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家庭心理 > 家庭关系

家庭教育理论基础案例分析(调查问卷:当下我们家庭教育中最普遍存在的)

调查问卷:当下我们家庭教育中最普遍存在的

当下我们家庭教育中最普遍存在的问题是溺爱问题。

独身子女带来的结果,便是父母的溺爱。“捧在手里怕摔了,含在嘴里怕化了。”对于孩子的不良习惯,他们是视而不见,听而不闻。父母的放任,带来的是孩子的肆无忌惮。孩子到别人家,可以随意翻人家的东西,可以随意丢人家的东西,仿佛就是在自己的家里。别人是敢怒不敢言。父母见了也不斥责。若是有人提醒,就用“他还是个孩子”顶回去。长此以往,孩子没了规矩,不顾忌他人感受。人说:“惯子如杀子。”长大以后,不顾忌的可能就是父母的感受了。不遵守社会的规矩,接受的可能就是社会的惩罚。到后来,父母说管不了孩子,但他们可能并不感觉那是自己从前种下的因。

“严是爱,娇是害。”有些父母,一旦孩子在外出了什么事,他们的心里,只有一个想法,那就是孩子受了委屈。不是有许多家长就是这样,孩子在学校被老师批评,家长就怒气冲冲,立马赶赴学校,为孩子伸张“正义”吗?他们可以不辨真假,可以不分轻重,必须老师学校赔礼道歉,甚至经济赔偿,直到学校、老师唯唯诺诺,诚惶诚恐,低声下气,他们才罢休。在教育孩子上,他们很有“维权”意识。可是,这样的孩子,越来越霸道,更加有恃无恐。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家庭教育,应该为孩子未来能够自立于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父母当用良好的行为习惯潜移默化的影响孩子,用规范制约孩子,用道理启蒙孩子,培养有理想有道德的人。家庭教育的缺失,孩子人格不健全,那是学校、社会所无法补救的。

没有理性思想,无法解决溺爱问题,就会出现许多问题孩子。等到问题孩子已经形成,连家长自己,恐怕也是为力了。

“溺爱享乐酿苦果;勤劳素朴造贤才。”值得每位父母思考。

有没有从来没打过孩子的父母,你怎么看家庭

看到问题,要提醒这位家长注意了:

如果你的儿子对妹妹有很强烈的敌意,首先作为家长得反省自己,是否有了,便把自己的关注点都放在小小孩身上,对老大不再给予关注?

家长的偏爱,导致了老大心里的不理解和对抗,他玩心大、不爱学习,不过就是想用捣蛋的,吸引大人的注意。试想想,如果他乖乖的听话,不惹任何事,当妈妈的会给他多少注意力呢?

据我观察,大部分的父母在生了二孩之后,都会自然而然更关注,因为他更小,更需要照顾,当然会更多看护,也因为他还没到捣乱的时候,父母自然更偏爱一些。

然而,老大只是到了另一个阶段,这个阶段他们懂得一些事,但他们还没长大,以前一个人享用的父母之爱,现在要分很多出去,也没人给他说明白,他会很不甘心、很失落,加上父母的责备和数落,和的倍加呵护一对比,得出的结论就是:父母不爱我了。

能够平衡好两个孩子的关系,就会让哥哥爱妹妹,一家人其乐融融。平衡不好,兄妹也许会落下永恒的隔阂,即便长大了,也无法兄友弟恭,和谐相处。

在我们小时候,有我之后,妈妈给了哥哥更多疼爱和宽容,她让我哥带着我,让哥哥懂得疼爱妹妹。我哥哥不光不会打我,还各种护着我。邻居的同龄兄妹,只有我哥和我是这样的,其他很多哥哥和妹妹抢东西、打妹妹,恨不得没有妹妹。直到现在,我们兄妹的关系依然是亲如一家,互帮互助,这就是父母给的良好教育和引导带来的好处。

心疼孩子,就不会随意打骂

肯定有不打孩子的父母啊,因为我和哥哥就是没被打过的孩子,却是别人家家羡慕的孩子。不过,见过很多家庭,也看过蛮多孩子,我发现父母和父母不同,孩子和孩子也不一样,打不打这件事,不能光用是非论断,得根据实际情况而定。

首先,太过宠爱的孩子,不打就长不大。

在《自卑与超越》一书当中,作者最为担心的孩子,便是从小太受宠爱、自我中心的孩子,这类孩子不光很难融入群体,不愿意承担责任,更难实现与他人合作。

除了在大人羽翼下不会出现问题,这种类型的孩子进入学堂、社会以及成立家庭,都会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很简单,在他们的意识里,世界以他们为中心。可事实呢?世界不会围着任何一个人转的,你得去适应社会。然而,他们没有学会适应。

过于受宠的孩子,就像大人养坏的宠物,有时候任性过了头,在大人眼里就不再可爱,挨打是必然的。可这挨打对孩子来说不见得是坏事,唯一让他们懂得世界不美好、可能会受挫折、被收拾的教育,也许就是这皮肉之苦了。有了这点苦,他们或许可以成熟一些,懂得一些道理和原则,不至于误入歧途。

如果家里有人很宠孩子,有人很严厉,那么,大人之间要先就孩子的教育沟通好,尽量做到统一意见,这样对孩子来说是最好的教育。

其次,打孩子可以,要点到为止

我同意教育当中使用一些体罚,却不意味着我觉得大人可以拿着巴掌任性胡来,要明白,我们对孩子的每一种行为,都不是为了泄愤,而是为了达到教育的目的。既然是为了教育,那就应该适可而止。

孩子本身是怕疼的,很多孩子却被打得忘记了疼痛,变得异常皮实。这样的孩子内心其实很苍凉,每当看到这样的孩子,都觉得心疼。父母的惩处,其实只需要让孩子感觉到疼,然后告诉他错在哪里,正确的应该怎样,就可以达到教育的目标了。

可好多父母一味抱怨,说了一大堆都是在埋怨孩子,孩子被打得生疼,却并不知道错在哪里,更不知道该怎么做才对,于是,在原来犯错的地方,还会继续犯错。究其根源,这错不该是大人犯下的吗?

比如,小时候我犯错的时候,我妈会很严厉地问我前因后果,然后告诉我错了,并告诉我应该怎么做,这样的教育效率很高,同样的错不至于犯第二次。

总之,我个人很不赞同打孩子,毕竟我的父母不打人,所以我的手也下不去。但我相信,不是所有父母都能遇到非常知事的小孩,也不是每个家庭都有能高效教育的父母,情急之下给孩子点教训是必要的,但打的背后应该是心疼,打的目的是为了教育,当父母最忌讳任性,你为什么而打,孩子会有深刻体会,也会有记忆的。

请谨慎。

>>

作者简介:素秋慈,个人自媒体,拒绝冗繁、享受简单,愿以文字广结善缘,助力你的成长。

欢迎留言、转发,喜欢的话,不妨点个赞~

请问现在,家庭教育,哪个流派最受欢迎

首先家庭教育最为重要。所谓,子不教,父之过。

在传统的是没有分什么流派的!

孩子的健康心理,身心健康都应该摆在第一位!

教育方面也要健康教学,现在有很多小学生上课都不用带那些无畏的课本,作为家长有没有尝试下背小孩子的书包!书包的重量能否是小孩子承受。

不应该过分要求孩子多看书多读书~也要适应的消化课堂学到的知识!否则利小于弊,每个父母都想望子成龙,最后变成读死书。

密切关注孩子遇到的难题!能否帮助孩子度过难关

培养兴趣也至为关键!

渣女“玩弄感情”有哪些行为

简单啊,,一套接一套,玩弄感情啊,情场老手,把刚刚进入社会,对感情处于蒙胧状态的小伙是手到擒来,可怜的傻男儿,心里拼命跳,女友说上天摘星星,恨无天梯,口袋无钱问父母要,问同事借,他哪儿知道热脸贴着冷屁股的道理呢?

这到也公平合理,那些借以谈对象为名脚踏几只船的家伙也是应有的回报,谁玩谁这是三十年之前的的行话,女人受骗上当事还少吗?

办什么老说渣女,那渣男呢?货对货,有洞对破布,好木朝前湧,烂木做粪桶,什么叫渣女,心中无鬼,渣神仙也白搭,什么行为以身相许,你懂吗?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


幼儿老师如何教给幼儿防性侵知识

最近,在南京火车站候车室,一男子公然一名12岁女孩,女孩毫无反抗。这条新闻引发广泛关注的同时,也提出一个发人深思的问题:面对性骚扰、性侵害,如何教会孩子进行自我保护。

向左转|向右转

让孩子认识隐私部位 学会自我保护

幼儿园侯老师通过做游戏的,从“如何分辨男生女生”、“我们从哪来的”、“认识我们的身体”、“不要随便摸我”4个环节进行讲解。

男孩女孩对半、16名5岁半的孩子围成圆圈坐着听课。孩子们人手一个布娃娃,看起来和平时见到的布娃娃差别不大。不同的是,脱下娃娃的衣服会发现,娃娃都有明显的男女隐私部位,不仅有带有的布娃娃,还有展示孕育生产过程的布娃娃。

侯老师先让孩子们在布娃娃身上指出哪些是不能触碰的隐私部位,随后通过讲绘图故事教材《不要随便摸我》,告诉孩子们“如何分辨和防范性侵害”、“遇到性侵害时该怎么做”和“被侵害后该做什么”。

向左转|向右转

相关文章

热门搜索: 瑜伽可促进心理健康助摆脱抑郁消除焦虑(瑜伽调理心情缓解抑郁篇) 心情抑郁,应该看精神科医生or心理咨询师?(心情抑郁,应该看精神科医生or心理咨询师吗) 心情抑郁,应该看精神科医生or心理咨询师?(心情抑郁,应该看精神科医生or心理咨询师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