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前焦虑想哭,这个时候要转移自己的注意力,多做一些自己感兴趣的事情,控制好自己的情绪。
谢谢邀请:
回答:♥家长的分离焦虑是担心宝贝到幼儿园不适应……宝宝总要长大,这是不争的事实,幼儿园可以为宝宝提供的,是一种有准备的环境,宝宝能够参于其中,感到自由和安全,是一种游戏化的课程。幼儿园里有欢声笑语,也有眼泪和挫折,最重要的是宝宝在幼儿园会不断进步,会学习到更多的知识和技能,这正是孩子在成长的道路得到的最好礼物。妈妈必须要自我克制和强大,在宝宝面前要显得平静和开心,给宝宝传递一种上幼儿园并不是跟妈妈分开,而是宝宝长大了应该有新生活的感觉。
告诉宝宝你己经是个勇敢的孩子了,妈妈相信你,就算独自在幼儿园也不会害怕,能听老师的话,按时吃饭,和小朋友们好好相处。幼儿园有好多好玩的东西,老师会讲有趣的故事,会带小朋友们一起愉快的做游戏……如果你不上幼儿园就没办法和幼儿园的小伙伴一起玩了!宝宝老师能告诉你很多爸爸和妈妈不知道的事情。比如星星为什么会眨眼睛,天空为什么是蓝色的?这些你好奇的问题妈妈没办法解释给你听,但老师不一样,她们会用你能听的懂的,耐心的讲给你听,让宝宝能学到很多,宝宝你要好好学,回到家再讲给妈妈听好不?你不是最爱当小老师吗?这时你看着宝宝的眼晴,相信宝宝眼晴里会有一道光在闪烁。此时妈妈应该跟宝宝击个掌说宝宝,妈妈爱你,你放学妈妈准时到校接你回家……让宝宝感觉有感全感。
孩子总会在我们看不见的地方长大,一旦适应了幼儿园的环境,他们便开始发挥自已的本领。其次新入园的宝贝的哭闹,情绪不稳定是普遍存在的,家长应该相信幼儿园,相信老师,相信孩子。家长和老师要通过家园的相互配合,形成教育合力,共同帮助孩子顺利度过“焦虑期”,让孩子们尽快适应幼儿园生活。♥
谢谢点贊,评论,转发和关注我头条号的朋友们!♥
就像每周一我们要上班一样的心情,甚至更恐怖。所以开学前需要提前做心理建设:1、保持生活的规律性有利于建立孩子的安全感,比如每天几点喝奶、几点睡觉、几点洗澡、几点外出等,最好能有稳定的规律,即使在家也能确定一件“上学的事”,比如今天的任务是做什么,每一天都有渗透,而不是,突然一天告知孩子,要上学了。2、越来越多的家长都意识到了陪伴的重要性,但有时候陪伴又会过了火,陪伴反而变成了打扰,这种打扰不利于练习孩子的独处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不管是生活,还是思想,孩子都需要一定的独立的空间,在这个独立的空间里能不断培养自己的学习能力。所以平时可以在孩子情绪平稳的时候适度给他留有一定的空间和时间,循序渐进,让孩子逐渐培养独处的能力,而不是在遇到分离焦虑的问题时临时抱佛脚。4、不要把分别仪式搞得太惨烈,比如在家长即将外出时,大人的表情要看起来很愉悦,也要给孩子拥抱和亲吻,跟孩子说再见,并告知他自己回来的时间,然后离开,一定不要孩子哭,大人也哭,也不要一次次的折返回来观察孩子的表现,离开就是离开。5、处在开学前分离焦虑阶段的孩子睡眠质量也会受影响,所以这个阶段要尽量和孩子一起享受睡前的亲子时光,比如读书,抚摸,音乐,唱歌等,让他获得满足感。
面对宝宝的入园焦虑,妈妈应该怎么做?
上周末家族聚餐,表姐和我吐槽,说3岁的儿子要去幼儿园了。不夸张地说,自己提前三个月就开始做准备了。训练孩子自己穿衣、吃饭、上厕所,睡眠作息也调整好了。但自己还是焦虑,似乎比儿子还要紧张……
其实,入园焦虑是每个有孩子的家庭,不可逾越的门槛。尤其是妈妈,更是对这个词充满了心酸与无奈。
作为妈妈,我特别理解表姐的心情。
小豆丁能否适应幼儿园的作息呀?
自家孩子自理能力不强,和别的孩子一比没有自尊怎么办?
一个班里那么多孩子,老师能照顾得过来吗?
作为和孩子情感联结最深的妈妈,如果一直担心无法调整的话,那么她的担心,往往就会变成现实。
不信?其实这个说法是有科学依据的。
根据自我实现预言理论,如果你对他人怀有某种预期,那么这种预期将会不自觉地引导着你对他人的言谈举止。而最终的结果,就是这一系列的行为将最终导致他人朝着你的预期“努力”,使得预期实现。
如果表姐从心里认为,自己的孩子不适应幼儿园的生活,那么最终就是孩子一定不适应幼儿园的生活。因为她的所作所为,都是从潜意识里告诉孩子,你会有分离焦虑、会不合群等。
与之相对的,是皮格马利翁效应。讲述的是塞浦路斯的王子,皮格马利翁,爱上了自己雕塑的少女像。就日夜深情凝视,最后少女竟然活过来了,两人结为伉俪。
这个故事就说明,暗示的力量是无穷的。在父母的正面暗示下,孩子会不自觉地对入园充满信心和期待,行动也会积极,最终习惯了幼儿园的生活。
所以,从此刻开始,焦虑的父母们,尽量控制住自己的焦虑,做个可以接纳自己情绪的家长吧。
因为这就是人生:只有经历磨难的成长,才能百炼成钢呀。
我是漫风点点,关注我,一起成为不那么焦虑的父母吧!
注:图片来自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