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手指着绘本读,有助于提高认字能力
在孩子一岁前后,可以根据孩子的兴趣情况来引导孩子认识颜色、形状,同样是把颜色和形状按照3-5种分为一组,家长每天拿同一组给孩子认识,一周后换下一组。
识物绘本优先选择孩子熟悉的事物给孩子看,后面依据孩子的兴趣喜欢来逐渐越来越深的认知阅读。
"做绘本"是什么意思?
这个问题我可以回答。从儿子三岁上幼儿园开始每天坚持亲子阅读,过去的3年里读过的绘本大概有一千多本。根据自己的经历和感受分享一些经验和方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很多人可能会觉得,给孩子读绘本很简单啊,文字那么少,照着读完就是了。因为在我们的眼里绘本就是图多字少,特别简单的图画书。我们总以为那些图画就是用来吸引孩子的,增加点色彩。文字才是主要内容,才是故事。因为孩子不识字嘛,所以我们就要读给他听。真是这样吗?当然不是
我儿子小的时候,尽管不认识字,但是经常拿着绘本看的入迷。有时候哈哈大笑,有时候伤感,有时候惊叹。他居然能读懂。而且我确定他理解了书中的内容。很多妈妈应该也有过这样的经历。这是怎么回事呢?
日本绘本之父松居直在《如何给孩子读绘本》这本书里写到:
绘本不是文 图,而是文×图。因为插图也在以自己独特的讲述故事,如果不结合文字来仔细地读图,就无法读懂绘本里的整个世界。
图画不是用来看的,而是用来读的。孩子就是通过读图读懂了故事。而这恰恰是我们常常忽视的。所以只读文字,只能读懂文字的阅读,并不是读绘本的好方法。会让它们失去很多价值。
在给孩子读之前做好准备。就像做很多事情一样,读绘本也需要准备。在拿到绘本后,自己先看几遍,了解一下作者、了解一下书的结构和特色,了解一下作者想要表达的是什么。很多绘本会赠送导读,不要随手丢掉,那里面藏着很多有用的东西,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理解一本书。
仔细的去读图,学会去读图。越是优秀经典的绘本,图画里越是藏着很多秘密,很多细节,很多趣味,甚至是文字里读不出来的故事。那我们就要仔细的去看,一个画面一个画面的去看,去找,去发现。也要注意画面之间的连续和变化。用这样的去阅读,不仅会让故事的趣味性更强,而且也能让孩子总是发现惊喜。当然很多时候,孩子才是读图的高手,总是能发现隐藏的细节。这也是绘本阅读中的乐趣。
有感情的去读,读出情感,不要敷衍,读的像白开水一样。很多人读绘本就是照本宣读,不管情节如何变化,不管人物的喜怒哀乐,反正就是照着读。孩子的感受自然不好。在我们家,我儿子一开始就分了工,妈妈读绘本,爸爸读科普书。就是因为爸爸读的故事不好听。
刚开始他不知道为什么不好听,就是觉得喜欢妈妈读。后来大点了就说爸爸读的没感情。笑的时候不开心,怒的时候不生气,伤心的时候不难过,惊喜的时候也不激动。所以在给孩子读绘本的时候,为了能够让他有更好的体验,真正的进入奇妙的阅读世界,我们要注意语速、语调和故事本身的情感表达,要通过自己的朗读把它们读出来,让孩子能够感受到。
不要把自己的感受告诉孩子,非得让他听出点大道理。在这个教育焦虑的大环境下,我们总是很功利,很急切。就连读绘本都觉得必须得让孩子体会到背后的道理,才算是有用。孩子要是没听出来,就把自己的道理讲给孩子听。大家真别这样做,会让阅读的乐趣大打折扣。同样的绘本,我们听出的可能是道理,而孩子感受到的就是好玩,有趣,就是喜欢里面的人物或者某个情节。这样就足够了。亲子阅读最大的意义就是让孩子感受到阅读的乐趣,拥有良好的阅读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