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是构成了网瘾,已经构成了疾病,建议找专业的心理医生与病员沟通。有的可以住院治疗。
经常会为一点小事而生气,这说明他本身对情绪的控制能力比较差。从心理学上来解读的话,动不动就发脾气的人多有完美的倾向,比较缺乏安全感,所以会经常用发脾气来引起自己最亲密人的关注。戒除网瘾的建议:
1、帮助孩子建立正常的生活作息,因为有能力过规律的生活,就代表拥有自制能力,当孩子有了自制能力,他们就更有心理筹码摆脱网瘾。
2、父母亲这时应绝口不提网瘾,然后跟孩子打个商量:“这样吧,你这个年龄正在长个儿,如果能睡眠充足,正常作息,那就会有好的体格,以后才更讨女孩喜欢。”
3、用孩子能接受的沟通,问孩子自己希望能够怎么样安排正常作息,如果父母用询问而不是强迫、命令的,得到的答案往往会令你大吃一惊。
.要培养自我意识。只有通过有意识的去锻炼和提高自我控制能力的意志品质,去强化自我管理意识和应对现实生活的能力,去加强自觉互联网使用带来消极影响的能力。
2.建立长期的发展目标和切实可行的学习生活计划。认清自己的现实需要和应解决的真正问题,做到合理安排时间,有限度地上网。
3.注意培养新的爱好和习惯。要多参加一些喜欢的活动,多做一些自己喜欢的运动,多做一些感兴趣的事情,用新行为和习惯来代替上网习惯。
如何防止青少年网络成瘾症的浅谈
孩子刚从母体身上分离的那一刻起,就会不由自主的让手指往嘴里塞,感觉意识没有形成之时,就有要吃要喝的本能…刚有感觉意识的那一刻,还是首先对能吃能喝的东西感兴趣,吃喝满足之后,才会对其他事因好奇而涉及,其后步入赶兴趣“好玩”行列。这说明人性的本能凝聚着一种原动力,除此之外,还有好奇心、原生情感等都承载着某种程度的原动力。
有了对“好玩”的关注投入,才会形成兴趣凝聚,因为兴趣凝聚或兴趣凝固承载着后动力,当然承载后动力的还有胆量突破、激情释放、挑战拼争、担当凸起等多方位。好玩的事毕竟有方方面面,成长的环境氛围也造成了不同孩子实践接触的不同切入点,也就有了【成长动态】的切入点,和兴趣凝聚或兴趣凝固的不同定位,于是就有了百人百色的个性喜好,喜好形成了习惯的行为模式即习好。
习好因人而异种类繁多,上网只是其一。上网习惯了,一旦锁定了兴趣凝聚即为【兴趣凝固】,这也表明这种习好承载了后动力,如同一个小孩子见了好吃的,就会有了身不由己进而情不自禁的向往。
如何抑制上网成瘾,就是抑制上网有兴趣凝聚或兴趣凝固,怎么办,当然是培养其他兴趣拓展,有了兴趣多元,才会降低上网兴趣凝聚的占比,也有心智拓展的其他办法…
一、抗衡上网的兴趣凝固,在于兴趣多元制衡,在于觉悟理念牵制
对于一般的孩子来说,智能拓展刚刚步入感知的起步阶段,还限于朦胧的感性认识入围阶段,还没有来得及建立自身的思维链,理性认识近乎零,生活阅历不足,心智拓展有限。只是处于心智拓展的中期阶段以前,未能形成迎合客观逻辑的思维链,经历苍白理悟不足,方可认定为心智不成熟。
一般龄幼孩子的内心除了本能,再就是情感依赖,还有好奇心及因好奇心引发的兴趣凝聚或兴趣凝固…
既然这般小孩还没有步入理性逻辑思维阶段,那只有感性思维了,跟着感觉走也就成为了平时行为的起动模式!正因内心就是一个完整版的感觉世界,跟着感觉走就是跟着本能走,跟着熟悉亲近的人(因依赖)而走,跟着好奇心带来的兴趣走…
人的本能是有饱和程度(极限)和周期性的,吃饱了的孩子总不会再想着吃,有了父母在身旁总不会再想着父母,由此决定了孩子的本能和依赖两项满足之后,只有释放好奇心跟着兴趣而走!
为什么孩子或自然界的小动物,一生下来就会不由自举的找东西往嘴里喂?因为本能是自然界一切生命的原生动力,也是这个原生动力支持了一切动物持有永衡的本能行为。
人的不同点在于有了一个能拓展智慧的大脑,人后天的激情释放和兴趣凝聚构成了后天动力…所以,一般孩子的行为,除了本能满足和情感依赖,就是因为好奇心的引导,有了“跟着兴趣走”!
孩子很容易因对动画片或网络游戏持有兴趣,而驶入一个虚拟世界,这方面的刺激更容易促成孩子的兴趣凝聚或兴趣凝固。兴趣凝聚(凝固)就自然性伴随着后动力!
再说人的后动力不限于某一方面,即使心态多元拓展还没有驶入兴趣之外的其它方面,一个孩童或青少年,也不会止步于原生动力,只公止于兴趣方面某一点,因为兴趣也存在多元。如果不开发兴趣多元,天天把孩子框在家,那除了看电视,也就只有看手机和电脑了,持兴驶入网络,势必会坐实上瘾!
现在一般家长还根本不知道,人行为模式存在原动力和后动力两方面,主要还是社会意识(社会智库)以及教育学领域,还没有发现人行为模式所承载的原动力和后动力两个概念,也就无法细化兴趣多元方面的探索,理论空白导致无数家长无所施从!
根本点,就是原动力与后动力如衡拓展,兴趣多元如衡,其逻辑就是多元兴趣提升,降低一元兴趣的占比,也就有了多元制衡。一个人即使有网瘾,也有七情六欲,其他兴趣总值大于上网兴趣时,网瘾自然退位于一般兴趣,无力与兴趣多元合力抗衡。
还有,随着心智的拓展,人生的追求理念有了凸起,自我世界有了人生目标,或者是有了责任担当,上网作为个人的趣味之兴趣,就如同人面对好吃好喝的酒桌一样,上网趣味刺激,只是与的即刻满足性质雷同的,是无力抗衡的。
人有了责任担当这个理念,才不会全力去寻找个人趣味,求玩的刺激;有了自尊心,才会拓起自尊的终极目标——寻找自我存在感价值体现,就会去挑战现实,追求个人的长远目标的拓展;有了自我觉悟的世界观,才会知知道“玩物丧志”,舍小趣,而关注长远拓展之路…
二、如何抗衡“虚拟世界”对青少年的兴趣入侵
现在生活条件好了,一般青少年都能满足丰衣足食,本能带来的原生动力因为相对满足而不明显,这就很容易让孩子的内心世界专注于兴趣上。
兴趣不局限于一点一面而是多方面的,为什么这个多方面的兴趣,赶不上网络来得快呢?这是因为家庭环境空间有限,网络有多频道有了丰富多彩的世界,动画片动感十足,趣味无穷,与孩子的“好动”的行为模式容易对接,也就有了“近水楼台就近捞月”之势,很容易俘获了孩子们的兴趣凝聚。游戏更有动感刺激,有了手动和感官的情绪潮对接,也容易收编人的激情释放动力,对于青少年来说,这也构成了后动力的叠加,让其他行为无力抗衡。
青少年走出家门出去面对生活实践少了,与外面的世界互动少了,好奇心的切入点少了,兴趣点投入室外的地方少了,当然没有了过多的兴趣点定位于户外。加之很多家长忌讳孩子出门好跑,认为框在家里更安全,也只能打开电视哄着孩子“”专注,这也构成了一个人为的导向——要孩子持兴趣入围电视,此情此景,孩子的兴趣不入围电视中的虚拟世界也难怪。
要切断孩子兴趣入围虚拟世界,就得让孩子离开电脑,家庭环境就那么大,大人能看电视,能不让孩子看吗?这就是一个孩子兴趣入围电视电脑的焦点话题。
本人到认为,大人有必要带着孩子参加户外活动,让好奇心在户外有了过多的切入点,一旦有了多个兴趣点定位,看电视入网络的兴趣占比大大降低,这就是一件好事!
只当有了多个兴趣点,才会让孩子构筑多兴趣点的广泛空间,不至于让自身持有虚拟世界的兴趣一个点独统!兴趣点多了,随着今后的心智拓展,心态多元也会有了主次,反而能建立全方位的心态多元支配平衡,反过来牵制心态一元(情结习好)的支配独大,或抑制一元中的某成分支配坐实出现独统局面!
当然,最有效的解读“制衡网瘾”逻辑,是解读关于人性自我的【成长动态】逻辑,因为【成长动态】包括着承载原动力及后动力最活跃的元素,可以从系列动态元素中看到承载后动力的主动点和被动点,有了不同元素承载原动力及后动力的排前靠后顺序,可以发现人行为模式的兴趣支配此起彼伏的置换逻辑…由于篇幅过长,只能在此搁笔…
思想人编写19年10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