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心理教育 > 青少年心理

经典被害妄想症的事例(被害妄想症有遗传吗)

被害妄想症有遗传吗

先通过有一个典型的案例来帮助大家理解一下什么叫被害妄想症,顺便感受一下被害妄想症的可怕。

一位37岁的李任远(化名)是一家企业的高级技工,妻子和孩子在老家生活,李任远则每个月回去一次,与妻子和孩子团聚,就在去年春节放假时李任远邀请自己的老同学袁某来家里做客,同学当晚留宿在李家。可是第二天,李任远发现妻子的鼻子上有一道划痕,竟然认为是同学袁某调戏妻子所致,袁某百般解释,仍然没能让李任远释怀,,袁某匆忙请了一位他们都认识的老同学帮助说和,依然没有把误会解除,反而让李任远把他们都列入与妻子有染的怀疑对象。他为了找出,辞掉了工作,在家里也是时常发火,轻则骂妻子,重则打妻子,妻子无法忍受,跑回娘家去了。李家出了这样的事,亲戚、朋友和同学都纷纷来劝导李任远,可是“妻子被夺、谋财害命”这八个字已经占满了他的脑海,谁若劝他,谁就是他怀疑的对象,他哥哥,嫂嫂、姐姐和同学都被他认为是心怀鬼胎,男的与妻子有染,女的都是谋他财,害他命。

终于有一天晚上,李任远对他的老同学王某连砍数刀,致王某当场死亡。原因是王某说了句“你不想要家了吗?”就被他认定是夺他妻子的坏蛋。

在逃的李任远把他的亲友都列为报复对象。他陆续又将他4个哥哥全部杀死。案发后,李任远终于被警察抓住,他对自己的犯罪事实供认不讳。

看了上面的故事,大家或许已经认识到被害妄想的可怕。

被害妄想症是精神症中最显著的症状之一,是指患者始终相信身边的一些人对他进行监视、打击、陷害或是威胁等。在被害妄想的支配下,患者会拒食、控告、逃跑、伤人、 自伤等行为。以我们正常人的眼光看,就是无中生有的、自以为是的糊思乱想。但患有些病的患者却无法用自己的意识来控制这些所有的不切实际的妄想。

被害妄想症属于精神症的其中一种,从生理的角度来讲,他与人体中一种神经递质——多巴胺和5-羟色胺有着一定的关系。从心理及社会方面来讲同家庭互动模式,生活压力,童年的经历以及家庭经济状况。

精神症是存在遗传因素的,所以被害妄想症自然也存在遗传问题。首例收养研究结果发现:在那些生母为精神症的病人的收养儿童中,47人中有37人被诊断为精神症,控制后55位被收养者中还有9位被诊断为精神症。这表明,儿童不一定要被是精神症的母亲抚养长大后才会患有精神症。从而也说明了,基因在这种精神症中起着一定的作用。


有被害妄想症的人看到的世界是什么样的

在一般人群中,约有 10-15% 的人有着偏执妄想的想法。这其中更是有 3% 的人,他们妄想的严重程度与精神症患者有得一比。有意思的是,研究显示,在某钟场合会产生偏执妄想的人,在其他场合也会出现类似的妄想:假如你觉得你可能会被外星人绑架,那么你可能也会觉得你的同事总是用一种很奇怪的眼神在看你,你还可能会觉得食堂里人们发出的笑声是因为他们在嘲笑你。像这样偏执妄想的想为你量身定做一个只是以你为中心的世界,就类似于约瑟夫 K 的世界(卡夫卡小说《审批》中患有被害妄想的主人公)。

那么在什么情况下你可能会产生这种严重程度的妄想呢?在意他人对自己的看法和期望是一件再自然不过的事情。在和一个人开始交往前,我们希望能能弄清楚这个人究竟会是敌人是朋友。当在我们无法做出准确的判断时,把一个人假设成敌人能有效帮助我们避免潜在的背叛。然而,问题就在于,这种人类认知中有着重要意义的警觉性如果太过频繁地出现,这就很容易令人的思维变得混乱。对于有着偏执妄想的人来说,这更会令这些人的人际关系变得一团糟。会有这样的猜测是因为我们都没有能没看穿他人的读心术,所以我们需要从他人的一言一行中揣摩他的想法。烦偏执妄想的人却总是会带着充满怀疑的态度去解读他人说话和渴望发现他人行为中的蛛丝马迹。

大脑的超级威胁探测器

在对双胞胎的研究中,研究就发现,遗传特征和童年创伤(例如、任何形式孤立)都会对偏执妄想症产生大致相同程度的不良影响。其他同类的研究也发现,产生妄想和大脑部分负责读取社交信号脑区异常的活动有着密切的关系,特别是大脑杏仁核。杏仁核负责探测潜在的威胁和感受不同强度的刺激。与普通人相比,偏执妄想者的杏仁核则格外活跃。一个在约瑟夫K身上最常见的偏执妄想特质就是,他很难摆脱自己这种被害妄想的想法。偏执妄想者在精神上经历的变化使得这类人总是过早地得出结论,并在随后难以摆脱这种受的想法。这说的其实就是“认知僵化”,这类患者所有的推理能力都投入到了自己的偏执信仰去了。在对进行的进一步谈话中,除纯粹的恶意外,2/3的偏执妄想症患者都无法给出其他任何客观的理由来解释为什么自己总觉得有人要害他们。

来自牛津大学的神经学家 Daniel Freeman 就曾做过大量的研究去试图弄清各种可能会对偏执妄想症产生影响的因素。他在计算机科学家合作中,创造了一个模拟现实 (Visual-Reality) 的虚拟环境,实现了对实验参数完全控制的目的。举个例子,在他们的一项实验中,VR环境被设置成了地下火车的车厢,其中虚拟人物在窃窃私语且不断发出笑声,而且这些人在对参与者的注视都给出了相应的回应。这些虚拟人物的表现都被设置成中性的状态,研究这借此来观察所有参与者对这些被观察、被嘲笑时给出的反应,从而判断他们哪些人有着偏执妄想。

我们都有偏执妄想吗?

研究就发现在参与实验的普通被试者中,有超过40%的人都曾有过至少一个类似偏执妄想的想法。这进一步说明了,即使妄想在一般人群中并不常见,但许多人还是不定期地冒出一些偏执妄想。感到焦虑的人则出现偏执妄想的几率则更大。因为焦虑的人对别人对自己的看法十分敏感,他们也往往有着认知僵化或有过一些压力事件(如待或被霸凌)的体验。研究人员渴望在未来对遗传、神经生物、认知、社会和心理因素等对偏执妄想可能产生的影响能有更多的了解。

妄想症是什么样的

感谢邀请。

妄想是精神病的一种常见症状,一般来说,如果具有以下三个特征(缺一不可),否则就不是妄想。

1.对于荒谬、不切实际的妄想的内容坚信不疑,不接受任何反驳,比如幻想中了500万,真的会去店说我中了500万,并且索要奖金,任何人都劝说不了。2. 妄想的主角一定是我,比如别人想要谋害我,我的老婆一定和别人有不正当关系;他的眼神,就是对我不友好。3.这种想法身边没有第二个人这么认为。

而大多数人并不是妄想,应该成为幻想,就像阿Q的精神胜利法一样,遇到困难,就在幻想中使得心理得到满足,从而调节情绪。比如幻想中了500万,然后就想着自己怎么花这个钱,其实心里知道这是假的,但可以让心里得到满足。

所以,千万别把妄想和幻想混淆了,幻想人的正常心理行为,妄想是一种病态的。

如果觉得满意,欢迎关注我的头条号,定期更新原创科普文章。

相关文章

热门搜索: 瑜伽可促进心理健康助摆脱抑郁消除焦虑(瑜伽调理心情缓解抑郁篇) 心情抑郁,应该看精神科医生or心理咨询师?(心情抑郁,应该看精神科医生or心理咨询师吗) 心情抑郁,应该看精神科医生or心理咨询师?(心情抑郁,应该看精神科医生or心理咨询师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