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心理健康 > 心理疾病

心理学中思维的核心(如何理解人的心理现象)

如何理解人的心理现象

普通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的一般的共同规律的科学.它概括了有史以来人类对心理现象认识的最一般原理的理论精华,荟萃了各个分支心理学、各大心理学派的心理研究成果.因此,普通心理学是心理科学中的一门最基本、最普通然而也是最重要的基础学科.它既是人们心理学知识的入门,又是众多分支应用心理学的理论基础.
人的心理现象,是宇宙间最复杂的现象之一.人类很早以来就对这种现象发生兴趣,孜孜探索,直至今日仍在不倦地力图揭示它的发生、发展和内在规律性以及它的本质.
人的心理现象虽然极其复杂,但又为我们最为熟悉.因为, 一个正常而健康的人,时时刻刻都在不断地产生着心理现象,并能自我意识到在自己身上发生的这一切.如我们能看到颜色、听到声音、尝到味道;能回想以前经历过的一些事情;能动脑筋,进行种种发明创造;能设想自己未来美好的情景.在这同时,我们还会在内心中产生一种复杂的体验,如高兴、愉快、满意,幸福以及痛苦、忧愁、悔恨、内疚等等.这些发生在人身上的种种复杂的精神现象,即是普通心理学称之为的“心理现象”.
为了研究方便起见,普通心理学一般,将心理现象分为“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它们包容的具体内容见下:
(一).心理过程:
1).认识过程:感觉、知觉、注意、记忆、思维、现象
2).情感过程:
3).意志过程:
(二).个性心理:
1).个性倾向性:需要、动机、兴趣、信念、世界观
2).个性心理特征:能力、气质、人格
普通心理学的整个内容体系,就是由对上述的人们普遍存在的各个具体的心理现象研究所揭示的规律所构成的.
因此,普通心理学主要阐明下列心理学问题:
1.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官的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例如,对眼前的一个苹果,我们可以看到它的大小,形状、颜色,能闻到它的水果香味,咬一口能尝到它的味道,用手触摸能知道它的表面是光滑冰凉的.当然,假如它能发出响声,我们也能听到它的声音.这“看到”、 “听到”、“尝到”、“闻到”、“触摸到”,就是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肤觉等各种感觉.
2.知觉,是人脑对作用于我们感觉器官的事物的整体属性的反映.知觉比感觉要更复杂一些.知觉是在各种感觉的基础上产生的.如当我们对苹果的颜色、大小、形状、味道、香味等的属性都了解以后,我们也就获得了对这个苹果的整体的全面的认识.这就是对苹果进行了知觉.知觉因反映的事物的性质不同而分为空间知觉、时间知觉和运动知觉三大类.普通心理学除了对这些知觉进行研究外,还对错觉、幻觉等一些特殊的知觉进行研究、分析.
3.记忆,是人脑对过去感知觉过的事物、经验的反映.它是一种比感觉和知觉更为复杂的心理过程.例如我们过去看过的一部电影、电视或一本书,过了一些时候再观看或阅读它们时,我们能够认出;这是我们以前看过的或者不用看也能在脑海中:将它们的主要内容或情节回忆出来,这就是记忆现象.记忆对我们的学习、工作、生活的意义非常重大,因为,一个人一生的所有知识经验的积累几乎都是靠记忆来实现的.因此,“记忆”一直是普通心理学所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从19世纪末叶,德国著名心理学家艾宾浩斯首先闯入记忆这一研究领域,直至今日的用电子计算机和信息工的观点对记忆进行研究,近一百多年来,人类探明了感觉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的种种特点及规律,并开始将发现的一些记忆规律用于实践.普通心理学记忆部分的内容,就是概括地介这些研究成果.
4.思维,是一种更高级的心理过程,是人脑对事物的本质属性进行概括与间接地反映.在实践活动中,我们肯定都要去解决所遇到的种种问题或难题,如求证一道几何题、写一篇文章、进行某项技术革新、设计某项工程方案等等,这些主要都是通过“思维”来完成的.思维也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思考.思维的过程是通过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以及具体化等环节而进行的.思维的形式通过概念、判断、推理而体现出来.思维的种类主分为动作思维、形象思维、抽象思维以及非形式逻辑思维、形式逻辑思维.另外,思维与语言的问题,也是普通心理学有关思维章节中所着重要阐述的问题.
5.想象和思维一样,也是一种高级的心理过程.它是人脑对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而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例如,我们没有到过大卓原,但读到“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底见牛羊”的诗句时,我们的头脑中就会浮观出一幅在蓝蓝的天空下面是一望无际的大草原,茂密的牧草在微风下波浪起伏,肥美成群的牛羊在牧草中时隐时现的草原牧区景象,又如“孙悟空”,“猪八戒”等艺术形象的塑造过程等等,就是想象.想象不是凭空进行的.它总是在以前感知觉过的事物并通过记忆而存留在头脑中的表象的基础上进行的.想象,实际就是对记忆表象的一种加工改造和重新的组合.想象,是创造活动的一个重要的必要因素.可以说,一个科学发明创造、一切文学艺术形式的创造,都无不是想象与思维的结果.想象有无意想象、有意想象,再造想象、创造想象以及幻想等种类.
6.情感,是人们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时所产生的一种态度的体验.如因取得好的成绩与进步而感到高兴,因遭受到失败而感到痛苦,因遇到危险而感到恐惧,因自己的过失而感到悔恨等等,都是情感的表现.情感总是与人的需要联系在一起,并总是通过一定的行为表现出来.如高兴时的眉开眼笑、手舞足蹈;愤怒时的咬牙切齿、怒发冲冠;悲伤时的神情暗淡、泪流满面;恐惧时的毛骨怵然,浑身发抖等等.显然,情感活动与人的血液循环以及肌肉、腺体的生理活动有着很大的内在联系.情感的种类、特征、性质以及情感的发生发展的规律等,是普通心理学所要阐明的内容.
7.注意,当我们在感觉、知觉、记忆、思维以及想象的时候,都必须全神贯注,聚精会神,这样才能看得见东西,听得清声音,才能牢记在心经久不忘,才能迅速正确地解答问题和进行创造活动.这种聚精会神、全神贯注的状态,普通心理学将之称之为注意现象.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事物的指向与集中.注意,不是一种独特的心理过程,它总是附属于其他心理过程,如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而存在的,并伴随进行始终.如果没有注意,心理过程就会处于一种无目标的涣散状态而使人无法有效地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所以,注意也成为普通心理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问题.日前,主要在于对注意的种类、性质、特征以及如何提高人的注意力的研究.
8.意志,人们对一切客观事物认识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改造它、利用它来为人类服务.这种有计划、有目的地认识和改造客观现实的行动,普通心理学称之为意志行动.支配这种行动进行到底,达到预期目的心理过程,叫做意志.意志实质是一种调节、支配、控制人的行为的内在精神力量,它可以使人们在行动之前自觉而明确地确立目的,并使人们在达到目的的整个过程中能自觉地克服重重困难,能外来的种种诱因,能不受外来的种种影响与干扰,从而,使自己的行动始终不偏离预定的轨道,最终,实现目标,达到预定目的.有关意志的内容,也是普通心理学所要阐述的一个重要方面.
普通心理学除了研究人的认识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等共同的心理特征外,还要研究人的心理差异,即人的个性心理.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如何通俗易懂的去解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这里有一个争论不休的话题是,思维和存在,物质与意识是否等价。

如果通俗易懂的理解思维与存在,用一句话简单的概括便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那物质与意识呢,更像是佛家的禅语,讲世间一切皆是人的念头。

我们常常讲到“精神、思想、灵魂、意识、思

意识 思维 思想 精神 灵魂,“我是人”这是意识。 “我是个人”这是思维, “我是一个人” 这是思想, “我是一个男人”这是精神, “我是一个成年的男人”这是灵魂。

谁可以通俗易懂的举例讲解什么是思维体系,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就是思维体系。具体问题加上具体分析,就是思维体系。

什么是批判性思维

批判性思维是西方人最主要的优点之一,是西方教育的最大优点所在,也是西方国家培养的人才知识不一定非常丰富,但创新能力却特别突出的根本原因所在。相比较而言,西方教育从小学到大学对学生施教的重心不在于知识的积累,而在于培养和锻炼学生的这种思维能力以及随后的动手能力。这是值得我们充分关注,并高度重视的一个特点。

要回答什么是批判性思维这个问题,先要搞清楚“批判性”的真正含义。批判性的原文是critical。由于众所周知的历史原因“批判”一词经常会给国人一种否定,乃至“口诛笔伐”的联想,显然这与此处的critical是不相符的。critical 一词有许多不同的意思,如:

1.紧要的,关键性的,

2.批评的,批判的

3.评判的,爱挑剔的

4.必不可少的,紧缺而必须的

在critical thinking 一词中,critical的意思应该更接近于第三个意思,即“评判的”或“爱挑剔的”。

评判性思维在西方具有悠久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期著名的苏格拉底提问法,即当时就名声大噪的评判性思维教学法。先来看一个例子:

什么是道德?

苏格拉底问一个学生:“人人都说要做一个有道德的人,但道德究竟是什么?”

学生说:“忠诚老实,不欺骗别人,就是有道德的。”

苏格拉底问:“但为什么和敌人作战时,我军将领却千方百计地去欺骗敌人呢?”

“欺骗敌人是符合道德的,但欺骗自己人就不道德了。”

苏格拉底反驳道,“当我军被敌军包围时,为了鼓舞士气,将领就欺骗士兵说援军已经到了,大家奋力突围出去。结果突围果然成功了。这种欺骗也不道德吗?”

学生说:“那是战争中出于无奈才这样做的,日常生活中这样做是不道德的。”

苏格拉底又追问起来:“假如你的儿子生病了,又不肯吃药,作为父亲,你欺骗他说,这不是药,而是一种很好吃的东西,这也不道德吗?”

学生只好承认:“这种欺骗也是符合道德的。

根据世界著名的大英百科全书,维基百科等辞书,评判性思维是一种自导性的,自律性的,自我监控,自我纠误的思维。针对具体问题,具有评判性思维的人依据理性的判断,去采取相应的相信、判断或行动等实际行动。美国国家评判性思维优化署给的定义是:评判性思维是一个理性自律过程,在此过程中,通过积极熟练地对事物进行观察、体验、反思、推理或交流,人们进行定义、应用、分析、合成、评估信息,从而引向信仰或行动。

评判性思维有几个明显的问题,或者说评判性思维会产生几个认识误区。其一,涉及到不同的群体时,评判性思维不是绝对中立的,或者说事实上它是有倾向性的。其二,评判性思维的评判标准一般会倾向于社会上主导群体的信念、价值观和行为规范,而经常低估了边缘群体的信念、价值观和行为规范。其三,在评判性思维过程中,各种想法应该得到充分地理性分析,深思熟虑和判断,但事实上由于种种原因很难做到。

相关文章

热门搜索: 健康问答,健康咨询,咨询医生,疾病咨询 瑜伽可促进心理健康助摆脱抑郁消除焦虑(瑜伽调理心情缓解抑郁篇) 心情抑郁,应该看精神科医生or心理咨询师?(心情抑郁,应该看精神科医生or心理咨询师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