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从其诞生至如今成为一门内容翔实、有自己独特研究领域的心理学还不到一百年时间。 教育心理学的独立以桑代克1913—1914年三卷本《教育心理学》的出版为标志。 教育心理学的思想观念可以追溯到古希腊、罗马时代,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具有丰富的教育心理学思想观点。近代的理性主义和经验主义们对教育心理学的一些基本问题也提出了各自的见解。 教育心理学的诞生直接受到心理学独立时期达尔文的进化论、高尔顿的个别差异研究、冯特的心理实验研究以及艾宾浩斯的记忆研究的影响。詹姆士这位美国心理学之父,曾提出将心理用于教育研究的主张,并出版论著《与教师谈心理学》。杜威则提出了自己的主义教育观。 桑代克是教育心理学中划时代的人物。在于他建立了S—R(刺激—反应)教育心理学理论范式。许多理论观点至今仍为人们所广泛引用。 桑代克之后,教育心理学研究基本上处于行为主义者的支配之下。早期行为主义者华生,对教育心理学中的学习问题进行了一系列的客观研究。操作行为主义者斯金纳的研究更系统、更全面客观,其学习理论观点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50年代以前,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研究在教育心理学中可以说占据着主导地位。但他们都没有超出S—R范式。他们的教育心理学理论主要集中于学习问题研究,应归于桑代克所提出的S—R范式之列。 格式塔心理学。格式塔心理学以韦特海默、考夫卡及苛勒为主要代表人物,提出了顿悟学习理论,这和行为主义S—R范式及尝试错误学习形成鲜明的对照。 托尔曼在教育心理学中是位颇有争议的人物。无论是行为主义的理论,还是格式塔的观点,他都采取“拿来主义”为我所用。这使他的理论既具有行为主义的特征,又具有格式塔心理学的整体观,并最终成为教育心理学中认知观的鼻祖。托尔曼以其认知学习实验闻名于世,这些实验包括符号学习实验、期待奖赏实验及位置学习理论及认知地图、中介变量、潜伏学习等重要概念,托尔曼的认知观得以建立。 皮亚杰提出其著名的认识论、认知发展理论及活动教学模式等,为此,皮亚杰被誉为发生认识论的创始人。现代教育心理学认知理论主流受到皮亚杰的深刻影响。 60、70年代,教育心理学研究发生了重大转折,这主要表现为S—R范式向认知范式的转变。 加涅对学习的层次、学习结果,学习的条件及学习过程作了深入研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教学观及教学设计原理。 布鲁纳提出了他的发现学习重要概念。 奥苏伯尔提出了著名的有意义接受学习观点,并对有意义学习进行了深入探讨。 班杜拉的观察学习理论。 罗杰斯的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韦纳的动机归因理论(韦纳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把成功和失败的原因分为3个维度,又把活动成功和失败的原因(行为责任)归结为4个因素,将它们结合起来就组成了“三维度模式”。他认为3个维度是内归因和外归因、稳定的归因和非稳定的归因、可控制归因和不可控制归因,4个因素是努力、能力、运气和任务难度。)。
谢邀!从学科研究内容和方法来说,心理学既是自然科学,又是社会科学。心理学从生理学乃至生物学为基础,结合物理、化学等知识,运用实验的方法,研究个体即群体心理现象产生和变化的规律。在这个角度,心理学可划归自然科学范畴。同时,由于心理现象的特殊性,无法完全转为感官现象。因而,在不能直接或借助各种仪器观测到的部分,只能通过间接推断和统计分析的探讨其规律。这又是社会科学的研究方法。所以心理学具有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双重属性。从另一个角度看,这个世界一共就有两种现象,一种是物质现象,另一种是精神现象。自然科学是研究物质现象的,社会科学是研究精神现象的,人文学科是研究精神产物的。心理学研究的是人,是物质现象和精神现象的统合体。因而心理学既属于研究物质现象的自然科学,也属于研究精神现象的社会科学。
心理学一词来源于希腊文。意思是关于灵魂的科学。现在关于心理学的解释也有很多种。但比较规范的解释是这样的。心理学是研究人和动物心理现象的发生发展和活动规律的一门科学。他即使理论学科又是应用学科。包括理论心理学和应用心理学。心理学是一门基础学科,但随着历年来研究的逐步加深,现在心理学学已经越来越普及到人们的日常生活当中。心理学的研究领域也越来越精细化。目前心理学产生了很多的分支。除普通心理学以外,还有生理心理学,认知心理学,理论心理学,实验心理学,比较心理学,社会心理学,教育心理学,发展心理学,医学心理学等等一分支从不同的角度来研究心理现象,但是任何一个分支都不可避免的要涉及对心理和生理现象总的看法。所以说从以上观点来看,心理学是一门基础学科,这是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可。近年来,随着研究的进一步加深。当代推理心理学应运而生。但要说推理高于心理学,我不认可这个观点,原因如下。一般来说,推理是属于哲学逻辑和心理学共同拥有的范畴及产物。推理作为一种工具和手段,本身就要借助心理学,哲学和逻辑学的内容和思维。它们相互关联,相互依存,本身没有谁高谁低的层级观念。它们是一个体系里相互关联的不同因素而已。其实心理学主要研究的是人的心理现象,其中主要包括人的情绪,意识和行动的外在表现形式。而推理的逻辑依据也恰恰关注人的这几个方面的内在关联。所以说推理并不高于心理学。谢谢,这是我的个人观点,也希望有机会与大家一起共同研究。
感觉分两部分: 一是,它是动物体的一种“需要”,动物们需要性刺激,需要食物,需要排泄,需要睡眠等等。也可分两部分:一是心理欲,二是行为欲。心理欲使你产生一种驱动,行为欲使你专心专一去做。这在的人们中已经看到了。但是在其它领域还没有佐证,在中,有时你很想要,但是你的就是硬不起,这就是心理欲和行为欲脱节的有力证明。一般的感觉都可以分为“心理欲”和“行为欲”。所谓“一朝遭蛇咬,十年怕草惊”就是心理欲在起作用。那些晕血、晕针、怕虫、怕花等行为的出现就是心理欲作用的结果。 二是感知,它是动物的一种“知道”。没有这类感觉,动物就不会产生满足,就是得到排泄,也还会有尿意,就是得到食物,饥饿感还会长存,就是有人陷害你,你也会孰视无睹,听之任之,而不会用动怒或威胁等手段来消除这种陷害。感知又分两部分:一是产生感块,二是产生知觉。感块可以直接成为记块,但不能成为思块(思维过程产生的结果叫思块),比如说你在聚精会神地看书,旁边有人轻轻地唱歌,虽然你还在看你的书,虽然你没有注意他的所唱,但是你却在你的大脑里产生过共鸣,也就是说该歌在你的大脑里产生过投影;知觉可直接成为记块(感觉在大脑内被储存叫记块),也可直接成为思块。知道其实就是一种思维,只不过是低级思维。 感觉心理学定义 感觉是事物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时,对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 人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是从感觉开始的,它是最简单的认识形式。例如当菠萝作用于我们的感觉器官时,我们通过视觉可以反映它的颜色;通过味觉可以反映它的酸甜味;通过嗅觉可以反映它的清香气味,同时,通过触觉可以反映它的粗糙的凸起。人类是通过对客观事物的各种感觉认识到事物的各种属性。 感觉不仅反映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而且也反映我们身体各部分的运动和状态。例如,我们可以感觉到双手在举起,感觉到身体的倾斜,以及感觉到肠胃的剧烈收缩等等。 感觉虽然是一种极简单的心理过程,可是它在我们的生活实践中具有重要的意义。有了感觉,我们就可以分辨外界各种事物的属性,因此才能分辨颜色,声音、软硬、粗细、重量、温度、味道、气味等,有了感觉,我们才能了解自身各部分的位置、运动、姿势、饥饿、心跳,有了感觉,我们才能进行其它复杂的认识过程。失去感觉,就不能分辨客观事物的属性和自身状态。因此,我们说,感觉是各种复杂的心理过程(如知觉、记忆、思维)的基础,就这个意义来说,感觉是人关于世界的一切知识的源泉。 感觉器是脑的工具,脑是借助于感觉器来反映外部世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