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家庭心理 > 家庭关系

孩子敏感:如何让孩子更好地理解他人的情感?(孩子患有儿童情绪障碍症该怎么办)

孩子患有儿童情绪障碍症该怎么办

孩子在幼儿时期胆怯、敏感或过分依赖者易产生情绪障碍。家庭因素和不良的教育、对小孩过度保护或过分严格苛求、态度粗暴等都可能使儿童发生情绪障碍。

幼年时期遭受精神创伤,导致深刻的情感体验也会使孩子患上儿童情绪障碍症。家长要正确教育孩子,改善家庭环境,以减少对患儿心理上不良的影响。

对待儿童情绪障碍症患儿有以下疗法:一、对症药物治疗:

1、若有焦虑和恐惧等症状,可以选用抗焦虑类的药物,如安定、硝基安定等;或者选用小剂量的三环类抗抑郁药,例如多虑平和阿米替林等进行对症治疗。

2、适量的氯丙咪嗪对儿童强迫症和抑郁症均有较好效果。

3、若有癔症情感暴发、冲动哭闹者,可服用小剂量氟哌啶醇、安他乐、氯丙嗪等药物缓解症状。二、心理疗法:心理疗法是治疗情绪障碍的重要方法。

包括支持性心理治疗、行为治疗、认知治疗、家庭治疗、游戏治疗、精神分析治疗。行为治疗、家庭治疗可以适用于各年龄的儿童,认知治疗、精神分析治疗适合于青少年和认知。

家长和老师要耐心教育引导,帮助患儿克制情绪上的障碍,树立勇敢坚强健全的性格,鼓励他们积极参加集体活动,改善情绪,增进交往,使他们更好地适应环境。

家长应认真倾听孩子的内心世界,了解孩子的想法,帮助他们走出内心的困境。

线上问答内容仅为参考,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到正规医疗机构就诊

如果一段感情,老是让我伤心流泪,极端敏感,我该怎么办

我认为这个问题遵循问题大小原则,衡量出现的问题影响大小,优先通过交流沟通。

爱人/伴侣是我们一辈子最亲密的关系,是与自己共度余生、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正是因为这种不可或缺性,伴侣之间出现不和谐,产生隔阂,甚至相互仇视会严重影响我们生活和工作,也有可能以后让孩子从小置身于紧张的家庭环境压力,造成性格缺陷等不利影响。

因此,必须消除问题。我相信既然你们一同走进过热脸,当初肯定是彼此相爱的。只是之后的生活中他的性格、行为和感情出现了变化,导致你们出现间隙,如果是因为经常吵架冷战,缺乏情调 经常出现小矛盾这种问题,联系你们可以坐下来沟通下,情侣之间有问题是正常的,吵吵闹闹也正常,不要拒绝沟通,阻断交流的机会。如果对方的问题是家暴、出轨、性取向等这些原则性问题,沟通是很难解决的,建议可以分手。

不幸的婚姻无法将就,只会给双方带来痛苦,为了关心你的父母,你疼爱的孩子,及时抽身,避免越陷越深。


自尊心强、敏感、易受伤、玻璃心的孩子该怎么教育

每个孩子都是带着自己的天生气质来到这个世界的,有的向外奔放,有的偏内敏感……对于天生敏感的小朋友,面对陌生环境更容易产生畏惧,也看起来似乎更加的“玻璃心”。

作为爸爸妈妈,我们首先要有意识和能力去分辨自己的孩子天生是什么样的气质,然后有针对性的跟孩子沟通和相处,对于天生敏感的孩子,《游戏力》中的轻推是一种有效的,当孩子出现畏惧、退缩、哭闹等状况时,站在孩子身旁,不放弃也不强推,帮助孩子一点一点克服内心的障碍,这个过程可能会比较漫长和反复,但对于内向敏感的孩子来说,是比较有帮助的一种。

对于另一类的敏感和玻璃心,我们经常会看到很多例子。比如孩子承受不了一丁点儿不同的意见,遇到问题不是想办法解决,而是瞬间崩溃大哭不止。这样的一种脆弱的倾向很可能与我们日常的教养方法有关系。

如果当孩子出现这样的状况,我们要自检一下,有没有在孩子更小的时候,Ta一提出要求,就立刻满足,导致孩子习惯了以自我为中心,一旦日后在某些事情上得不到满足,强大的失落感会导致情绪或行为失控。

或者将称赞和夸奖奉为圭垚的爸妈,因为没有掌握正确的鼓励,而盲目地用棒啊、聪明啊夸奖孩子,导致孩子的虚荣心被极大地激发起来,以至于真正遇到挫折,孩子就会表现出输不起。

我儿子有一段时间,无论玩什么游戏只要中间遇到困难,立刻着急变脸大哭不止,每次遇到这样的情况,我先允许他哭一会儿,然后告诉他,哭不能帮助他把事情做的更好,下次可以先考虑一下怎么才能把问题解决。在实际的过程中,他依然遇到问题还会着急,但是每次都比上一次要好一些,有耐心一些,每次,我都会用非常肯定的语气表达我对他进步的鼓励,渐渐的,到现在,他基本上能做到遇到问题先想办法,而不是立刻发泄情绪。

所以对于“玻璃心”的孩子,我们更要给他们理智的爱,不是一味地呵护,也不是拒绝接受孩子表现出来的脆弱,既要保护好孩子的自尊心,也要告诉孩子,面对挫折的时候怎么去应对。

两个孩子相差三岁,老大现在很敏感,怎么平衡老大的心理

您好,我是心理咨询师小鹿,很高兴回答您的问题。

如衡老大的心理,这个问题在多子女家庭中非常普遍。您能提出这个问题说明您很在乎孩子的心理健康。儿童的心理就像生理一样需要很多营养供给才能健康成长。要解决问题,首先需要儿童的心理特点,然后予以接纳、尊重、理解。

无条件的爱,拒绝“比较”

父母给予孩子的爱应该是无条件的,不是孩子乖、听话才爱他,而是因为他是他而爱他,爱这个人而非外在的附加条件。

但事实往往是父母对孩子的期待会随着孩子年龄的逐年增长而增加,给这份爱附加了很多的条件……

“你听话,我就爱你”

“你考第一,我就爱你”

“你按时睡觉,按时起床,我就爱你”

“你礼貌、大方,懂得分享,我就爱你”

………

两个孩子不管相差几岁,性别相同还是不同,父母总是会不经意的进行比较,而比较不管是胜出的那个还是败北的那个,都会让孩子的心理发生问题,影响孩子的行为乃至性格人格的发展。

我曾接待过一个咨询的妈妈,这位妈妈觉得老大是魔鬼,就是天使,如果家长不改变态度思想,可以想象被贴上了这样的标签的两个孩子未来会如何成长……

孩子经常需要确认自己在父母心目中是不是最重要的那个

如果孩子确认自己在父母心中是最重要的,也就不会“搞事情”求关注。

之前一位妈妈咨询的问题:这位妈妈自己已经觉得很努力的在陪伴两个孩子,可两个都说妈妈偏心,偏向另外一个孩子。也因此,经常发生和矛盾,让这位妈妈很头疼。

建议:

父母尽量安排时间和每一个孩子单独相处陪伴,让孩子收获到“唯一”的爱。

不要说“你长大了……”

“你是老大,你长大了,应该……”

这样的语言背后是指责、不接纳,会让孩子更加叛逆,不想长大,甚至出现心理的退行,因为潜意识可能告诉他如果不长大可以获得更多的爱。

所以,越是这样教育引导孩子,越容易起反作用。

不要说“你是哥哥/姐姐……”

你是哥哥/姐姐,应该让着弟弟/妹妹……

你是哥哥/姐姐,应该懂事……

你是哥哥/姐姐,应该要分享……

每个孩子都是平等的,应该平等的享受父母的爱、零食、玩具、游戏的时间……,“你是哥哥/姐姐…”也是一种道德绑架。因为弟弟妹妹小就可以多获得一些,犯了错可以获得很多的原谅,这就是不公平,会引发老大的不满和叛逆,影响亲子关系,兄弟姐妹之间的关系。

尊重老大的权力,不因为大就要受委屈,也不因为小就可以受到额外的照顾。

父母应该避免参与孩子之间的矛盾和

父母应该避免参与孩子之间的矛盾和,让孩子们自己解决,这也是他们成长需要学习的课题与技能。

父母参与孩子的矛盾,会导致矛盾的升级——把孩子之间的小矛盾升级为父母更爱谁,谁更重要,反而不利于问题的解决。

一碗水很难端平,无论父母倾向于哪一个孩子,结果都是错的。最好的就是不参与,把问题留给孩子们自己,通常这样矛盾也就弱化了,一次次解决问题的过程孩子们会慢慢学会相处,老大也更容易表现出包容、大度、谦让。

多给予老大肯定、认可、鼓励

多给予老大肯定、认可、鼓励,越长大要承担的责任越大,要满足的期待越多,所以要多给老大一些理解和鼓励、认可。

对于老大而言,总会有一种“属于自己的爸爸妈妈被抢了”的感觉,照顾二宝的同时老大不容忽视。

也可以让老大参与到照顾二宝的过程中来。让老大有参与感,同时也是对老大的信任和重视,一举多得。

相关文章

热门搜索: 瑜伽可促进心理健康助摆脱抑郁消除焦虑(瑜伽调理心情缓解抑郁篇) 心情抑郁,应该看精神科医生or心理咨询师?(心情抑郁,应该看精神科医生or心理咨询师吗) 心情抑郁,应该看精神科医生or心理咨询师?(心情抑郁,应该看精神科医生or心理咨询师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