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15分)
体液调节
最大通气量
持续训练法
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
1.血液对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的作用和意义是什么?
2.为什么儿童少年不宜做过多的力量练习?
3.准备活动的生理作用是什么?
三、论述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1.论述皮肤散热的四种?
2.论述决定无氧耐力的生理基础?
运动心理学(75分)
一、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21分)
1、 观察
2、 注意
3、 运动知觉
4、 气质
5、 意志
6、 运动表象
7、 高原现象
二、填空(每空0.5分,共15分)
8、 心理现象发生在反射的——环节.
9、 感觉是心理活动的——,10、 是一切11、 复12、 杂心理活动的——,
13、 是正常心理活动的基础.
14、 心理学把心理现象分为————和————两大类 .
15、 思维有两个特征即:————和————.
16、 根据记忆内容划分可将记忆分为:————、抽象逻辑记忆、情绪记忆和———.
17、 性格是具有————的个性心理特征,18、 因而19、 是人与人之间————的关键.
20、 动机的两个基本概念是——和——.
21、 个性的心理结构包括—————和—————.
22、 动作的节奏就是一连串动作在————上的恒定性.
23、 反应类型有———、中间型、———.
24、 由于刺激对分析器持续作用而25、 发生的感受性变化的现象叫——.
26、 按社会内容可将情感划分为———美感、———.
27、 各种知觉的活动规律主要表现在选择性、———、理解性、和———等方面.
28、 引起无意注意的主观原因有:需要、兴趣、————和————.
29、 气质类型包括:多血质、胆汁质、———、———.
30、 运动员赛前的心理状态主要有:过分激动状态、————、——————、战斗准备31、 状态.
三、判断(每题1分,共10分)
32、 对一个分析器的弱刺激能降低其它分析器的感受性.
33、 人容易形成知觉的刺激范围是每秒10—15次.
34、 在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过程中表象起到了纽带作用,35、 是两者必不36、 可少的中间环节.
37、 识记的内容在保持过程中,38、 在量的方面不39、 断减少,40、 在质的方面不41、 断变化.
42、 注意分配的先决条件是,43、 在同44、 时进行的两种活动中,45、 有一种是非常熟练的、自动化程度很高的活动.
46、 自认效能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预测运动成绩,47、 自认效能高者运动成绩好,48、 反之则差.
49、 刺激相同50、 反应不同51、 的两种运动技能之间容易形成干扰.
52、 某一时刻最强烈的需要构成最强的动机,而53、 最强的动机决定人的行为.
54、 高度焦虑与低能力或一般能力结合会抑制学习.
55、 感觉的大小和刺激强度的对数成正比,56、 刺激物的刺激强度增加10倍,57、 感觉强度仅增加1倍58、 .
四、简答(每题7分,共14分)
59、 心理定向及其在技术训练中的意义
60、 心理训练的作用
五、论述(15分)
举例说明影响战术思维的因素及
“高原现象”是教育心理学中的一个概念,指在学习或技能的形成过程中,出现的暂时停顿或者下降的现象。
学生在学习进程中常会有这样一个阶段,即学习成绩到一定程度时,继续提高的速度减慢,有的人甚至发生停滞不前或倒退的现象.在总复习的初期,每一个同学都很有信心,学习效果也较明显,但过了一个阶段,即在经历了一段时间的复习之后,成绩就再难有较大提高,甚至忽高忽低,沉浮不定;有的同学的复习效果逐步减退,甚至停滞不前,头脑昏昏沉沉,什么事都不想干,看不进书也记不住内容,性情易急躁烦闷.这就是心理学上所说的“高原现象”.
目前,经常出现优秀运动员在长时间的训练过程中,在专项提高训练中达到较高的水平后,会出现停滞不前,甚至略有下降的现象,这在运动训练学中被称为“高原现象”.“高原现象”的出现是运动技能学习过程中的必然规律,因此,在训练中必须有目的、有计划地处理好这种现象所带来的问题,争创更好的成绩.
原因分析
【产生原因】
①身体素质较差.
运动员的生理状况不佳、身体素质较差,如产生疲劳、疾病等现象也会造成练习成绩暂时停顿.身体素质的提高是掌握新技术动作的基础.目前的青少年运动员的身体素质较差或不全面,一般是灵敏、协调和柔韧比较好,而力量和耐力相对较弱.但很多教师或教练急功近利、盲目冒进、揠苗助长,这样培育出来的运动员的运动能力不会持续太长时间,更容易出现“高原现象”,但又不能合理解决所带来的问题,从而断送了运动员的运动生涯.
②认知能力出现徘徊不前现象
影响运动技能提高的因素包括一定理论的认知能力,目前我国很多地级市的体育学习对轻少年、儿童的办学模式就是“重武轻文”,只注重运动训练而忽略了理论知识的重要性.在此模式下的运动员往往会出现只知道怎么样做动作而不知道为什么要那样做的现象.
③运动员心理上的差异导致运动兴趣的减弱
运动员的心理承受能力差,一旦遇到挫折不能正确对待外界的,因而导致成绩停滞不前.出现“高原现象”的时候还经常伴随着运动员或兴趣减弱,信心不足,注意力涣散,积极性和自觉性下降等.另外,在教学实践中,如果学生的心理动机过高,容易产生兴奋扩散,出现错误动作,造成学生在多次失败后的自信心降低,最终导致心理障碍.在这种情况下很经常出现情绪低落等悲观、失望的现象.长时间下来运动员或学生对运动训练的主动性和投入程度就会下降,必将影响新的运动技能的形成.因此,要注意调节运动员的心理状态以避免出现“高原现象”或者尽早康复.
人类到达一定海拔高度后,因为气温气压变低、含氧量变少等情况,而出现一些不适症状,这便是高原现象。