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老婆赔礼道歉,请求原谅。以后早点回家!
线上问答内容仅为参考,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到正规医疗机构就诊
考虑精神因素导致的现象。建议调整情绪,缓解心理压力,必要时就医进行专业治疗。
线上问答内容仅为参考,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到正规医疗机构就诊
了解「打人」的原因
一、表達不當: 精力充沛、體格強壯的孩子,和其他同伴玩球、溜滑梯時,常把別人壓倒、撞倒或推倒,其他孩子認為這叫「打人」。其實,這是他「示好」的行為,他並不喜歡攻擊別人,他還是喜歡和大家一起「玩」。
二、不能自我控制: 衝動易怒的孩子,疲倦、飢餓、想睡時,比較難以自我控制,需要爸爸、媽媽或其他成人從旁協助,及早安撫情緒,並再三提醒:「打人是很不好的行為」。 三、遇到挫折,不知如何處置: 堅持度較高的孩子遇到無法自我完成的事情時,常以打人表示其挫折感。例如:積木每次疊到第五塊就垮下來,飲料罐怎麼樣也打不開,七巧板拼不回最後一片……,你必須在他失去耐心前幫助他。否則,孩子很容易因此發脾氣。 四、要對方服從: 兩、三歲的孩子與玩伴之間的遊戲規則,常是「我懂我的玩法,不懂你的規則。想跟我玩,就要聽我的。」雙方一旦意見相左,就大打出手了。而打贏者,可以讓對方「服從」,和他繼續玩下去。手足之間幾乎天天看到這類爭執的畫面。 五、有樣學樣: 「不快一點吃飯就打你喔!」「再哭,就打你。」孩子和玩偶的對話,也間接顯示出生活中,成人與他的互動模式。要這孩子不打人,有點難喔! 仔細觀察孩子「打人」的原因,有時候是「表達不當」,有時候是「受到忽略,想吸引注意」、「遇到挫折,不知如何與人相處」,也有可能是「希望對方服從於他」,或者是「從生活中的成人身上學習而來」,所以為人父母,得多留意自己的言行啊! 學習「克制脾氣,不再打人」的技巧 教導兩、三歲的孩子克制脾氣、不再打人是有技巧的,爸媽可以試試看: 一、自言自語法: 對兩歲半以後的孩子而言,「自言自語」對理解訊息內容相當有幫助。你可以對孩子示範──用嘴巴說出來:「我很氣維維,可是我不會對他大吼大叫,我不咬人,不踢人,也不打人。打人很痛,我最好不要這麼做。」引導孩子學習健康的表達憤怒。 二、危險動作絕不可以做: 明白告訴孩子哪些是危險動作,例如:掐脖子、用力推撞、拿尖硬的東西戳人、砸人等,這些危險動作絕對不可以做,否則將受到嚴格處罰,如:禁止看卡通、幾天不能玩玩具……。 三、鼓勵孩子認錯: 知道不可以打人,可是還是打了,當孩子在公共場所因為搶玩具而打人,可是問是誰打誰,孩子卻不承認動手打人,直說:「不是我!」這時候建議讓孩子「先道歉」,再把孩子帶離現場;並嚴正的告誡孩子:出手打人將使他不能再到公共場所和其他小朋友玩,除非他能控制自己的脾氣與行為。 另外,鼓勵孩子認錯。唯有認錯,才有改錯的可能。告訴孩子,即使他犯錯,只要改正,永遠是爸媽的好孩子,爸媽還是永遠愛他。 四、把「對不起」、「沒關係」掛在嘴邊: 不管和誰玩遊戲,只要發現自己碰撞到別人的身體,一定要馬上說:「對不起」;別人不小心碰撞到自己,就說:「沒關係」。記得:不可以「舉起拳頭來打人」。同時告訴孩子,如果爸爸、媽媽發脾氣,做出打人的動作,你也要提醒爸爸、媽媽:「不可以舉起拳頭打人」,而且「生氣容易變老喔!」 五、當個微笑爸媽: 和孩子在一起,是天底下最快樂的事。進家門前,先整理一下情緒,把工作雜事拋在門外,把心交給孩子,全心全意當孩子的「微笑爸媽」! 六、以擁抱傳遞關懷: 多給孩子擁抱,不論他是一歲或已經十歲。擁抱傳遞的關懷,永遠受用! 七、親子共讀
你好,我是东南西北峡,很高兴能够回答你的问题。
原谅我对你的问题进行了拆解,分成了四个小问题来回答。一、关于第一个问题:这样的妈妈是不是有心理问题?
首先,需要了解的是有心理上的问题是很正常的一个现象,有心理问题并不代表有严重的心理疾病。
在我们成长过程中,总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心理发展问题。而心理问题就像感冒一样,有的轻感冒不用治疗也可以好,有的感冒比较严重,就需要接受一定的治疗。感冒在我们人生中时不时的会出现那么一次,而心理问题也一样,在我们的人生发展轨迹,当中时不时的也出现一下,这都是很正常的一个现象。遇到了一般的发展性心理问题,可以自我调节,也可以寻求一定的帮助。
其次,你能够意识到自己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可能出现了的一定的问题,并努力去改正,说明你有一定的自我觉察能力,并真的想要去改变自己。
问题,其实也是一种资源。你心里面想着不能通过打孩子的达到教育的目的,却总是控制不了去用这种。说明在你自己的人生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一些没有解决的问题,这本身就是一种成长。因为只有意识到了这个问题的存在,才能够找到问题根源,然后才能够真正的去解决这个问题。
因为我们生活的环境总不会是完美的,在人生成长的过程中就不可避免的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总有些问题没有解决,这些问题在特定的情境条件下可能会出现。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没有人专门去学校学习过如何去做一个父母,我们最多的还是从自己的父母那里学到如何去教育一个孩子。而他们的教育多多少少也存在一定的问题,但是就像你一样,在努力的寻求最好的教育,他们也是,已经尽他们的努力去做一个他们认为的合格的父母
二、关于第二个问题:不能控制冲动的行为,事后会后悔。
你说你忍了两个星期还是控制不住,说明你正在尝试采取其他的来去解决教育孩子的问题。但是在这个过程中,要么还没有找到比打人这个更有效地解决问题的方法,要么可能有些急于求成,想要做个决定就解决全部的问题,而不允许它经历一定的过程。
1.需要了解的是,通常来说,养成一个好习惯比较难,丢掉一个好习惯却非常容易;而养成一个坏习惯比较容易,而戒掉一个坏习惯却比较难。对孩子是这样,对自己也是这样,改变都需要一个过程。
因此,要给予自己一定的时间,不能一蹴而就。每一个改变都可能会有偶尔的反复,但是在这个过程中一定要看到自己的进步,要允许自己的改变需要一定的过程。这次已经坚持了两个星期,下次便能坚持一个月,一次比一次时间长,慢慢就戒掉了坏习惯,逐渐养成好的习惯。
2.为了能够达到目的,除了坚定教育理念外,还要找到更好的和孩子沟通的,你已经认识到武力的沟通不是你想要的,那么就要找到更合适的你和孩子都满意的。
尽量使用一致性的沟通,使自己的语言、身体姿态以及感受达到一致,既要尊重自己的情感需求,也要看到孩子的情感与知识需要,同时也要尊重当时所处的情景,不把小大事。
3.你说即使是很小的一件事,到了忍受不住的时候还是爆发。
其实你也知道,这件小事也只不过是压垮骆驼的最后一颗稻草,说明之前积累的情绪没有得到恰当的宣泄与表达。
可能你在与孩子沟通时并没有表达出自己的情感需要,或许你认为孩子只是个孩子,我们表达出来他也可能不懂,其实,孩子对于大人的心理也是非常的敏感的,你说出来之后即使他们不完全明白也能改变一点,而自己也能得到情绪的宣泄。
当然,也可以采取其他的宣泄,当自己冲动时,离开当时的场所,在其他地方宣泄完之后,再回到当时的情景,就可以做出不一样的选择。
4.在打孩子之后事后会后悔。
这说明你自己已经有了一定程度的觉察,自己的这个教育可能并没有那么正确。
你担心孩子也会像你这样可能你也知道你在打人的过程中,你可能想到了你的父母以前也是这么对待你的,所以担心同样的行为会影响到你的孩子,甚至会在代际间传递。这本身是一个很好的觉自我觉察,你希望同样的事情终止在自己身上,自己的后代子孙便能够不再采取同样的这个让你觉得不好的。
有了觉察,便离成功越来越近,时刻保持觉察,成功便不会遥远。
三、关于第三个问题:为什么总有冲动,想要制服孩子,让他必须遵从自己的意愿去做。
你觉得你给孩子提供的方法是对的,也是你认为最好的。
但是有时候我们可能需要允许孩子去试错。有时候孩子需要从不断地试错中得到成长,而不是你直接给他一个正确的答案。如果他能够在十次错误之后得到一个正确的答案,比你给他一个正确的答案要好。因为对于他未来的人生来说,很多时候是没有现成的答案的,只有他有了不断地就试错的能力,才能真正找到属于他自己人生的答案。
2.不合理信念:我是孩子的父母,他不遵从我的意愿就是反抗我的权威,我的自尊受到了一定的伤害。
这时候就要自我觉察一下,毕竟我们是个成人孩子,只是个孩子,很多时候我们让孩子来满足自己的需要,而不是父母满足孩子的需要。就像孩子出生,其实是我们选择他来到这个世界,满足我们养育后代的需要,而我们却说我们给予了孩子生命,孩子应该报答我们。
我们要思考一下,孩子不听劝是自己的不对还是孩子觉得我们的话或者我们的劝告,其实并没有让他觉得有道理。
然后,还要思考一下,我为什么不允许孩子按照自己的意愿行事,是孩子的行为真的错了,还是因为自己在成长过程中受到了委屈或者其他,而希望通过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在孩子面前重新获得优越感?如果不能制服他,自己会怎样,会不会感到一种无力感,如果有可以把它表达出来,表达出来后便会发现自己有了一定的力量,这对双方都是一种成长。
其实,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孩子才是我们的最大的老师。对我们来说,孩子以后的成长便是我们交出的最后的答卷,是否是一个合格的父母只有到最后一刻才知道。只要我们都有心去做一个好的父母,便是最好的父母。
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帮助。
欢迎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