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心理健康 > 心理疾病

心理学上爱情三要素(青春期的偶像崇拜心理与爱情有什么区别)

青春期的偶像崇拜心理与爱情有什么区别

青春期的偶像崇拜心理和爱情的心理既有不同,也有相似的地方。具体分析如下:

首先从定义来区别“偶像崇拜”和“爱情”。

- 偶像崇拜

“偶像”一次的来源要追溯到社会学家罗伯特·K·默顿(Robert K. Merton),是他创造了这个术语来描述“人们对他人产生欣赏、并进行模仿的行为”。

偶像往往是实现了某个领域相关成就的成功典范,并提供了实现这些成就所需的行为模范,通过树立偶像,可以激发人们追求类似成就的动力。

崇拜偶像,是我们对偶像的优点和缺点进行选择性地深度喜爱,崇拜往往产生的行为结果是“模仿”。

- 爱情

爱情是对一个人的深度喜欢,专门研究爱情的心理学家Robert Sternberg把爱情总结为“爱情三要素”:亲昵行为,激情和承诺。

我们对某一个人产生爱情,会爱这个人的优点,同时也会包容这个人的缺点。爱情产生的行为结果是强烈渴望与此人亲近。

小结:所以从定义上分析,“偶像崇拜”和“爱情”的区别如下:

1. 偶像崇拜对崇拜对象的优缺点有选择性,但对爱情对象没有选择性。

2. 崇拜偶像的行为结果是效仿,爱情的行为结果是亲昵行为。

3. 爱情里有承诺,崇拜里没有。

相似点:

对偶像的崇拜和爱情都会产生激情。

接下来,来看看青春期需要偶像崇拜的心理学解释

著名心理学家爱利克·埃里克森(Erik Erikson)提出的社会心理发展阶段理论(Erikson's social emotional theory)中指出,每个人在青春期阶段对偶像都有极大的心理需求,青春期的孩子通过树立偶像来帮助自己完成人生的确定感。

回想一下我们曾经的偶像是不是大多都是产生于青春期?在青春期那个似懂非懂的阶段,我们面临着对人生的不确定感,这就带来了所谓的“迷茫”、“徘徊”、“疑惑”、“烦恼”。

为什么青春期会迷茫?是因为在这个阶段我们的道德观、价值观和信念塑造得并不完整,但我们却急切需要把这些重要的人生课题确定下来。由于这种迷茫,青春期的孩子常常选择在这个阶段尝试不同的人格,并尝试不同的友情来试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通过和人产生联系或者断绝来往来试验出怎样的价值观是被社会认可的。在这个寻找认同感的过程中,青春期的孩子需要解决自我怀疑,去确定“我该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的答案,从而完成从青涩到成熟的蜕变。

在这个寻找自我的蜕变阶段,青春期的孩子需要把别人的人生作为一种参考,于是孩子们急切寻找着一个有领导力的“权威”人物给他们灵感和指引,偶像的成功被他们看作是受社会追捧和认可的,因此为了达到同样的认同感,孩子们会参考偶像的人生轨迹和人生信条帮助他们发展出一系列对于人生选择的想法,从而完成自我确定的过程。

偶像崇拜和爱情有可能有相似的感情

如果当青春期的孩子将偶像视为爱情的崇拜对象,如,则有可能将偶像从内心里视为是爱情对象,从而产生跟爱情相似的感情。类似于暗恋。这样的感情里,也会有排他性,也会有渴望亲近的行为。所以在这个层面,偶像崇拜和爱情的界限很模糊。

希望以上的分析能回答这个问题。

三原色混合产生了哪三种爱情的合成色

多伦多大学心理学教授约翰·艾伦·李把爱情用颜色来说明。他说,就像三原色混合到一起能够调制出各种颜色一样,爱情也会在基本要素的融合下变得多种多样。他潜心研究了近20年,一直钻研用三原色和各种混合色来说明爱情的各种形态。

众所周知,三原色是指红色、蓝色和黄色,这三种原色所代表的爱情状态分别为热烈的爱情、游戏的爱情和平实的爱情。

第一,热烈型爱情。这种类型的爱情会出现一见钟情、被对方深深迷住的情况。一旦陷入爱河就会把身心都全部奉献出去,罗密欧和朱丽叶就属于这个类型。

第二,游戏型爱情。对爱情采取玩乐的态度,他们不会对一个人专注,而是喜欢脚踏两只船,甚至是越多越好。著名的风流男子乔瓦尼,卡萨诺瓦就属于这个类型。

第三,平实型爱情。就跟字面的意思一样,像友情一样平实温暖的爱情。没有难舍难分的亲密,只有温暖可靠的像亲人一样的感觉。他们不能理解电影里为了爱情舍掉生命的举动,也不能理解无视社会道德去相爱的那些人。他们觉得爱情就是平平淡淡的,一心一意相守到永远才是真正的爱情。平实的爱情少有热烈的拥抱或者亲吻的表现,只是时刻强调是自己的伴侣,说着“我爱你”而已。

性格包括的三个要素是什么

性格包括的三个要素:

对现实和自己的态度的特征,如诚实或虚伪、谦逊或骄傲等。

意志特征,如勇敢或怯懦、果断或优柔寡断等。

情绪特征,如热情或冷漠、开朗或抑郁等。

情绪的理智特征。如思维敏捷、深刻、逻辑性强或思维迟缓、浅薄、没有逻辑性等。

性格是一个人对现实的稳定的态度,以及与这种态度相应的,习惯化了的行为中表现出来的人格特征。

性格一经形成便比较稳定,但是并非一成不变,而是可塑性的。性格不同于气质,更多体现了人格的社会属性,个体之间的人格差异的核心是性格的差异。

标签:

相关文章

热门搜索: 健康问答,健康咨询,咨询医生,疾病咨询 瑜伽可促进心理健康助摆脱抑郁消除焦虑(瑜伽调理心情缓解抑郁篇) 心情抑郁,应该看精神科医生or心理咨询师?(心情抑郁,应该看精神科医生or心理咨询师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