是马太效应?我让她自己去查。或许,她通过亲自去了解这些知识,能够找到宽慰自己的路。对于已然毫无可能改变的坏事不断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实,先接受再试着改变,用积极的态度和行为切断马太效应在身上不断发生的连锁反应。
但我们可以选择自己的态度。在巨大的灾难和莫测的命运面前,知道哪些可为哪些不可为,不让自己陷入到自怨自艾的深渊里爬不出来,这也许是处于焦虑和苦难中的人迈出自救的第一步。
在同一个单位上班,有的人闲死有的人忙死,这也可以用马太效应解释——工作量越大,领导给你安排的活越多;越是清闲的人,好像变成了透明人,活都绕着他走。
且不论被剥夺者是否开心(想必大多是开心的,甚至是费劲心思情愿被剥夺的),单说这种工作量多的愈多、少的愈少的现象,对体制内的人来说,根本就是在打击人的工作积极性——既然拿着一样的工资,凭什么别人啥都不干,有的人就要累成狗?
怨言归怨言,好在我找到了理论支持,稍安勿躁。所以说,的不是业务精熟、会的多的人,的是工作中的马太效应,以及那些助纣为虐、滋生这种恶性环境的土壤。
除了依靠自己的能力和认知,我想不出还有什么力量能完成这种痛苦的蜕变。毕竟,生活中总有一些被称之为命运的东西是我们不能掌控的。
题主观察到的现象,也是目前大多数员工的一种正常的工作状态。
得过且过还算好听的,其实大部份人都在为着那份不高不低的工资,想放手又舍不得的职业,想转行又缺少勇气和进取心纠结呢!
二八定律放在职场一样通用,也就是说只有少部分人,通过努力、机遇、资源等等相关因素能获得提升的机会,对于职场中的大多数,只能是得过且过的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的周而复始着。
作为职场的管理者,在要求员工遵守公司和单位的各项规章制度的同时,也要多和员工沟通交流,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尽可能的给员工创造好的工作环境和职场氛围。少画大饼,少用领导的权威压人。
多了解、沟通、员工的需求、想法,用制度来规范、用纪律来约束、用奖罚为手段、用关爱暖人心……
不要耍小聪明,做好自已该做的工作,有能力、有水平、有技能的也要在不伤害别人自尊的情况下来展现。
就算上升的通道很窄,也要给自己多点历练的机会和空间。并能保持一颗平常心,来看待其他员工的升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